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雾报警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6279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4: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烟雾报警器,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内的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电源电路、控制电路、烟感电路、LED灯、压电无源蜂鸣器、无线通信电路和电量检测电路,电源电路用于提供合适的电压,所述控制电路分别连接所述烟感电路、电量检测电路和所述无线通信电路,所述烟感电路连接所述压电无源蜂鸣器和LED灯,所述控制电路还采样连接所述压电无源蜂鸣器。该烟雾报警器具有功耗低、防误报的优点。

smoke det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烟雾报警器
本技术涉及了一种烟雾报警器。
技术介绍
烟雾报警器,主要是通过检测可燃气体和烟雾的浓度,通过无线模块或有线模块发送检测信号,并做出相应的声光报警,达到火情报警的目的。现有的无线烟雾报警器一般通过检测电路每隔固定时间进行一次主动电量检测,电量低时进行报警提醒,该方式有一定的功耗浪费。另外,烟感模块自身也会进行电量检测,电量低时烟感模块控制蜂鸣器进行一定次数的蜂鸣报警,但是现有的烟感模块电量检测精度低,可能出现电池实际上没有低电量时,蜂鸣器便进行鸣响报警,发生误判,使用不够可靠。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烟雾报警器。一种烟雾报警器,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内的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电源电路、控制电路、烟感电路、LED灯、压电无源蜂鸣器、无线通信电路和电量检测电路,电源电路用于提供合适的电压,所述控制电路分别连接所述烟感电路、电量检测电路和所述无线通信电路,所述烟感电路连接所述压电无源蜂鸣器和LED灯,所述控制电路还采样连接所述压电无源蜂鸣器。基于上述,所述烟感电路中烟感模块U3的3脚通过电阻R13连接三极管Q3的基极,三极管Q3的基极还通过电阻R14接地,烟感模块U3的3脚还通过电容C9接地,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3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5连接电源VCC1,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还作为烟感电路的烟感信号输出端连接控制电路;烟感模块U3的7脚通过电阻R16连接压电无源蜂鸣器H1的1脚,压电无源蜂鸣器H1的1脚还连接烟感模块U3的8脚,烟感模块U3的7脚还通过电容C13连接压电无源蜂鸣器H1的2脚,压电无源蜂鸣器H1的2脚还连接烟感模块U3的9脚,烟感模块U3的7脚还通过电阻R17连接压电无源蜂鸣器H1的3脚;烟感模块U3的8脚通过电阻R20连接三极管Q4的基极并通过电容C12接地,三极管Q4的基极还通过电阻R21接地,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4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22连接电源VCC1,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还作为烟感电路的蜂鸣器报警反馈端连接控制电路和无线通信电路;烟感模块U3的5脚连接LED灯。基于上述,所述控制电路包括控制器U7,控制器U7的11脚连接所述烟感电路的烟感信号输出端,所述控制器U7的17脚连接烟感电路的蜂鸣器报警反馈端。基于上述,还包括通信电源控制电路,通信电源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6、电阻R5、电容C15、电阻R4和MOS管Q2,MOS管Q2的栅极通过电阻R4连接控制器U7的14脚,MOS管Q2的栅极还分别通过电阻R5和电容C15连接电源VCC1,MOS管Q2的源极通过电阻R6连接电源VCC1,无线通信电路包括ZigBee模块U2,MOS管Q2的漏极连接ZigBee模块U2的21脚。基于上述,电量检测电路中电阻R24的一端通过电阻R23连接电源VCC-ADC,电阻R24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24的一端还作为检测端连接控制电路。本技术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具体的说,本技术通过控制电路采样连接压电无源蜂鸣器,压电无源蜂鸣器工作时即唤醒控制电路并进行电量采样,正常状态下控制电路处于低功耗休眠状态,减少了一定的功耗,且无需蜂鸣次数计数,减少了误判。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电学结构示意框图。图3是本技术烟感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控制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无线通信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电量检测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电源防反接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烟雾报警器,包括外壳1和设置在外壳1内的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电源电路、控制电路、烟感电路、LED灯、压电无源蜂鸣器、无线通信电路和电量检测电路,电源电路用于提供合适的电压,所述控制电路分别连接所述烟感电路、电量检测电路和所述无线通信电路,所述烟感电路连接所述压电无源蜂鸣器和LED灯,所述控制电路还采样连接所述压电无源蜂鸣器。烟感电路用于检测烟雾信息,并根据检测到的烟雾信息控制压电无源蜂鸣器进行声音报警和控制LED灯进行光报警,控制电路接收到烟感电路检测到的烟雾信息后,通过无线通信电路向中控主机发送烟雾报警信息。控制电路还采样连接压电无源蜂鸣器,压电无源蜂鸣器工作报警时,控制电路被唤醒并进行电量检测,电量低时通过无线通信电路发送电量低报警至中控主机。具体的,如图3所示,所述烟感电路中烟感模块U3的3脚通过电阻R13连接三极管Q3的基极,三极管Q3的基极还通过电阻R14接地,烟感模块U3的3脚还通过电容C9接地,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3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5连接电源VCC1,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还作为烟感电路的烟感信号输出端连接控制电路;烟感模块U3的7脚通过电阻R16连接压电无源蜂鸣器H1的1脚,压电无源蜂鸣器H1的1脚还连接烟感模块U3的8脚,烟感模块U3的7脚还通过电容C13连接压电无源蜂鸣器H1的2脚,压电无源蜂鸣器H1的2脚还连接烟感模块U3的9脚,烟感模块U3的7脚还通过电阻R17连接压电无源蜂鸣器H1的3脚;烟感模块U3的8脚通过电阻R20连接三极管Q4的基极并通过电容C12接地,三极管Q4的基极还通过电阻R21接地,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4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22连接电源VCC1,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还作为烟感电路的蜂鸣器报警反馈端连接控制电路和无线通信电路;烟感模块U3的5脚连接LED灯。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控制电路包括控制器U7,控制器U7的11脚连接所述烟感电路的烟感信号输出端,所述控制器U7的17脚连接烟感电路的蜂鸣器报警反馈端。控制电路还包括通信电源控制电路,通信电源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6、电阻R5、电容C15、电阻R4和MOS管Q2,MOS管Q2的栅极通过电阻R4连接控制器U7的14脚,MOS管Q2的栅极还分别通过电阻R5和电容C15连接电源VCC1,MOS管Q2的源极通过电阻R6连接电源VCC1,无线通信电路包括ZigBee模块U2,MOS管Q2的漏极连接ZigBee模块U2的21脚。如图6所示,电量检测电路中电阻R24的一端通过电阻R23连接电源VCC-ADC,电阻R24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24的一端还作为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烟雾报警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内的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电源电路、控制电路、烟感电路、LED灯、压电无源蜂鸣器、无线通信电路和电量检测电路,电源电路用于提供合适的电压,所述控制电路分别连接所述烟感电路、电量检测电路和所述无线通信电路,所述烟感电路连接所述压电无源蜂鸣器和LED灯,所述控制电路还采样连接所述压电无源蜂鸣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烟雾报警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内的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电源电路、控制电路、烟感电路、LED灯、压电无源蜂鸣器、无线通信电路和电量检测电路,电源电路用于提供合适的电压,所述控制电路分别连接所述烟感电路、电量检测电路和所述无线通信电路,所述烟感电路连接所述压电无源蜂鸣器和LED灯,所述控制电路还采样连接所述压电无源蜂鸣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雾报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感电路中烟感模块U3的3脚通过电阻R13连接三极管Q3的基极,三极管Q3的基极还通过电阻R14接地,烟感模块U3的3脚还通过电容C9接地,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3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5连接电源VCC1,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还作为烟感电路的烟感信号输出端连接控制电路;烟感模块U3的7脚通过电阻R16连接压电无源蜂鸣器H1的1脚,压电无源蜂鸣器H1的1脚还连接烟感模块U3的8脚,烟感模块U3的7脚还通过电容C13连接压电无源蜂鸣器H1的2脚,压电无源蜂鸣器H1的2脚还连接烟感模块U3的9脚,烟感模块U3的7脚还通过电阻R17连接压电无源蜂鸣器H1的3脚;烟感模块U3的8脚通过电阻R20连接三极管Q4的基极并通过电容C12接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龙马涛田涵朴崔浩田张鹏真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紫联物联网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