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装置、基于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及程序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65666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4: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控制装置、基于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及程序。所述控制装置为具备设置于出风口的向上下变更风向的上下叶片和向左右变更所述风向的左右百叶板的空气调节器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具备进行如下控制的控制部:根据所述空气调节器的运行模式、设定温度与室内温度的温度差及湿度传感器所检测出的室内的湿度使所述上下叶片及所述左右百叶板中的至少一方摆动动作而使气流扩散。

Control device, control method and procedure based on control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控制装置、基于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及程序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控制装置、基于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及程序。本申请对2017年10月20日在日本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7-203721号主张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用于此。
技术介绍
调整空间中的温度的空调进行各种各样的送风控制,以便进行使位于该空间的人感觉到舒适感的送风。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一种与在空调的制冷运行中考虑到湿度的送风有关的技术。以往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2017-04040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课题然而,已知当在低湿度(大致小于60%)环境的空间中空调进行制冷运行时,位于该空间的人的体感温度会下降。并且,已知当在环境温度为大致10度以上且高湿度(大致60%以上)环境的空间中空调进行制热运行时,位于该空间的人的体感温度会上升。然而,当空间中的实际温度与设定在空调中的温度之差大时,一般的空调会进行以大的风量使空间中的温度提前接近设定在空调中的温度的运行。因此,尤其,当在低湿度环境的空间中空调进行制冷运行时,或者当环境温度为大致10度以上且在高湿度环境的空间中空调进行制热运行时,位于该空间的人的体感温度与设定在空调中的温度相差很大,有时会使位于空间的人感觉到不适感。因此,要求能够根据运行空气调节器的空间的湿度或温度实现难以使位于该空间的人感觉到不适感的空气调节器的运行的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课题的控制装置、基于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及程序。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1方式,控制装置为具备设置于出风口的向上下变更风向的上下叶片和向左右变更所述风向的左右百叶板的空气调节器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具备进行如下控制的控制部:根据所述空气调节器的运行模式、设定温度与室内温度的温度差及湿度传感器所检测出的室内的湿度使所述上下叶片及所述左右百叶板中的至少一方摆动动作而使气流扩散。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2方式,第1方式中的控制装置可以具备:识别部,识别在所述空气调节器进行空气调节的空间中运转的加湿器的存在,当所述识别部识别出所述加湿器的运转且每个所述运行模式的所述温度差满足规定的条件时,所述控制部进行使所述气流扩散的控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3方式,在第1方式或第2方式中的控制装置中,作为使所述气流扩散的控制,当所述温度差为第1温度以上、所述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湿度小于第1湿度时,所述控制部可以依次反复进行第1控制、第2控制、第3控制,作为所述第1控制,扩大所述上下叶片彼此间的间隔而使所述左右百叶板摆动第1规定次数,作为所述第2控制,将所述左右百叶板固定为风向成为正面的朝向并缩小所述上下叶片彼此间的间隔而使其以朝上吹方式摆动第2规定次数,作为所述第3控制,将所述左右百叶板固定为风向成为正面的朝向并使所述上下叶片以水平吹方式运行第1规定时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4方式,在第1方式至第3方式中的任一项中的控制装置中,作为使所述气流扩散的控制,当所述温度差为第2温度以上、所述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湿度为第2湿度以上时,所述控制部依次反复进行第4控制、第5控制、第6控制,作为所述第4控制,扩大所述上下叶片彼此间的间隔而使所述左右百叶板摆动第1规定次数,作为所述第5控制,将所述左右百叶板固定为风向成为正面的朝向并缩小所述上下叶片彼此间的间隔而使其以朝下吹方式摆动第2规定次数,作为所述第6控制,将所述左右百叶板固定为风向成为正面的朝向并使所述上下叶片以朝下吹方式运行第1规定时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5方式,基于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为基于具备设置于出风口的向上下变更风向的上下叶片和向左右变更所述风向的左右百叶板的空气调节器的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进行如下控制的步骤:根据所述空气调节器的运行模式、设定温度与室内温度的温度差及湿度传感器所检测出的室内的湿度使所述上下叶片及所述左右百叶板中的至少一方摆动动作而使气流扩散。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6方式,程序使空气调节器的控制装置的计算机执行进行如下控制的步骤:根据所述空气调节器的运行模式、设定温度与室内温度的温度差及湿度传感器所检测出的室内的湿度使所述上下叶片及所述左右百叶板中的至少一方摆动动作而使气流扩散,所述空气调节器具备设置于出风口的向上下变更风向的上下叶片和向左右变更所述风向的左右百叶板。专利技术效果若使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则能够根据运行空气调节器的空间的湿度或温度实现难以使位于该空间的人感觉到不适感的空气调节器的运行。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的结构的图。图2是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空调的结构的第1图。图3是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空调的结构的第2图。图4是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的图。图5是用于说明基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的风向控制的图。图6是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的处理流程的图。图7是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的结构的图。图8是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的图。图9是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空调的结构的图。图10是表示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计算机的结构的概略块图。具体实施方式<第1实施方式>以下,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1的结构进行说明。空调系统1为如下系统:当制冷运行时为低湿度(小于60%)、空间中的环境温度与空调的设定温度的温度差为5度以上时,根据不伴随冷风感的控制来进行运行,当制热运行时为高湿度(60%以上)、空间中的环境温度与空调的设定温度的温度差为5度以上时,进行难以感觉到暖风的运行。如图1所示,空调系统1具备空调10(空气调节器)和控制装置20。如图2所示,空调10具备上下风向变更机构101和左右风向变更机构102。空调10例如为壁挂式的空调。上下风向变更机构101为变更上下方向的气流的方向的机构。上下风向变更机构101例如为如图3所示的上下叶片。左右风向变更机构102为变更左右方向的气流的方向的机构。左右风向变更机构102例如为如图3所示的左右百叶板。如图4所示,控制装置20具备送风控制部201和风向控制部202(控制部的一例)。送风控制部201确定对空调10设定的运行模式及温度。送风控制部201根据所确定的运行模式及温度来控制空调10所输出的气流的温度或风量。对空调10设定的运行模式是制冷运行或制热运行。对空调10设定的温度例如是指通过空调10的遥控器设定的温度。风向控制部202控制上下风向变更机构101的上下方向的气流的方向。并且,风向控制部202控制左右风向变更机构102的左右方向的气流的方向。具体而言,风向控制部202根据对空调10设定的温度与空间中的环境温度的温度差来控制基于上下风向变更机构101的气流的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控制装置,其为具备设置于出风口的向上下变更风向的上下叶片和向左右变更所述风向的左右百叶板的空气调节器的控制装置,/n所述控制装置具备进行如下控制的控制部:根据所述空气调节器的运行模式、设定温度与室内温度的温度差及湿度传感器所检测出的室内的湿度使所述上下叶片及所述左右百叶板中的至少一方摆动动作而使气流扩散。/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1020 JP 2017-2037211.一种控制装置,其为具备设置于出风口的向上下变更风向的上下叶片和向左右变更所述风向的左右百叶板的空气调节器的控制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具备进行如下控制的控制部:根据所述空气调节器的运行模式、设定温度与室内温度的温度差及湿度传感器所检测出的室内的湿度使所述上下叶片及所述左右百叶板中的至少一方摆动动作而使气流扩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具备:
识别部,识别在所述空气调节器进行空气调节的空间中运转的加湿器的存在,
当所述识别部识别出所述加湿器的运转且每个所述运行模式的所述温度差满足规定的条件时,所述控制部进行使所述气流扩散的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作为使所述气流扩散的控制,当所述温度差为第1温度以上、所述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湿度小于第1湿度时,所述控制部依次反复进行第1控制、第2控制、第3控制,作为所述第1控制,扩大所述上下叶片彼此间的间隔而使所述左右百叶板摆动第1规定次数,作为所述第2控制,将所述左右百叶板固定为风向成为正面的朝向并缩小所述上下叶片彼此间的间隔而使其以朝上吹方式摆动第2规定次数,作为所述第3控制,将所述左右百叶板固定为风向成为正面的朝向并使所述上下叶片以水平吹方式运行第1规定时间。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口智充高野雅司金森梓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重工制冷空调系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