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压力放大传递笔尖机构,包括笔筒以及依次设于笔筒内的笔尖、过载保护模块、压感模块、放大传递机构,放大传递机构包括压片和转轴,转轴设于笔筒内,压片绕设于转轴上;过载保护模块与压片的一侧抵接,将笔尖所受的压力传递至压片上;压感模块包括设于笔筒内的主板架以及设于主板架上的压力感应器,压力感应器感应端与压片另一侧抵接,压力感应器感应端与压片的接触点到转轴轴心的距离小于过载保护模块与压片接触点到转轴轴心的距离,压力感应器检测经过压片放大传递过来的压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杠杆原理,通过压片将所受到的压力放大,极大的提升了灵敏度,结构简单,成本低,笔尖的书写体验好。
Pressure amplification transfer NIB mechanis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力放大传递笔尖机构
本技术涉及电子笔
,尤其涉及一种压力放大传递笔尖机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主动式电子笔的触头与压敏元件固定连接,压敏元件与一钢片的一侧接触,钢片另一侧设有硅胶圈。触头所受到的正向压力使压敏元件的触点压紧钢片,钢片使硅胶圈被压缩,即触头所受的压力使硅胶圈被压缩,触头在压力的作用下往里面移动,在这个过程中,压敏元件感知到压力。然而,现有的主动式电子笔受压敏元件感知的限制,存在检测灵敏度不高的问题。现有技术中,大多采用复杂的检测电路或者昂贵的压敏元件来提升检测灵敏度,但是会存在电路结构复杂、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压力放大传递笔尖机构,以使提升检测精度。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压力放大传递笔尖机构,包括笔筒以及依次设于笔筒内的笔尖、过载保护模块、压感模块,过载保护模块与笔尖相连,还包括设于笔筒内的放大传递机构,放大传递机构包括压片和转轴,转轴设于笔筒内,压片绕设于转轴上;过载保护模块与压片的一侧抵接,将笔尖所受的压力传递至压片上;压感模块包括设于笔筒内的主板架以及设于主板架上的压力感应器,压力感应器感应端与压片另一侧抵接,压力感应器感应端与压片的接触点到转轴轴心的距离小于过载保护模块与压片接触点到转轴轴心的距离,压力感应器检测经过压片放大传递过来的压力。进一步地,所述过载保护模块包括传力筒、过载弹簧、预压弹簧、固定筒、笔尖支架,笔尖尾端与笔尖支架连接,固定筒固定于主板架上,笔尖支架尾部设于固定筒内;预压弹簧设于笔尖支架尾部上,预压弹簧一端作用于固定筒上,另一端作用于笔尖支架尾端;传力筒与压片另一端的一侧抵接;过载弹簧一端作用于笔尖支架上,另一端作用于传力筒上;笔尖所受的压力依次经过笔尖支架、过载弹簧、传力筒传递至压片上。进一步地,所述传力筒、过载弹簧、笔尖支架采用扣位连接成一个整体。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利用杠杆原理,通过压片将所受到的压力放大,极大的提升了灵敏度,结构简单,成本低,笔尖的书写体验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压力放大传递笔尖机构一个角度的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压力放大传递笔尖机构另一个角度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压力放大传递笔尖机构的爆炸图。图4是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的压力放大传递笔尖机构一个角度的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的压力放大传递笔尖机构的爆炸图。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若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技术中若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请参照图1~图5,本技术实施例的压力放大传递笔尖机构包括笔筒1以及依次设于笔筒1内的笔尖2、过载保护模块、压感模块。过载保护模块与笔尖2相连。放大传递机构设于笔筒1内。放大传递机构包括压片3和转轴4,转轴4设于笔筒1内。压片3绕设于转轴4上,压片3可绕转轴4转动。过载保护模块与压片3的一侧抵接,将笔尖2所受的压力传递至压片3上;压感模块与压片3另一侧抵接,且压片3对压感模块的压力感应器6的压力作用线到转轴4的垂直距离小于过载保护模块对压片3的压力作用线到转轴4的垂直距离,即压感模块与压片3的接触点到转轴4轴心的距离小于过载保护模块与压片3接触点到转轴4轴心的距离,压感模块检测经过压片3通过杠杆作用所放大传递过来的压力。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图2,压片3一端绕设于转轴4上(具体实施时,压片3通过一压片固定座17设于笔筒内,压片3绕设于压片固定座17上),压片3可绕转轴4转动。压片3充当杠杆的作用。过载保护模块与压片3另一端的一侧抵接,将笔尖2所受的压力传递至与压片3的另一端。压感模块与压片3另一侧的中部抵接,检测经过压片3放大传递过来的压力。压感模块与压片3的接触点到转轴4轴心的距离大于过载保护模块与压片3的接触点到转轴4轴心的距离。压感模块包括设于笔筒1内的主板架5(主板架由主板和主板支架组成)以及设于主板架5上的压力感应器6,压力感应器6感应端与压片3另一侧的中部抵接,检测经过压片3放大传递过来的压力。过载保护模块包括传力筒7、过载弹簧8、预压弹簧9、固定筒10、笔尖支架11,笔尖2尾端与笔尖支架11连接,固定筒10固定于主板架5上,笔尖支架11尾部设于固定筒10内。预压弹簧9设于笔尖支架11尾部上,预压弹簧9一端作用于固定筒10上,另一端作用于笔尖支架11尾端。预压弹簧9使笔尖支架11朝压片3方向施加预压力。传力筒7套设于过载弹簧8外(或者过载弹簧8套于传力筒7外),与压片3另一端的一侧抵接;过载弹簧8一端作用于笔尖支架11上,另一端作用于传力筒7内壁;笔尖2所受的压力依次经过笔尖支架11、过载弹簧8、传力筒7传递至压片3上。其中,预压弹簧9预压力远小于过载弹簧8的预压力。笔尖支架11头部沿笔尖2运动方向与笔筒1之间预设宽度的预压保护间隙B,笔尖支架11沿笔尖2运动方向与固定筒10头部之间预设预压保护间隙A,笔尖支架11尾部沿笔尖2运动方向与主板架5之间预设过载保护间隙。作为一种实施方式,传力筒7、过载弹簧8、笔尖支架11采用扣位连接成一个整体。具体实施时,过载弹簧8、预压弹簧9还可以采用弹片等其他弹性件代替。笔尖2插入笔尖支架11后,与笔尖支架11固定连接。笔尖2受到外力,传递给过载保护模块,过载保护模块传递给压片3,压片3通过杠杆传递给压感模块的压力感应器6。设置预压弹簧9预压力“F预”远小于过载弹簧8预压力“F过”。设置预压保护间隙A和预压保护间隙B,避免过载保护模块被固定筒10或被笔筒1顶死,造成初始状态下(笔尖2不受外力作用时),过载保护模块给压片3较大的压力,从而使压片3给压力感应器6更大的压力。那么在初始状态下,压力感应器6所受到的压力是:F预*(L1/L2)。当笔尖2受到一个较小的压力F(F<F过),笔尖支架11不会产生运动,并准确地将压力F+F预传递到压片3。当笔尖2受到一个较大的压力F(F>F过),笔尖支架11发生运动,运动距离达到过载保护间隙时,笔尖支架11被主板架5限位,传递到压片3的压力为F3(F3稍大于F过),并且恒定。这个F3传递给压力感应器6为:F3*(L1/L2),即压力感应器6的过载保护压力。压片3将所受到的压力放大,传递给压力感应器6,放大倍数是:L1/L2。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力放大传递笔尖机构,包括笔筒以及依次设于笔筒内的笔尖、过载保护模块、压感模块,过载保护模块与笔尖相连,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笔筒内的放大传递机构,放大传递机构包括压片和转轴,转轴设于笔筒内,压片绕设于转轴上;过载保护模块与压片的一侧抵接,将笔尖所受的压力传递至压片上;压感模块包括设于笔筒内的主板架以及设于主板架上的压力感应器,压力感应器感应端与压片另一侧抵接,压力感应器感应端与压片的接触点到转轴轴心的距离小于过载保护模块与压片接触点到转轴轴心的距离,压力感应器检测经过压片放大传递过来的压力。/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力放大传递笔尖机构,包括笔筒以及依次设于笔筒内的笔尖、过载保护模块、压感模块,过载保护模块与笔尖相连,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笔筒内的放大传递机构,放大传递机构包括压片和转轴,转轴设于笔筒内,压片绕设于转轴上;过载保护模块与压片的一侧抵接,将笔尖所受的压力传递至压片上;压感模块包括设于笔筒内的主板架以及设于主板架上的压力感应器,压力感应器感应端与压片另一侧抵接,压力感应器感应端与压片的接触点到转轴轴心的距离小于过载保护模块与压片接触点到转轴轴心的距离,压力感应器检测经过压片放大传递过来的压力。
2.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红,
申请(专利权)人:孙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