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67112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5: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电极组件和极耳;电极组件包括层叠设置的正电极、负电极和隔膜,该电极组件一端为固定端,另一端为活动端,以固定端为中心轴线,活动端围绕固定端旋转缠绕至少一圈形成圆柱形或方形结构;极耳包括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分别设置于中心轴线上的电极组件两端,正极极耳与电极组件的正电极电连接,负极极耳与电极组件的负电极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极组件中隔膜的结构的优化能够提高制造使用时的稳定性,提高制成的电池的质量。

An electrod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极
本技术涉及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极。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和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整个社会对CO2及汽车尾气排放的关注不断加大,电动汽车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锂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以及其主要的技术瓶颈,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及发展,在2016年锂电池中国的市场需求达45.33GWh,超700亿人民币,每年的增长率在30%以上。但是,目前国内的情况是锂电池的整体的产量在不断提升满足需求缺口,但是其质量上仍与国外先进制造水平有差距。常规锂电池电极的引出方式一般采用极耳方式,现有技术中,极耳一般是采用相应的金属材质焊接在电极上,进而将电流进行输出或输入。对于电动汽车而言,不同的设置方式对使用稳定性、内阻和充放电倍率影响极大,尤其是为了增加充放电倍率,正负电极均采用多层金属箔,并通过设置在正负电极之间的薄膜进行阻隔的结构时,常规的极耳设置方式容易导致正负电极之间接触而影响使用稳定性,极大的影响制造的电池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常规的极耳设置方式容易导致正负电极之间接触进而影响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极,其特征在于,包括:/n电极组件(2),包括层叠设置的正电极(21)、负电极(22)和隔膜(23),该电极组件(2)一端为固定端,另一端为活动端,以固定端为中心轴线,活动端围绕固定端旋转缠绕至少一圈形成圆柱形或方形结构;/n极耳(3),包括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分别设置于中心轴线上的电极组件(2)两端,正极极耳与电极组件(2)的正电极(21)电连接,负极极耳与电极组件(2)的负电极(22)电连接;/n所述隔膜(23)沿着中心轴线的方向的截面呈“U”字形,所述隔膜(23)的槽口的一侧端部位置处还设置有朝向远离槽口方向延伸的隔离段(24);所述正电极(21)和负电极(22)中的其一设置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极,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极组件(2),包括层叠设置的正电极(21)、负电极(22)和隔膜(23),该电极组件(2)一端为固定端,另一端为活动端,以固定端为中心轴线,活动端围绕固定端旋转缠绕至少一圈形成圆柱形或方形结构;
极耳(3),包括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分别设置于中心轴线上的电极组件(2)两端,正极极耳与电极组件(2)的正电极(21)电连接,负极极耳与电极组件(2)的负电极(22)电连接;
所述隔膜(23)沿着中心轴线的方向的截面呈“U”字形,所述隔膜(23)的槽口的一侧端部位置处还设置有朝向远离槽口方向延伸的隔离段(24);所述正电极(21)和负电极(22)中的其一设置在所述隔膜(23)的槽内,剩余的正电极(21)或负电极(22)设置于隔膜(23)的槽外具有隔离段(24)的一侧侧面;
隔膜(23)槽内的正电极(21)或负电极(22)延伸出槽口与相应的极耳(3)电连接,隔膜(23)槽外的正电极(21)或负电极(22)一端与隔离段(24)接触、另一端朝向远离隔离段(24)的方向延伸出隔膜(23)与相应的极耳(3)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间隔离件(1),所述中间隔离件(1)的中轴线与中心轴线重合,所述电极组件(2)的固定端连接于所述中间隔离件(1)上,电极组件(2)的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小知徐成功代晒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微木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