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作式专利>正文

常压热水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6417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常压热水炉,在其长方形炉体一侧,一端设置外燃室,外燃室上装置燃气或燃油的燃烧器,同侧的另一端装置气水热交换器,炉体内设置有内胆;其特征是:外燃室与气水热交换器均呈卧式布置,用螺钉、密封垫与炉体联接,且与内胆相通,内胆顶部为开口盒状结构,内胆与炉体在顶面以及四个侧面间均有间隙,炉体顶部设置有冷却进水管,其出水口对着内胆顶部的开口盒状结构。炉体侧壁上部设置有出水管,所述气水热交换器筒体断面呈弓形,弦面部份朝向上方,远离炉体的一端设置有烟道,弦面上用螺栓及密封垫安装了喷淋器,喷淋器呈长条形,其内设置若干喷嘴;所述气水热交换器筒体的下部与喷淋器相对的部位设置有数片呈瓦片状的滞流片,滞流片上钻有小孔,一部分滞流片的纵向轴线与气水热交换器筒体的纵向轴线平行,另一部份滞流片则与之构成3°~15°的倾斜角。(*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将气体或者液体燃料燃烧后所产生的高热气体直接与流动的水相接触而加热水的常压热水炉。目前公知的火力热水装置,传统的方法是采用锅炉,它是以锅壁和管壁为传热面,将燃料燃烧所产生的热传导给水,这类锅炉设备体积庞大、结构复杂、造价高、热效率低;近年来出现一种无压的名为“水火相融”的热水炉,采用了将热气流直接与水流相遇、相融的方法来加热水,从而取消了锅管,实现了轻量化,造价也相应降低,但现有结构工作可靠性较差、维修困难、寿命低,且仅适用于小型热水炉。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可靠、便于维修、寿命长、热效率高、造价低,特别适应于大容量的常压热水炉。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长方形炉体一侧,一端设置外燃室,外燃室上装置燃气或燃油的燃烧器,同侧的另一端装置气水热交换器,炉体内设置有内胆;外燃室与气水热交换器均呈卧式布置,用螺钉、密封垫与炉体联接,且与内胆相通,内胆顶部为开口盒状结构,内胆与炉体在顶面以及四个侧面间均有间隙,炉体顶部设置有冷却进水管,其出水口对着内胆顶部的开口盒状结构。炉体侧壁上部设置有出水管,所述气水热交换器筒体断面呈弓形,弦面部份朝向上方,远离炉体的一端设置有烟道,弦面上用螺栓及密封垫安装了喷淋器,喷淋器呈长条形,其内设置若干喷嘴;所述气水热交换器筒体的下部与喷淋器相对的部位设置有数片呈瓦片状的滞流片,滞流片上钻有小孔,一部分滞流片的纵向轴线与气水热交换器筒体的纵向轴线平行,另一部份滞流片则与之构成3°~15°的倾斜角。所述气水热交换器筒体的纵向轴线与炉体侧平面法线间成3°~15°的倾斜角。所述气水热交换器在炉体上的安装位置高于外燃室的安装位置。本技术常压热水炉和传统热水锅炉相比较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价格低、热效率高等优点,和现有“水火相融”炉比较,工作可靠性高、便于拆卸、清洗、维修、寿命长,特别适应于大容量常压热水炉。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剖视俯视图(图2中的C-C剖视)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图1的B-B剖视图在图1中,燃烧器(1、外购)装在外燃室(2)上,外燃室内腔衬以耐火材料(3),外燃室一端通过燃烧室接筒(4)与内胆(5)相通,中空的内胆构成主燃烧室(9),内胆上有由耐火材料组成的反射壁(6),同时内胆与炉体(7)在顶部及四周间有间隙(8)形成冷却水道,气水热交换器(12)的筒体(12-1)断面呈弓形,一端通过接筒(10)与主燃烧室联通,在接筒端部装有格板(11)阻止水雾直接进入主燃烧室(9),气水热交换器(12)的另一端联接烟道(13)、烟道上有挡板(13-1)起挡水作用。在图2中,内胆(5)上部呈开口盒状(5-1),四壁钻有若干小孔,冷却水自冷却进水管(18)进入盒内,刚启动时,水道中尚无水,冷却水通过小孔立即漫向四壁,由水流使内胆壁冷却,当水位逐步上升到溢流管(17)时,小孔即失去作用。解决了启动时的“干烧”容易烧坏内胆的问题,同时冷却水自上而下,对流好,改善了冷却条件。气水热交换器(12)用螺钉和密封垫装在炉体斜垫(7-2)上,与炉壁法线相交成3°~15°,喷淋器(22)用螺栓及密封垫装在气水热交换器筒体(12-1)上部平面部位,使最易堵塞的部件,易于拆卸、清洗;欲加热的水自进水管(21)进入喷淋器内,经过若干雾化嘴(图中未显示)将水雾化喷淋而出,筒体(12-1)的下部装有若干片滞流片(19、20),部份滞流片纵向轴线与气水热交换器筒体轴线成一定夹角,以使其上的水呈“之”字形流动,增加受热的时间;支撑杆(14)一端固定在炉体底板(7-1)上,另一端支撑气水热交换器筒体,15、23、24均为密封垫。在图3中,滞流片(19、20)呈瓦片状,其上钻有若干小孔。本技术工作时,燃烧器所产生的火焰,经过外燃室喷射到内胆反射壁(6)上,而折向气水热交器,但进入气水热交换器的仅是高热气流,火焰已经燃尽,在气水热交换器中水被雾化后喷淋而下,与热气流在接近成垂直的方向上相遇、相融,水被加热后流向内胆,从热水出水管(16)流出,进入热水箱(图中未显示),失去热量的烟气及一部份水蒸汽即从烟道中排出。权利要求1.一种常压热水炉,在其长方形炉体一侧,一端设置外燃室,外燃室上装置燃气或燃油的燃烧器,同侧的另一端装置气水热交换器,炉体内设置有内胆;其特征是外燃室与气水热交换器均呈卧式布置,用螺钉、密封垫与炉体联接,且与内胆相通,内胆顶部为开口盒状结构,内胆与炉体在顶面以及四个侧面间均有间隙,炉体顶部设置有冷却进水管,其出水口对着内胆顶部的开口盒状结构。炉体侧壁上部设置有出水管,所述气水热交换器筒体断面呈弓形,弦面部份朝向上方,远离炉体的一端设置有烟道,弦面上用螺栓及密封垫安装了喷淋器,喷淋器呈长条形,其内设置若干喷嘴;所述气水热交换器简体的下部与喷淋器相对的部位设置有数片呈瓦片状的滞流片,滞流片上钻有小孔,一部分滞流片的纵向轴线与气水热交换器简体的纵向轴线平行,另一部份滞流片则与之构成3°~15°的倾斜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常压热水炉,其特征是气水热交换器筒体的纵向轴线与炉体侧平面法线间成3°~15°的倾斜角。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常压热水炉,其特征是气水热交换器在炉体上的安装位置高于外燃室的安装位置。专利摘要一种连续流动加热的常压热水炉,由炉体、内胆、外燃室、燃烧器、气水热交换器等组成,气水热交换器中包含有喷淋器、滞流片、烟道。外燃室、气水热交换器等均置于炉体的同一侧,呈卧式布置。它是利用燃料燃烧后所形成的高热气流直接与流动的水接触、相融,使水加热,此种加热炉结构简单、使用可靠、热效率高、价格低廉,适用于需大容量的热水源于小区采暖和团体洗浴等处。文档编号F24H1/10GK2569011SQ0227685公开日2003年8月27日 申请日期2002年7月11日 优先权日2002年7月11日专利技术者陈作式 申请人:陈作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作式
申请(专利权)人:陈作式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