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樊蒋宝专利>正文

一种相间间隔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6895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5: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相间间隔棒,包括棒型绝缘子和两个线夹;还包括调整板;所述棒型绝缘子包括芯棒、伞套和两组金具;所述伞套包括套设在芯棒上的护套和设置在护套上的若干个伞群;所述护套的两端分别设有半圆形的凸起;所述凸起的内部设有环形槽;所述金具的一端设有与芯棒配合的装配槽以及外侧设有与环形槽配合的外环;所述金具的另一端设有第一连接耳;所述金具通过装配槽压配在芯棒的一端并通过外环与环形槽配合连接;所述线夹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耳;所述调整板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调节板和第二调板,第一调节板与第一连接耳固定,第二调节板与第二连接而固定,第一连接耳与第二连接耳长度可调地连接;体现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稳定性高、安装方便。

A kind of inter phase spac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相间间隔棒
本技术涉及间隔棒
,特别涉及一种相间间隔棒。
技术介绍
相间间隔棒是指支撑在两相导线间,控制两相导线间距离的绝缘间隔棒。是一种安装在紧凑型线路相与相之间的圆截面细长杆件,在线路中起相间绝缘间隔与支承连接的作用,由于间隔棒是用在露天环境下的,下雨天雨水会直接落在间隔棒上,间隔棒的芯棒通过伞套包裹,并且两端与金具连接,芯棒材料为玻璃纤维环氧树脂符合材料,若芯棒长期积水则会影响其特性,以为在雨天时雨水容易从金具与芯棒连接位置处进入内部,导致有积水;另外,间隔棒在使用时,由于两组导线的距离在实际测量时会有偏差,间隔棒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有调节长度的功能才方便两组导线的连接,并且在调节长度的同时,还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安全性才是第一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相间间隔棒已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及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相间间隔棒,包括棒型绝缘子和两个线夹;还包括调整板;所述棒型绝缘子包括芯棒、伞套和两组金具;所述伞套包括套设在芯棒上的护套和设置在护套上的若干个伞群;所述护套的两端分别设有半圆形的凸起;所述凸起的内部设有环形槽;所述金具的一端设有与芯棒配合的装配槽以及外侧设有与环形槽配合的外环;所述金具的另一端设有第一连接耳;所述金具通过装配槽压配在芯棒的一端并通过外环与环形槽配合连接;所述线夹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耳;所述调整板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调节板和第二调节板;所述第一调节板与第二调节板为长条形板状结构;所述第一调节板与第二调节板上横向均匀分布有若干个调节孔;所述第一调节板的一端的调节孔与金具的第一连接耳之间通过第一螺栓锁紧固定;所述第二调节板的一端的调节孔与线夹上的第二连接耳之间通过第二螺栓锁紧固定;所述第一调节板与第二调节板之间通过第三螺栓锁紧固定。对本技术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线夹的夹线头内安装有阻尼垫。对本技术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调节板与第二调节板上均设有五个调节孔。对本技术的进一步描述,相邻的调节孔之间的圆心间距为25-40mm。对本技术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连接耳与第二连接耳均设计为双耳结构。对本技术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线夹为双分裂线夹且通过第二连接耳水平或者安装在调整板一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在护套上设计了环形槽,金具上设置了与环形槽配合的外环,因此将金具压配在芯棒上后,通过环形槽与外环的配合可以放置外部的水分进入护套内,防止了内部积水,从而对芯棒起到保护作用,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安全性能得以提升,在安装时,间隔棒的长度虽然是根据两组导线之间的距离进行设计的,但是在实际安装过程中,会有偏差,因此设计了调整板,调整板的设计可以调节间隔棒的总长,从而适应其安装,防止强制安装导致导线受损从而存在安全隐患。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图;图2是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双分裂线夹的水平安装方式;图4是本使用新型双分裂线夹的垂直安装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如图1-2所示,一种相间间隔棒,包括棒型绝缘子和两个线夹4;还包括调整板5;所述棒型绝缘子包括芯棒1、伞套2和两组金具3;所述伞套2包括套设在芯棒1上的护套21和设置在护套21上的若干个伞群22;所述护套21的两端分别设有半圆形的凸起211;所述凸起211的内部设有环形槽2111;所述金具3的一端设有与芯棒1配合的装配槽31以及外侧设有与环形槽2111配合的外环32;所述金具3的另一端设有第一连接耳33;所述金具3通过装配槽31压配在芯棒1的一端并通过外环32与环形槽2111配合连接,金具3压配在芯棒1上之后,还伸入到护套21内通过外环32与环形槽2111配合,阻挡外部雨水进入护套21内部,防止护套21内存在积水对芯棒1造成损伤;所述线夹4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耳41;所述调整板5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调节板51和第二调节板52;所述第一调节板51与第二调节板52为长条形板状结构;所述第一调节板51与第二调节板52上横向均匀分布有若干个调节孔501;所述第一调节板51的一端的调节孔501与金具3的第一连接耳33之间通过第一螺栓6锁紧固定;所述第二调节板52的一端的调节孔501与线夹4上的第二连接耳41之间通过第二螺栓7锁紧固定;所述第一调节板51与第二调节板52之间通过第三螺栓8锁紧固定,调节距离时,可松开第三螺栓8,选择两个调节板上不同位置的调节孔501进行安装,则可调节间隔棒的整体长度,以适应实际装配。所述线夹4的夹线头内安装有阻尼垫42;通过设计阻尼垫42可以增加线夹4夹紧导线的摩擦力,提高夹紧度,防止相对滑动,提高稳定性。所述第一调节板51与第二调节板52上均设有五个调节孔501。相邻的调节孔501之间的圆心间距为25-40mm,本设计中采用30mm,由于第一调节板51与第二调节板52上都有五个调节孔501,其中一个调节孔501用于与第一连接耳33或第二连接耳41连接,每个调节板还剩余四个调节孔501,而每个调节孔501的间距为30mm,则最长可调节90mm的长度,最短可调节30mm长度,经过试验,该调节最为合理。所述第一连接耳33与第二连接耳41均设计为双耳结构,将第一调节板51插入第一连接耳33之间,通过第一螺栓6锁紧,将第二调节板52插入第二连接耳41之间,通过第二螺栓7锁紧,结构更加稳定。所述线夹4为双分裂线夹4且通过第二连接耳41水平或者安装在调整板5一侧,双分裂线夹即具有两个夹子401,两个夹子401通过连接件402连接,第二连接耳41设置在连接件402上与调整板5连接,如图3所示,为双分裂线夹4的水平安装方式,图4为双分裂线夹4的垂直安装方式。以上所述并非对本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凡依据本技术技术实质对以上的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相间间隔棒,包括棒型绝缘子和两个线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整板;所述棒型绝缘子包括芯棒、伞套和两组金具;所述伞套包括套设在芯棒上的护套和设置在护套上的若干个伞群;所述护套的两端分别设有半圆形的凸起;所述凸起的内部设有环形槽;所述金具的一端设有与芯棒配合的装配槽以及外侧设有与环形槽配合的外环;所述金具的另一端设有第一连接耳;所述金具通过装配槽压配在芯棒的一端并通过外环与环形槽配合连接;所述线夹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耳;所述调整板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调节板和第二调节板;所述第一调节板与第二调节板为长条形板状结构;所述第一调节板与第二调节板上横向均匀分布有若干个调节孔;所述第一调节板的一端的调节孔与金具的第一连接耳之间通过第一螺栓锁紧固定;所述第二调节板的一端的调节孔与线夹上的第二连接耳之间通过第二螺栓锁紧固定;所述第一调节板与第二调节板之间通过第三螺栓锁紧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相间间隔棒,包括棒型绝缘子和两个线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整板;所述棒型绝缘子包括芯棒、伞套和两组金具;所述伞套包括套设在芯棒上的护套和设置在护套上的若干个伞群;所述护套的两端分别设有半圆形的凸起;所述凸起的内部设有环形槽;所述金具的一端设有与芯棒配合的装配槽以及外侧设有与环形槽配合的外环;所述金具的另一端设有第一连接耳;所述金具通过装配槽压配在芯棒的一端并通过外环与环形槽配合连接;所述线夹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耳;所述调整板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调节板和第二调节板;所述第一调节板与第二调节板为长条形板状结构;所述第一调节板与第二调节板上横向均匀分布有若干个调节孔;所述第一调节板的一端的调节孔与金具的第一连接耳之间通过第一螺栓锁紧固定;所述第二调节板的一端的调节孔与线夹上的第二连接耳之间通过第二螺栓锁紧固定;所述第一调节板与第二调节板之间通过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蒋宝
申请(专利权)人:樊蒋宝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