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圈绕线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65855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4: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线圈绕线机,其包括绕线机主体,所述绕线机主体包括机架、绕线治具以及折弯定位机构;所述绕线治具包括前模和绕线芯,所述前模的前模面上开设有容线凹槽、外圈针孔以及内圈针孔,所述折弯定位机构包括外圈折弯针和内圈折弯针以及折弯针伸缩驱动装置。采用内圈折弯针和容线凹槽定位线圈内圈的引脚被折弯定型的位置,采用外圈折弯针定位线圈外圈的引脚被折弯的位置,线圈成型后一致性好。进一步的,采用送线机构、抓线机械手、治具转动驱动机构以及剪线机械手配合完成线圈绕制,生产效率高,不会产生废线。进一步的,采用线圈脱出机构以及线圈运输线完成线圈成品的出料,自动化程度高。

Coil wind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圈绕线机
本技术涉及电子元器件的制造设备,尤其是线圈绕线机。
技术介绍
现有的一种线圈,系由线圈线材绕制而成空心环状的扁平线圈,可用于制造无线充电器。现有的线圈绕线机,绕制出来的线圈的引脚部分只能自然相切伸出,如图1所示。而后续工序需要将线圈的引脚进行折弯,引脚指向从内圈到外圈的方向,如图2所示。若采用人工定位,工人操作水平上的差异导致引脚折弯位置定位不一成型效果有差异,线圈一致性较差,影响后续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线圈绕线机。线圈绕线机,其包括绕线机主体;所述绕线机主体包括机架、绕线治具以及折弯定位机构;其中,所述绕线治具包括前模以及绕线芯;所述前模安装于所述机架,所述绕线芯设置于所述前模,所述前模具有前模面,所述前模的前模面上开设有容线凹槽,所述容线凹槽一端与所述绕线芯邻接而另一端贯穿所述前模的侧面,所述前模的前模面处开设有外圈针孔和内圈针孔,所述内圈针孔邻接所述容线凹槽,所述外圈针孔设置于所述容线凹槽外;所述折弯定位机构包括外圈折弯针、内圈折弯针以及折弯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线圈绕线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绕线机主体(100);所述绕线机主体(100)包括机架(1)、绕线治具(2)以及折弯定位机构(3);其中,/n所述绕线治具(2)包括前模(21)以及绕线芯(23);所述前模(21)安装于所述机架(1),所述绕线芯(23)设置于所述前模(21),所述前模(21)具有前模面,所述前模(21)的前模面上开设有容线凹槽(211),所述容线凹槽(211)一端与所述绕线芯(23)邻接而另一端贯穿所述前模(21)的侧面,所述前模(21)的前模面处开设有外圈针孔(212)和内圈针孔(213),所述内圈针孔(213)邻接所述容线凹槽(211),所述外圈针孔(212)设置于所述容线...

【技术特征摘要】
1.线圈绕线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绕线机主体(100);所述绕线机主体(100)包括机架(1)、绕线治具(2)以及折弯定位机构(3);其中,
所述绕线治具(2)包括前模(21)以及绕线芯(23);所述前模(21)安装于所述机架(1),所述绕线芯(23)设置于所述前模(21),所述前模(21)具有前模面,所述前模(21)的前模面上开设有容线凹槽(211),所述容线凹槽(211)一端与所述绕线芯(23)邻接而另一端贯穿所述前模(21)的侧面,所述前模(21)的前模面处开设有外圈针孔(212)和内圈针孔(213),所述内圈针孔(213)邻接所述容线凹槽(211),所述外圈针孔(212)设置于所述容线凹槽(211)外;
所述折弯定位机构(3)包括外圈折弯针(31)、内圈折弯针(32)以及折弯针伸缩驱动装置,所述外圈折弯针(31)活动插接在所述外圈针孔(212)中,所述内圈折弯针(32)活动插接在所述内圈针孔(213)中,所述折弯针伸缩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外圈折弯针(31)和内圈折弯针(32)相对所述前模面伸出或缩入,所述内圈折弯针(32)相对所述前模面伸出后,其与所述绕线芯(23)间形成过线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治具(2)还包括后模(22),所述后模(22)安装于所述机架(1),所述后模(22)具有后模面,所述前模面和后模面相对设置;所述绕线机主体(100)还包括合模机构(4);
所述合模机构(4)用于驱使所述前模(21)和后模(22)相互靠近而合模、或相互远离而开模;所述前模(21)和后模(22)合模后,所述绕线芯(23)的端面抵在所述后模(22)上,所述前模面、后模面以及绕线芯(23)的周面围成绕线限位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机主体(100)还包括治具转动驱动机构(5)、送线机构(6)、抓线机械手(7)以及剪线机械手(8);其中,
所述治具转动驱动机构(5)用于驱动所述前模(21)转动;
所述送线机构(6)包括送线臂(61)以及送线驱动装置,所述送线臂(61)转动连接于所述机架(1),所述送线臂(61)的自由端具有送线孔,所述送线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送线臂(61)的送线孔围绕所述前模(21)的转动轴线旋转;
所述抓线机械手(7)安装于位移机构(103),所述位移机构(103)安装于所述机架(1);
所述剪线机械手(8)用于对线圈线材进行剪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圈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机主体(100)还包括线圈脱出机构(9)以及线圈运输线(101);其中,所述线圈脱出机构(9)用于将绕制好的线圈从绕线治具(2)中脱出;所述线圈运输线(101)设置在所述绕线治具(2)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圈绕线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供线机构(200)以及机台(300),所述绕线机主体(100)和供线机构(200)设置在所述机台(300)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针孔(213)和所述绕线芯(23)之间的位置处开设有过渡凹部(214),所述过渡凹部(214)与所述容线凹槽(211)连通,所述过渡凹部(214)邻接所述绕线芯(23)和所述内圈针孔(213)。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圈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移机构(103)为三轴移动平台,所述抓线机械手(7)和剪线机械手(8)相邻设置并安装于所述三轴移动平台。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圈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机主体(100)还包括加热器(102),所述加热器(102)用于对绕线治具(2)加热。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圈绕线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架(1)具有前板(11)和后板(12),所述前模(21)安装于所述前板(11),所述后模(22)安装于所述后板(12),所述绕线治具(2)设置在所述前板(11)和后板(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雪平时彦龙臧俊涛李雄何小利李保玉王世丽张剑赵亚冬陈宏斌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三乐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