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一凡专利>正文

一种接线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67487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5: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接线端子,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连接有绝缘体,所述绝缘体内安装有导电体,所述绝缘体上设有能够使第一导线的第一金属线与导电体一端接触的固定装置,所述导电体另一端连接有导电球头;还包括绝缘活动座,所述绝缘活动座上设有与导电球头相配合的球窝,所述绝缘活动座上开设有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二插线孔及与球窝连通的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插线孔的侧部与第二螺纹孔的侧部连通,所述第二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能够与导电球头接触的第二螺栓。当需要调整第二导线的角度时,松开第二螺栓,转动绝缘活动座,然后按上述步骤再次安装第二导线并拧紧第二螺栓即可,避免弯折导线,减少漏电事故的发生。

A kind of termin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接线端子
本技术涉及电气设备
,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接线端子。
技术介绍
接线端子,是安装在配电箱或其他设备中,为了方便导线连接而应用的一种电气设备,现有的接线端子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连接有绝缘体,绝缘体通常由塑料制成,绝缘体内封装有导电体,导电体通常由黄铜制成,使用时,第一导线的第一金属线与导电体一端电连接,第二导线的第二金属线与导电体另一端电连接,此时,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之间通过导电体实现电连接。为了减少触电风险,绝缘体上还可以安装由透明塑料制成的保护罩。然而现有技术具有以下缺点:第一导线及第二导线均为固定连接在导电体上,为了将第一导线及第二导线引出配电箱,需要将第一导线或第二导线弯折来改变第一导线或第二导线的走线方向,由于导线的绝缘层由塑胶制成,长时间的使用或多次弯折后,容易产生裂缝,导致漏电事故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传统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接线端子,能够改变出线方向,避免弯折导线。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达到的:一种接线端子,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连接有绝缘体,所述绝缘体内安装有导电体,所述绝缘体上设有能够使第一导线的第一金属线与导电体一端接触的固定装置,所述导电体另一端连接有导电球头;还包括绝缘活动座,所述绝缘活动座上设有与导电球头相配合的球窝,所述绝缘活动座上开设有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二插线孔及与球窝连通的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插线孔的侧部与第二螺纹孔的侧部连通,所述第二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能够与导电球头接触的第二螺栓。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在使用时,将第一导线端部的绝缘层去除后露出第一金属线,将第二导线端部的绝缘层去除后露出第二金属线。使用固定装置,使第一导线的第一金属线与导电体一端接触。将第二金属线折弯,然后将第二导线插入第二插线孔,第二金属线端部位于第二螺纹孔内,此时,拧紧第二螺栓,第二螺栓将第二金属线压紧在导电球头上。此时,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之间通过导电体实现电连接。当需要调整第二导线的角度时,松开第二螺栓,转动绝缘活动座,然后按上述步骤再次安装第二导线并拧紧第二螺栓即可。所述绝缘活动座的形状为圆柱形,所述球窝位于绝缘活动座一端,所述第二插线孔及与球窝连通的第二螺纹孔位于绝缘活动座另一端。方便加工,且方便转动绝缘活动座角度。所述绝缘体上开设有呈锥形的避让槽,所述绝缘活动座设有球窝的一端位于避让槽内。减少导电球头和导电体被触碰的风险,避免因此危险。所述第二插线孔的侧部与第二螺纹孔的侧部之间开设有连通槽,所述连通槽一端与第二插线孔底部平齐,所述连通槽一端与绝缘活动座远离球窝的一端平齐。方便第二金属线端部进入第二螺纹孔内。所述绝缘体上设有第一插线孔,所述导电体远离导电球头的一端位于第一插线孔内侧。将第一导线端部插入第一插线孔,使用固定装置,使第一导线的第一金属线与导电体一端接触。所述绝缘体上开设有与第一插线孔内侧连通的第一螺纹孔,所述固定装置包括螺纹连接于第一螺纹孔的第一螺栓。拧紧第一螺栓,第一螺栓将第一金属线17压紧在导电体上。所述第二螺栓为内六角无头螺栓。减小第二导线与第二螺栓之间的间距,使绝缘活动座结构紧凑。综上所述,本技术当需要调整第二导线的角度时,松开第二螺栓,转动绝缘活动座,然后按上述步骤再次安装第二导线并拧紧第二螺栓即可,通过转动绝缘活动座改变出线方向,避免弯折导线,减少漏电事故的发生。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一种接线端子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技术一种接线端子的俯视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本技术一种接线端子中活动座的结构示意图;附图4是图3的左侧示意图;附图5是本技术一种接线端子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附图6是本技术一种接线端子使用时活动座偏转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第一插线孔;3-绝缘体;4-第一螺栓;5-导电体;6-避让槽;7-导电球头;8-第二插线孔;9-第二螺栓;10-绝缘活动座;11-球窝;12-阶梯孔;13-第二螺纹孔;14-第二导线;15-第二金属线;16-第一导线;17-第一金属线;18-第一螺纹孔;19-连通槽。具体实施方式如附图1、2所示,一种接线端子,包括底座1,底座1的形状为矩形,底座1上开设有四个阶梯孔12,四个阶梯孔12与底座1的四个角一一对应设置。底座1连接有绝缘体3,绝缘体3形状为矩形,绝缘体3内安装有导电体5,导电体5由黄铜制成。绝缘体3上设有能够使第一导线16的第一金属线17与导电体5一端接触的固定装置,具体的,第一导线16端部去除绝缘层后露出第一金属线17,第一金属线17由黄铜制成,第一导线16及第一金属线17采用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具体的,绝缘体3上设有第一插线孔2,导电体5远离导电球头7的一端位于第一插线孔2内侧。绝缘体3上开设有与第一插线孔2内侧连通的第一螺纹孔18,固定装置包括螺纹连接于第一螺纹孔18的第一螺栓4,第一螺栓4采用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导电体5远离能够与第一金属线17接触的一端连接有导电球头7。还包括绝缘活动座10,绝缘活动座10上设有与导电球头7相配合的球窝11。如附图3、4所示,绝缘活动座10的形状为圆柱形,绝缘活动座10上开设有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二插线孔8及与球窝11连通的第二螺纹孔13,球窝11位于绝缘活动座10一端,第二插线孔8及与球窝11连通的第二螺纹孔13位于绝缘活动座10另一端,第二螺纹孔13内螺纹连接有能够与导电球头7接触的第二螺栓9,第二螺栓9为内六角无头螺栓,第二螺栓9采用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第二插线孔8的侧部与第二螺纹孔13的侧部连通,具体的第二插线孔8的侧部与第二螺纹孔13的侧部之间开设有连通槽19,连通槽19一端与第二插线孔8底部平齐,连通槽19一端与绝缘活动座10远离球窝11的一端平齐。绝缘体3上开设有呈锥形的避让槽6,绝缘活动座10设有球窝11的一端位于避让槽6内。如附图5所示,本技术在使用时,将第一导线16端部的绝缘层去除后露出第一金属线17,将第二导线14端部的绝缘层去除后露出第二金属线15。将第一导线16端部插入第一插线孔2,第一金属线17位于导电体5与第一螺栓4之间,此时,拧紧第一螺栓4,第一螺栓4将第一金属线17压紧在导电体5上。将第二金属线15折弯,然后将第二导线14插入第二插线孔8,此时第二金属线15穿过连通槽19,第二金属线15端部位于第二螺纹孔13内,此时,拧紧第二螺栓9,第二螺栓9将第二金属线15压紧在导电球头7上。此时,第一导线16与第二导线14之间通过导电体5实现电连接。如附图6所示,当需要调整第二导线14的角度时,松开第二螺栓9,转动绝缘活动座10,然后按上述步骤再次安装第二导线14并拧紧第二螺栓9即可。综上所述,本技术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接线端子,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连接有绝缘体(3),所述绝缘体(3)内安装有导电体(5),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体(3)上设有能够使第一导线(16)的第一金属线(17)与导电体(5)一端接触的固定装置,所述导电体(5)另一端连接有导电球头(7);还包括绝缘活动座(10),所述绝缘活动座(10)上设有与导电球头(7)相配合的球窝(11),所述绝缘活动座(10)上开设有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二插线孔(8)及与球窝(11)连通的第二螺纹孔(13),所述第二插线孔(8)的侧部与第二螺纹孔(13)的侧部连通,所述第二螺纹孔(13)内螺纹连接有能够与导电球头(7)接触的第二螺栓(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线端子,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连接有绝缘体(3),所述绝缘体(3)内安装有导电体(5),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体(3)上设有能够使第一导线(16)的第一金属线(17)与导电体(5)一端接触的固定装置,所述导电体(5)另一端连接有导电球头(7);还包括绝缘活动座(10),所述绝缘活动座(10)上设有与导电球头(7)相配合的球窝(11),所述绝缘活动座(10)上开设有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二插线孔(8)及与球窝(11)连通的第二螺纹孔(13),所述第二插线孔(8)的侧部与第二螺纹孔(13)的侧部连通,所述第二螺纹孔(13)内螺纹连接有能够与导电球头(7)接触的第二螺栓(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活动座(10)的形状为圆柱形,所述球窝(11)位于绝缘活动座(10)一端,所述第二插线孔(8)及与球窝(11)连通的第二螺纹孔(13)位于绝缘活动座(10)另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一凡
申请(专利权)人:王一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