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电所直流回路接地故障辅助定位装置,包括防护壳体和显示装置,所述防护壳体的前表面安装有显示装置,所述防护壳体的一侧安装有通风机构,所述防护壳体的顶部安装有导风机构,所述通风机构包括通风架、防护网和伺服通风扇,所述通风架安装在防护壳体的一侧,且所述通风架上位于防护壳体外侧的部分固定连接有防护网;通过设计安装在防护壳体上的通风机构和导风机构,且在通风机构和导风机构单独使用时,实现了对直流回路接地故障辅助定位装置的散热处理,且在通风机构和导风机构配合使用时,实现了防护壳体内侧空气和外侧空气的循环,极大的增加了防护壳体的散热处理。
An auxiliary locating device for DC circuit earth fault of Subst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电所直流回路接地故障辅助定位装置
本技术属于变电所直流电检测
,具体涉及一种变电所直流回路接地故障辅助定位装置。
技术介绍
直流系统是采用有蓄电池贮能的二次直流电源,它向信号回路、控制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装置等提供工作电源。直流系统均采用110V或220V电源供电,该系统正、负母线对大地是浮空的,除了绝缘检测装置之外,母线及其各条馈电支路上任何一点都不与大地相联结。而当直流系统电路损坏时则需要接地故障辅助定位装置进行检测,从而实现对损坏点的快速诊断。现有的变电所直流回路接地故障辅助定位装置在使用时,由于内置电路器件较多,极易堆积热量,而一般单侧的散热扇,散热效果较差,且方向较为单一,不能快速进行散热处理,且一般兼具吸附热量的散热机构,极易由于温差原因产生大量水渍,从而导致内侧器件,出现短路现象,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变电所直流回路接地故障辅助定位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电所直流回路接地故障辅助定位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变电所直流回路接地故障辅助定位装置在使用时,散热性能较差,不能实现快速散热处理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变电所直流回路接地故障辅助定位装置,包括防护壳体和显示装置,所述防护壳体的前表面安装有显示装置,所述防护壳体的一侧安装有通风机构,所述防护壳体的顶部安装有导风机构,所述通风机构包括通风架、防护网和伺服通风扇,所述通风架安装在防护壳体的一侧,且所述通风架上位于防护壳体外侧的部分固定连接有防护网,所述通风架的内侧中心位置处固定安装有伺服通风扇,且所述防护壳体的顶部安装有通风机构,其中所述通风机构包括排风架、防尘纤维网、集水盒、伺服排风扇和翅片吸热板,所述排风架固定安装在防护壳体的顶部,所述排风架的顶部安装有防尘纤维网,其中所述排风架的内侧固定安装有伺服排风扇,所述排风架的内侧对应伺服排风扇的正下方位置处安装有翅片吸热板,所述排风架的底部对应翅片吸热板的正下方位置处安装有集水盒,且所述集水盒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排水机构,所述防护壳体的内侧安装有辅助机构。优选的,所述排水机构包括排水管,其中所述集水盒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排水孔,其中所述排水管的一端与所述排水孔固定连接,所述排水管的另一端贯穿防护壳体的内侧壁。优选的,所述辅助机构包括缓冲板,且所述缓冲板固定安装在防护壳体内侧对应防护网的一侧位置处,且所述缓冲板的内侧等距分布有多个通风孔。优选的,所述排风架的外侧开设有导风孔。优选的,所述通风架和防护网通过螺纹旋合连接,且所述排风架和防尘纤维网通过螺纹旋合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设计安装在防护壳体上的通风机构和导风机构,且在通风机构和导风机构单独使用时,实现了对直流回路接地故障辅助定位装置的散热处理,且在通风机构和导风机构配合使用时,实现了防护壳体内侧空气和外侧空气的循环,极大的增加了防护壳体的散热处理。(2)通过设计安装在通风机构底部的排水机构,实现了对翅片吸热板产生水渍的收集和外排,极大的保证了变电所直流回路接地故障辅助定位装置的安全性,且在缓冲板的作用下,避免了伺服通风扇上风力直接对防护壳体内侧器件的接触,增加了防护壳体内侧机件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防护壳体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排风架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通风架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缓冲板结构示意图;图中:1、防护壳体;2、显示装置;3、通风架;4、防护网;5、排风架;6、防尘纤维网;7、排水管;8、集水盒;9、伺服排风扇;10、翅片吸热板;11、伺服通风扇;12、缓冲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变电所直流回路接地故障辅助定位装置,包括防护壳体1和显示装置2,防护壳体1的前表面通过螺钉安装有显示装置2,防护壳体1的一侧安装有通风机构,防护壳体1的顶部安装有导风机构,通风机构包括通风架3、防护网4和伺服通风扇11,通风架3通过螺钉安装在防护壳体1的一侧,且通风架3上位于防护壳体1外侧的部分通过螺纹旋合固定连接有防护网4,通风架3的内侧中心位置处通过螺钉固定安装有伺服通风扇11,且防护壳体1的顶部安装有通风机构,其中通风机构包括排风架5、防尘纤维网6、集水盒8、伺服排风扇9和翅片吸热板10,排风架5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防护壳体1的顶部,排风架5的顶部通过螺纹旋合安装有防尘纤维网6,其中排风架5的内侧通过螺钉固定安装有伺服排风扇9,排风架5的内侧对应伺服排风扇9的正下方位置处通过螺钉安装有翅片吸热板10,排风架5的底部对应翅片吸热板10的正下方位置处通过螺钉安装有集水盒8,且集水盒8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排水机构,防护壳体1的内侧安装有辅助机构,通过设计安装在防护壳体1上的通风机构和导风机构,且在通风机构和导风机构单独使用时,实现了对直流回路接地故障辅助定位装置的散热处理,且在通风机构和导风机构配合使用时,实现了防护壳体1内侧空气和外侧空气的循环,极大的增加了防护壳体1的散热处理。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排水机构包括排水管7,其中集水盒8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排水孔,其中排水管7的一端通过螺纹与排水孔旋合固定连接,排水管7的另一端贯穿防护壳体1的内侧壁,通过设计安装在通风机构底部的排水机构,实现了对翅片吸热板10产生水渍的收集和外排,极大的保证了变电所直流回路接地故障辅助定位装置的安全性,且在缓冲板12的作用下,避免了伺服通风扇11上风力直接对防护壳体1内侧器件的接触,增加了防护壳体1内侧机件的使用寿命。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辅助机构包括缓冲板12,且缓冲板12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防护壳体1内侧对应防护网4的一侧位置处,且缓冲板12的内侧等距分布有多个通风孔。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排风架5的外侧开设有导风孔。本实施例中,优选的,通风架3和防护网4通过螺纹旋合连接,且排风架5和防尘纤维网6通过螺纹旋合连接。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此类变电所直流回路接地故障辅助定位装置作为一种变电所直流回路种接地故障位置的定位装置使用,在需要对防护壳体1内侧机件进行单侧散热处理时,则需单独接通伺服排风扇9或伺服通风扇11上的电源进行散热即可,在需要进行快速散热时,则需同时接通伺服排风扇9和伺服通风扇11上的电源,伺服通风扇11将外侧空气置入防护壳体1内侧,并带动防护壳体1内侧热量往排风架5的位置移动,在伺服排风扇9的辅助带动下,实现热量的快速外排,且翅片吸热板10用于对热量的辅助吸附,可选用吸热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电所直流回路接地故障辅助定位装置,包括防护壳体(1)和显示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壳体(1)的前表面安装有显示装置(2),所述防护壳体(1)的一侧安装有通风机构,所述防护壳体(1)的顶部安装有导风机构,所述通风机构包括通风架(3)、防护网(4)和伺服通风扇(11),所述通风架(3)安装在防护壳体(1)的一侧,且所述通风架(3)上位于防护壳体(1)外侧的部分固定连接有防护网(4),所述通风架(3)的内侧中心位置处固定安装有伺服通风扇(11),且所述防护壳体(1)的顶部安装有通风机构,其中所述通风机构包括排风架(5)、防尘纤维网(6)、集水盒(8)、伺服排风扇(9)和翅片吸热板(10),所述排风架(5)固定安装在防护壳体(1)的顶部,所述排风架(5)的顶部安装有防尘纤维网(6),其中所述排风架(5)的内侧固定安装有伺服排风扇(9),所述排风架(5)的内侧对应伺服排风扇(9)的正下方位置处安装有翅片吸热板(10),所述排风架(5)的底部对应翅片吸热板(10)的正下方位置处安装有集水盒(8),且所述集水盒(8)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排水机构,所述防护壳体(1)的内侧安装有辅助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电所直流回路接地故障辅助定位装置,包括防护壳体(1)和显示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壳体(1)的前表面安装有显示装置(2),所述防护壳体(1)的一侧安装有通风机构,所述防护壳体(1)的顶部安装有导风机构,所述通风机构包括通风架(3)、防护网(4)和伺服通风扇(11),所述通风架(3)安装在防护壳体(1)的一侧,且所述通风架(3)上位于防护壳体(1)外侧的部分固定连接有防护网(4),所述通风架(3)的内侧中心位置处固定安装有伺服通风扇(11),且所述防护壳体(1)的顶部安装有通风机构,其中所述通风机构包括排风架(5)、防尘纤维网(6)、集水盒(8)、伺服排风扇(9)和翅片吸热板(10),所述排风架(5)固定安装在防护壳体(1)的顶部,所述排风架(5)的顶部安装有防尘纤维网(6),其中所述排风架(5)的内侧固定安装有伺服排风扇(9),所述排风架(5)的内侧对应伺服排风扇(9)的正下方位置处安装有翅片吸热板(10),所述排风架(5)的底部对应翅片吸热板(10)的正下方位置处安装有集水盒(8),且所述集水盒(8)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铖,许召亚,吴安奇,武前勇,夏华杰,侯继才,汪国祥,李莉,
申请(专利权)人:煤炭工业合肥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