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软板折弯装置,用于折弯电芯上的软板,包括:CCD相机、控制单元、运输单元和折弯单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运输单元运输电芯至设定的位置,然后通过CCD相机智能识别电芯的位置和尺寸,并将检测到的信息传递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再根据检测到的信息控制折弯单元对电芯上的软板进行折弯,完成电芯上的软板折弯的自动化,提高了生产效率,且还保证了合格率。
Soft plate bend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软板折弯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芯组装领域,涉及一种软板折弯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手机的充电时间以及续航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的电芯上的软板(FPC)随着新技术开发在原有基础上长度缩短了1/3,生产过程中需要对FPC进行折弯扣合。现有技术中,一般是通过人工进行折弯,但是人工折弯的效率低,而且还容易造成不良品的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软板折弯装置,旨在解决人工折弯效率低下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软板折弯装置,用于折弯电芯上的软板,包括:CCD相机、控制单元、运输单元和折弯单元;所述CCD相机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运输单元和所述折弯单元受控于所述控制单元;所述CCD相机用于检测软板的尺寸及位置信息,并把信息发送至控制单元;所述运输单元用于在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下将所述软板传递至设定位置,所述折弯单元用于在所述设定位置处折弯所述软板。进一步地,所述折弯单元包括折弯电机和固定机构,所述折弯电机与所述软板的折弯部连接,所述固定机构与所述软板的非折弯部连接,用于在折弯过程中维持所述非折弯部的稳定。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气缸和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固定气缸连接,所述固定气缸用于驱动所述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软板的非折弯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折弯单元还包括第一位置调整机构,所述第一位置调整机构与所述固定机构连接,用于调整所述固定机构的位置。进一步地,还包括工作平台,所述CCD相机、所述控制单元、所述运输单元和所述折弯单元均设置于所述工作平台上。进一步地,还包括出料口和出料传送带,所述折弯单元包括承载机构,用于放置所述电芯;所述出料传送带与所述承载机构连接,所述出料口设置于所述出料传送带远离所述承载机构的一端,所述出料传送带用于接收经过所述折弯单元折弯后的电芯。进一步地,还包括不良品出料口和不良品传送带,所述不良品传送带的一端与所述不良品出料口连接,所述不良品传送带的另一端用于接收所述运输单元运输过来的所述电芯,在所述CCD相机检测出不良品时,所述运输单元将所述不良品运输至所述不良品传送带。进一步地,所述运输单元为机械夹手,通过所述机械夹手调整所述电芯的位置。进一步地,所述折弯单元还包括第二位置调整机构,所述第二位置调整机构与所述折弯电机连接,用于调整所述折弯电机的位置。进一步地,还包括电芯投入口,所述电芯投入口与所述运输单元连接,所述电芯投入口用于投放待折弯的电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运输单元运输电芯至设定的位置,然后通过CCD相机智能识别电芯的位置和尺寸,并将检测到的信息传递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再根据检测到的信息控制折弯单元对电芯上的软板进行折弯,完成电芯上的软板折弯的自动化,提高了生产效率,且还保证了合格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软板折弯装置的俯视图;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控制单元和折弯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电芯未折弯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电芯折弯后的示意图。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等)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所述的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间接连接。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参照图1-4,本技术提出一种软板折弯装置,用于折弯电芯上的软板50,包括:CCD相机2、控制单元7、运输单元3和折弯单元1;CCD相机2与控制单元7电连接,运输单元3和折弯单元1受控于控制单元7;CCD相机2用于检测软板50的尺寸及位置信息,并把信息发送至控制单元7;运输单元3用于在控制单元7的控制下将软板50传递至设定位置,折弯单元1用于在设定位置处折弯软板50。本实施例中,通过运输单元3运输电芯至设定的位置,然后通过CCD相机2智能识别电芯的位置和尺寸,并将检测到的信息传递给控制单元7,控制单元7再根据检测到的信息控制折弯单元1对电芯上的软板50进行折弯,完成电芯上的软板50折弯的自动化,提高了生产效率,且还保证了合格率。参见图2,本实施例中,折弯单元1包括折弯电机13和固定机构,折弯电机13与软板50的折弯部连接,固定机构与软板50的非折弯部连接,用于在折弯过程中维持非折弯部的稳定。折弯电机13上设置有使软板50可以发生折弯的折弯片(棍),在固定机构固定住软板50上的非折弯部时,折弯电机13工作并带动设置在上边的折弯片(棍)对软板50上的折弯部进行折弯,折弯片(棍)的运动轨迹不做限定,可以完成对折弯部进行折弯的操作即可。优选的,折弯片(棍)的运动轨迹为跟随折弯电机13的旋转设定的圆弧,折弯片(棍)的位置尽可能地贴近非折弯部,以保证折弯点的平整度。本实施例中,固定机构包括固定气缸12和固定板16,固定板16与固定气缸12连接,固定气缸12用于驱动固定板16,固定板16与软板50的非折弯部连接。通过固定气缸12驱动固定板16固定住非折弯部,固定板16不需要与所有的非折弯部的全部位置进行接触,只需要保证在折弯电机13折弯折弯部时,维持住非折弯部的稳定即可,故固定板16的优选的接触点为非折弯部靠近折弯部的一侧,最好贴近折弯部设置,以维持非折弯部的稳定。在某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不使用固定气缸12,也可以使用液压缸,齿条传动等驱动方式,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可以实现固定板16固定和松开非折弯部的功能即可。本实施例中,折弯单元1还包括第一位置调整机构11,第一位置调整机构11与固定机构连接,用于调整固定机构的位置。通过第一位置调整机构11调整固定机构的位置,便于加工过程中固定机构对非折弯部的定位,使电芯在到达设定位置时,根据电芯的尺寸、位置信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软板折弯装置,用于折弯电芯上的软板,其特征在于,包括:CCD相机、控制单元、运输单元和折弯单元;/n所述CCD相机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运输单元和所述折弯单元受控于所述控制单元;/n所述CCD相机用于检测软板的尺寸及位置信息,并把信息发送至控制单元;/n所述运输单元用于在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下将所述软板传递至设定位置,所述折弯单元用于在所述设定位置处折弯所述软板;/n所述折弯单元包括折弯电机和固定机构,所述折弯电机与所述软板的折弯部连接,所述固定机构与所述软板的非折弯部连接,用于在折弯过程中维持所述非折弯部的稳定;所述折弯单元还包括第二位置调整机构,所述第二位置调整机构与所述折弯电机连接,用于调整所述折弯电机的位置;/n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气缸和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固定气缸连接,所述固定气缸用于驱动所述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软板的非折弯部连接;/n所述折弯单元还包括第一位置调整机构,所述第一位置调整机构与所述固定机构连接,用于调整所述固定机构的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板折弯装置,用于折弯电芯上的软板,其特征在于,包括:CCD相机、控制单元、运输单元和折弯单元;
所述CCD相机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运输单元和所述折弯单元受控于所述控制单元;
所述CCD相机用于检测软板的尺寸及位置信息,并把信息发送至控制单元;
所述运输单元用于在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下将所述软板传递至设定位置,所述折弯单元用于在所述设定位置处折弯所述软板;
所述折弯单元包括折弯电机和固定机构,所述折弯电机与所述软板的折弯部连接,所述固定机构与所述软板的非折弯部连接,用于在折弯过程中维持所述非折弯部的稳定;所述折弯单元还包括第二位置调整机构,所述第二位置调整机构与所述折弯电机连接,用于调整所述折弯电机的位置;
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气缸和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固定气缸连接,所述固定气缸用于驱动所述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软板的非折弯部连接;
所述折弯单元还包括第一位置调整机构,所述第一位置调整机构与所述固定机构连接,用于调整所述固定机构的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板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强晓阳,王仁海,胡明森,黄议,刘宁,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欣旺达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