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国凯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设计的模型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6396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4: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建筑设计的模型连接结构,涉及建筑设计技术领域,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侧壁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定位柱,所述底板上侧壁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下端开设有对应的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柱插接在第一定位槽内部,两个前后设置的所述支撑柱的之间均开设有第一插槽,两个左右排列的所述支撑柱相对一侧侧壁均开设有第二插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采用侧板、挡板和顶盖组件,将侧板插入第一插槽内部,方便实现安装,将挡板插入第二插槽内部,方便实现安装,然后通过第三定位柱和第二定位柱插接在对应的第三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内部,实现安装的工作,方便进行安装的工作,结构简单,连接方式便于拆装。

A model connection structure for architectural desig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设计的模型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设计
,尤其涉及一种建筑设计的模型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模型通过主观意识借助实体或者虚拟表现构成客观阐述形态结构的一种表达目的的物件,模型构成形式分为实体模型及虚拟模型模型展示形式分为平面展示和立体展示。模型是根据相似性理论制造的按原系统比例缩小或放大的实物,多用于展览或实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消费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青少年,开始购买拼装的仿真建筑模型。但是现有的建筑设计用模型连接结构,结构较复杂,不便于各建筑设计模型部件之间的连接,且不便于多次拆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建筑设计的模型连接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设计的模型连接结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侧壁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定位柱,所述底板上侧壁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下端开设有对应的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柱插接在第一定位槽内部,两个前后设置的所述支撑柱的之间均开设有第一插槽,两个左右排列的所述支撑柱相对一侧侧壁均开设有第二插槽,两个所述第一插槽内部插接有侧板,两个所述第二插槽内部插接有挡板,所述挡板和侧板上方设有顶盖组件。优选的,所述顶盖组件包括两个插板,所述插板下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三定位柱,且第三定位柱插接在第三定位槽内部,所述插板上方设有顶板。优选的,所述顶板下侧壁固定连接有四个第二定位柱,所述挡板上侧壁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二定位柱下端插接在第二定位槽内部。优选的,所述挡板前后两侧侧壁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支撑条,所述支撑条上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锁紧块,所述支撑条上侧设有窗户,且窗户下侧壁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锁紧槽,所述锁紧块上端插接在锁紧槽内部。优选的,其中一个所述侧板的侧壁固定连接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上套接有门板,所述连接轴与门板为过盈配合。优选的,所述第二定位柱与第二定位槽为过盈配合,所述第三定位柱与第三定位槽之间为过盈配合,所述第二定位柱和第三定位柱均通过磨砂处理。有益效果1、本技术中,采用侧板、挡板和顶盖组件,将侧板插入第一插槽内部,方便实现安装,将挡板插入第二插槽内部,方便实现安装,然后通过第三定位柱和第二定位柱插接在对应的第三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内部,实现安装的工作,方便进行安装的工作,结构简单,连接方式便于拆装。2、本技术中,采用窗户和门板,门板通过连接轴安装在侧板上,窗户通过锁紧块安装在挡板上,安装方便,结构简单,便于多次使用,不易损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建筑设计的模型连接结构的爆炸立体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建筑设计的模型连接结构的部分装配立体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建筑设计的模型连接结构的完全装配立体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建筑设计的模型连接结构的正面结构图。图例说明:1、底板;2、第一定位柱;3、支撑柱;4、顶盖组件;41、顶板;42、第二定位柱;43、第三定位柱;44、插板;5、第一插槽;6、锁紧块;7、第三定位槽;8、连接轴;9、门板;10、侧板;11、第二定位槽;12、窗户;13、支撑条;14、挡板;15、第二插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具体实施例参照图1-4,一种建筑设计的模型连接结构,包括底板1,底板1上侧壁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定位柱2,底板1上侧壁设有支撑柱3,支撑柱3下端开设有对应的第一定位槽,第一定位柱2插接在第一定位槽内部,两个前后设置的支撑柱3的之间均开设有第一插槽5,两个左右排列的支撑柱3相对一侧侧壁均开设有第二插槽15,两个第一插槽5内部插接有侧板10,其中一个侧板10的侧壁固定连接有连接轴8,连接轴8上套接有门板9,连接轴8与门板9为过盈配合,两个第二插槽15内部插接有挡板14,挡板14前后两侧侧壁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支撑条13,支撑条13上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锁紧块6,支撑条13上侧设有窗户12,且窗户12下侧壁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锁紧槽,锁紧块6上端插接在锁紧槽内部,设置门板9,将门板9安装在连接轴8上,将锁紧块6插接在窗户12下侧壁,这样实现安装的工作。挡板14和侧板10上方设有顶盖组件4,顶盖组件4包括两个插板44,插板44下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三定位柱43,且第三定位柱43插接在第三定位槽7内部,插板44上方设有顶板41,顶板41下侧壁固定连接有四个第二定位柱42,挡板14上侧壁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定位槽11,第二定位柱42下端插接在第二定位槽11内部,第二定位柱42与第二定位槽11为过盈配合,第三定位柱43与第三定位槽7之间为过盈配合,第二定位柱42和第三定位柱43均通过磨砂处理,将插板44安装在两个支撑柱3上,将第三定位柱43插接在第三定位槽7内部,实现安装的工作,方便进行安装的工作,结构简单,连接方式便于拆装,将顶板41的第二定位柱42插接在第二定位槽11内部,通过磨砂出料,连接更加稳固。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当需要安装该模型的时候,将支撑柱3下端的第一定位槽套在第一定位柱2上,然后将侧板10插入第一插槽5内部,方便实现安装,将挡板14插入第二插槽15内部,方便实现安装,然后安装插板44和顶板41,具体的将插板44安装在两个支撑柱3上,将第三定位柱43插接在第三定位槽7内部,实现安装的工作,方便进行安装的工作,结构简单,连接方式便于拆装,将顶板41的第二定位柱42插接在第二定位槽11内部,实现安装的工作。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技术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技术,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设计的模型连接结构,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侧壁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定位柱(2),所述底板(1)上侧壁设有支撑柱(3),所述支撑柱(3)下端开设有对应的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柱(2)插接在第一定位槽内部,两个前后设置的所述支撑柱(3)的之间均开设有第一插槽(5),两个左右排列的所述支撑柱(3)相对一侧侧壁均开设有第二插槽(15),两个所述第一插槽(5)内部插接有侧板(10),两个所述第二插槽(15)内部插接有挡板(14),所述挡板(14)和侧板(10)上方设有顶盖组件(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设计的模型连接结构,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侧壁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定位柱(2),所述底板(1)上侧壁设有支撑柱(3),所述支撑柱(3)下端开设有对应的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柱(2)插接在第一定位槽内部,两个前后设置的所述支撑柱(3)的之间均开设有第一插槽(5),两个左右排列的所述支撑柱(3)相对一侧侧壁均开设有第二插槽(15),两个所述第一插槽(5)内部插接有侧板(10),两个所述第二插槽(15)内部插接有挡板(14),所述挡板(14)和侧板(10)上方设有顶盖组件(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设计的模型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组件(4)包括两个插板(44),所述插板(44)下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三定位柱(43),且第三定位柱(43)插接在第三定位槽(7)内部,所述插板(44)上方设有顶板(4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设计的模型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41)下侧壁固定连接有四个第二定位柱(4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凯李静华
申请(专利权)人:李国凯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