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管线埋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68990 阅读:4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5: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管线埋设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电力管线埋设装置,包括壳体、双轴驱动电机和蓄电池,壳体内对称设有四个转轴,四个转轴的两端均贯穿壳体的两侧内壁并向外延伸,且四个转轴均通过第一轴承与壳体转动连接设置,四个转轴延伸至外部的一端均套接有转轮,双轴驱动电机和蓄电池均与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且双轴驱动电机与蓄电池电性连接设置,双轴驱动电机的两个输出端均固定套接有第一锥齿轮,其中两个转轴均固定套接有第二锥齿轮,且两个第二锥齿轮分别与两个第一锥齿轮相互啮合设置,四个转轴均对称固定套接有皮带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便于对电力管线在埋设时进行穿线,提高了工作效率,便于人们的使用。

A buried device of power pipel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力管线埋设装置
本技术涉及管线埋设
,尤其涉及一种电力管线埋设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管网越来越被重视,越来越需要具有系统的城市地下管网知识的专业设备。为满足需要,各类机械涌现,汇集了城市给水、排水、燃气、供热、供电、通信等城市管线系统的施工机械,对各管线系统的组成、布置、主要构筑物、管材等进行专门性施工,对城市工程管线综合的施工治理具有显著成果。目前,在埋管完成后,需要将电缆穿入至线管内,现有技术中,由于电缆线本身柔软,而且埋设的线管内部不可见,因此直接向埋设线管内穿线困难度非常大,工作效率低,从而不便于人们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直接向埋设线管内穿线困难度非常大,工作效率低,从而不便于人们使用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电力管线埋设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力管线埋设装置,包括壳体、双轴驱动电机和蓄电池,所述壳体内对称设有四个转轴,四个所述转轴的两端均贯穿壳体的两侧内壁并向外延伸,且四个转轴均通过第一轴承与壳体转动连接设置,四个所述转轴延伸至外部的一端均套接有转轮,所述双轴驱动电机和蓄电池均与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且双轴驱动电机与蓄电池电性连接设置,所述双轴驱动电机的两个输出端均固定套接有第一锥齿轮,其中两个所述转轴均固定套接有第二锥齿轮,且两个第二锥齿轮分别与两个第一锥齿轮相互啮合所设置,四个所述转轴均对称固定套接有皮带轮,且其中两个皮带轮均通过皮带与另两个皮带轮转动连接设置,所述壳体的外壁还设有夹持机构。优选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U型板、活动板和螺纹杆,所述U型板的侧壁与壳体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板位于U型板内,且活动板的侧壁通过第二轴承与螺纹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U型板的侧壁开设有与螺纹杆相匹配的螺纹孔,所述螺纹杆与螺纹孔螺纹连接,且螺纹杆的另一端穿过螺纹孔并向外延伸设置。优选的,所述螺纹杆延伸至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柄,且转柄的表面开设有防滑纹。优选的,所述活动板相背离螺纹杆一侧的侧壁固定设有橡胶垫片。优选的,所述壳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U型把手,且U型把手位于壳体顶部的中心处设置。优选的,每个所述转轮均固定套接有橡胶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力管线埋设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电力管线埋设装置,通过设有的壳体、双轴驱动电机、蓄电池、转轴、转轮和夹持机构,能够便于对电力管线在埋设时进行穿线,提高了工作效率,便于人们的使用。2、该电力管线埋设装置,通过设有的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皮带轮和皮带,能够使多个转轮在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便于人们的使用。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技术能够便于对电力管线在埋设时进行穿线,提高了工作效率,便于人们的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电力管线埋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电力管线埋设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2双轴驱动电机、3蓄电池、4转轴、5转轮、6第一锥齿轮、7第二锥齿轮、8皮带轮、9皮带、10U型板、11活动板、12螺纹杆、13转柄、14橡胶垫片、15U型把手、16橡胶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2,一种电力管线埋设装置,包括壳体1、双轴驱动电机2和蓄电池3,双轴驱动电机2通过控制器进行控制,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多做叙述,壳体1内对称设有四个转轴4,四个转轴4的两端均贯穿壳体1的两侧内壁并向外延伸,且四个转轴4均通过第一轴承与壳体1转动连接设置,四个转轴4延伸至外部的一端均套接有转轮5,双轴驱动电机2和蓄电池3均与壳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且双轴驱动电机2与蓄电池3电性连接设置,双轴驱动电机2的两个输出端均固定套接有第一锥齿轮6,其中两个转轴4均固定套接有第二锥齿轮7,且两个第二锥齿轮7分别与两个第一锥齿轮6相互啮合设置,四个转轴4均对称固定套接有皮带轮8,且其中两个皮带轮8均通过皮带9与另两个皮带轮8转动连接设置,壳体1的外壁还设有夹持机构,再通过设有的蓄电池3和双轴驱动电机2,启动双轴驱动电机2,能够使两个第一锥齿轮6旋转,两个第一锥齿轮6旋转带动两个第二锥齿轮7旋转,且两个第二锥齿轮7的旋转方向相反,再通过设有的转轴4,第二锥齿轮7旋转带动其中两个转轴4上的转轮5旋转,再通过设有的皮带轮8和皮带9,能够带动另外两个转轴4上的转轮5旋转,同时壳体1两侧转轮5的旋转方向相反。夹持机构包括U型板10、活动板11和螺纹杆12,U型板10的侧壁与壳体1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活动板11位于U型板10内,且活动板11的侧壁通过第二轴承与螺纹杆12的一端转动连接,U型板10的侧壁开设有与螺纹杆12相匹配的螺纹孔,螺纹杆12与螺纹孔螺纹连接,且螺纹杆12的另一端穿过螺纹孔并向外延伸设置,通过设有的U型板10,将电缆放置在U型板10上,同时拧动螺纹杆12,能够使螺纹杆12在螺纹孔内旋转并移动,再通过设有的第二轴承和活动板11,螺纹杆12转动能够使活动板11移动,从而使电缆稳定地夹持在U型板10内。螺纹杆12延伸至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柄13,且转柄13的表面开设有防滑纹,能够便于拧动螺纹杆12旋转。活动板11相背离螺纹杆12一侧的侧壁固定设有橡胶垫片14,能够提高活动板11与线缆之间的摩擦力,进而提高夹持时的稳定性。壳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U型把手15,且U型把手15位于壳体1顶部的中心处设置,能够便于对装置整体进行拿放,便于人们的使用。每个转轮5均固定套接有橡胶套16,能够提高转轮5在转动时的摩擦力,防止转轮5打滑。本技术中,使用时,通过设有的U型板10,将电缆放置在U型板10上,同时拧动螺纹杆12,能够使螺纹杆12在螺纹孔内旋转并移动,再通过设有的第二轴承和活动板11,螺纹杆12转动能够使活动板11移动,从而使电缆稳定地夹持在U型板10内,同时将壳体1放置于线管内,使多个转轮5的侧壁均与线管的内壁相抵设置,再通过设有的蓄电池3和双轴驱动电机2,启动双轴驱动电机2,能够使两个第一锥齿轮6旋转,两个第一锥齿轮6旋转带动两个第二锥齿轮7旋转,且两个第二锥齿轮7的旋转方向相反,再通过设有的转轴4,第二锥齿轮7旋转带动其中两个转轴4上的转轮5旋转,再通过设有的皮带轮8和皮带9,能够带动另外两个转轴4上的转轮5旋转,同时壳体1两侧转轮5的旋转方向相反,从而能够稳定地拖动线缆移动,便于人们进行穿线,提高了工作效率,便于人们的使用。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力管线埋设装置,包括壳体(1)、双轴驱动电机(2)和蓄电池(3),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对称设有四个转轴(4),四个所述转轴(4)的两端均贯穿壳体(1)的两侧内壁并向外延伸,且四个转轴(4)均通过第一轴承与壳体(1)转动连接设置,四个所述转轴(4)延伸至外部的一端均套接有转轮(5),所述双轴驱动电机(2)和蓄电池(3)均与壳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且双轴驱动电机(2)与蓄电池(3)电性连接设置,所述双轴驱动电机(2)的两个输出端均固定套接有第一锥齿轮(6),其中两个所述转轴(4)均固定套接有第二锥齿轮(7),且两个第二锥齿轮(7)分别与两个第一锥齿轮(6)相互啮合所设置,四个所述转轴(4)均对称固定套接有皮带轮(8),且其中两个皮带轮(8)均通过皮带(9)与另两个皮带轮(8)转动连接设置,所述壳体(1)的外壁还设有夹持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力管线埋设装置,包括壳体(1)、双轴驱动电机(2)和蓄电池(3),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对称设有四个转轴(4),四个所述转轴(4)的两端均贯穿壳体(1)的两侧内壁并向外延伸,且四个转轴(4)均通过第一轴承与壳体(1)转动连接设置,四个所述转轴(4)延伸至外部的一端均套接有转轮(5),所述双轴驱动电机(2)和蓄电池(3)均与壳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且双轴驱动电机(2)与蓄电池(3)电性连接设置,所述双轴驱动电机(2)的两个输出端均固定套接有第一锥齿轮(6),其中两个所述转轴(4)均固定套接有第二锥齿轮(7),且两个第二锥齿轮(7)分别与两个第一锥齿轮(6)相互啮合所设置,四个所述转轴(4)均对称固定套接有皮带轮(8),且其中两个皮带轮(8)均通过皮带(9)与另两个皮带轮(8)转动连接设置,所述壳体(1)的外壁还设有夹持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管线埋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包括U型板(10)、活动板(11)和螺纹杆(12),所述U型板(10)的侧壁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伟贾静蒋琪蒋勃高传彬李建兴陈延枫杨智高家辉薛倩楠贺军荪靳媛彭芳戈弓薛晶陈晓寇磊夏俊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公司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