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民杰专利>正文

导热管式电热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5880 阅读:4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导热管式电热水器,其于电热水器结构中,自入水管处连结有导热管,导热管内部设置有电热管,导热管内的电热管外围可形成水流通路。当冷水由入水管进入电热水器,流经导热管的水流通路时,可被电热管持续加热而升温成热水;另外,该导热管被设置于电热水器的贮水桶中,藉此,可适当储备热水等候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热时间短,电热效率高,不限制人数次的使用,具有产业利用价值。(*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导热管式电热水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将冷水加热,以取得热水,提供洗澡、洗涤用的水源加热结构。
技术介绍
水的加热方式有很多种,目前一般多是采用瓦斯热水器或是电热水器。近年来因受限于使用场所,电热水器已广为大众所爱用,其结构中大致可分为储存式或即热式。其中,储存式结构体积大,售价高,加热慢,其热水需全天保温,耗费能源,且受限于使用人数次,又因其无法将热水依照加热顺序规律排出,新加入的冷水会和已加热的热水混合,造成热水温度急速下降,加热效率大打折扣;至于即热式电热水器,其无法冲调混合冷水使用,虽然可以多段调整温度,但因气候变化无常也不很适宜,如装冷热水调节开关,水龙头就无法开启电源导致无法产生热水,使用相当不便,且其使用电流太大,耗费电能。由此可见,现有电热水器的结构仍有诸多缺失,实非一种良善的设计,而亟待加以改良。专利技术创造内容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理想实用的导热管式电热水器,其加热速度快、加热效率高,使用时不限制使用人数次,更兼具传统储存式与即热式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技术方案一种导热管式电热水器,包括有一本体,所述本体中包括有一可供应水源流入的入水管;一可贮存水的贮水桶,其设于所述本体内部;一导热管,其任意迂回设置于贮水桶内,该导热管内部,设置有电热管,在导热管内的电热管外围,可形成水流通路,导热管一端与入水管连通,相对之末端设置有排水管;一出水管,连设于所述贮水桶。上述的导热管式电热水器中,所述排水管为向上开口。上述的导热管式电热水器中,所述导热管设置有定位组件、连接组件与固定板。上述的导热管式电热水器中,所述贮水桶内,设置有温度感应组件。上述的导热管式电热水器中,所述电热水器的本体设有加温指示灯、温度控制调整以及启用开关。上述的导热管式电热水器中,所述本体设置有抽水泵、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其中一端连接至贮水桶底部,另一相对端连接至抽水泵;所述第二管体其中一端连接至入水管,另一相对端则连接至抽水泵。本技术由于采取以上设计,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的冷水采用管路式顺序流入加热,加热后才送至贮水桶,因此热水与冷水不会混合,加热效率高。2、本技术中,设置了抽水泵、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因此通过抽水泵、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可以将贮水桶内的存水可被充份使用,且加热均匀,不会因为起初使用时是冷水而需浪费放流,节约了水资源。3、本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而且更加节约能源。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外观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的动作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抽水泵动作时的状态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与图3所示,本技术所提供的导热管式电热水器,具有一小巧本体5,本体5内部组装贮水桶10,本体5中还组设有入水管6与出水管8,其中该入水管6,连接伸入贮水桶10处,设置连结有导热管12,该导热管12任意迂回设置于贮水桶10内;又导热管12内部,设置有电热管20,在导热管12内的电热管20外围,可形成水流通路,导热管12末端设置有排水管16,该排水管16可将热水放流至贮水桶10内,排水管16以向上开口状为佳,另贮水桶10适当处,设有出水管8。上述导热管12,为因应制造与固定需要,可设置有定位组件11、连接组件13与固定板19。又,贮水桶10内,设置有温度感应组件4,其可用以检测贮水桶10内部温度。另外,本体5上适当处设有加温指示灯1、温度控制调整2以及启用开关3,以利使用时显示状态与操作。如图3与图4所示,冷水由入水管6进入,经过定位组件11内部而被导引流入导热管12中,由于导热管12内部设置有电热管20,因此冷水可被充份持续加热,完成加热而升温后,热水经由排水管16被放流至贮水桶10内等候使用,使用时,热水自贮水桶10的出水管8流出,即可取用。本案利用导热管12进行实时加热,冷水经若干长度的导热管12加热,特别都是在小管径的范围内,且持续与电热管20贴近,因此加热效果相当良好,可瞬间形成热水,经流入贮水桶10后,贮水桶10内不留污泥;而多余的热水可存留于贮水桶10,可以不限制人数次使用,不必等热水,相当理想方便。再者,本技术的冷水采用管路式顺序流入加热,加热后才送至贮水桶10,因此热水与冷水不会混合,加热效率高。当热水自排水管16流至贮水桶10后,会贮存于贮水桶10内,若未被实时使用,热水将会变冷。当下一次要使用热水时,为充份利用位于贮水桶10内的冷水,并使贮水桶10内的贮水加热均匀且迅速,本技术更设置有抽水泵9、第一管体91与第二管体92(如图2及图3所示)。第一管体91其中一端连接至贮水桶10底部适当处,另一相对端则连接至抽水泵9;而第二管体92其中一端连接至入水管6适当处,另一相对端则连接至抽水泵9。通常状态下,抽水泵9并不动作,第一管体91与第二管体92未有作用,即如图4所示;然若当要使用热水前,可先行启动电热水器进行预热,利用抽水泵9产生作用,可将冷水自贮水桶10引流进入第一管体91、抽水泵9而由第二管体92输送到入水管6,最后进入导热管12,利用电热管20加热,进而使电热水器内的冷水可被循环加热,以供应使用,即如图5与图6所示。由于此时电热水器的导热管12已被电热管20先行加热一段时间,因而具有一热度;当新进入的冷水由入水管6流入导热管12时,将可以被快速提升温度,如此一来,电热管20便不需耗费过多电能用于加热,具有加热速度快、省电且热效率高等诸多优点。本技术配合温度感应组件4的水温侦测,可自动控制导热管12的加热状态,如此,该贮水桶10内的存水可被充份使用,且加热均匀,不会因为起初使用时是冷水而需浪费放流,符合珍惜水资源的要求。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故举凡依据本技术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等效变化,理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导热管式电热水器,包括有一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中包括有一可供应水源流入的入水管;一可贮存水的贮水桶,其设于所述本体内部;一导热管,其任意迂回设置于贮水桶内,该导热管内部,设置有电热管,在导热管内的电热管外围,可形成水流通路,导热管一端与入水管连通,相对之末端设置有排水管;一出水管,连设于所述贮水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热管式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为向上开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热管式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管设置有定位组件、连接组件与固定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热管式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贮水桶内,设置有温度感应组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热管式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水器的本体设有加温指示灯、温度控制调整以及启用开关。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热管式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设置有抽水泵、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其中一端连接至贮水桶底部,另一相对端连接至抽水泵;所述第二管体其中一端连接至入水管,另一相对端则连接至抽水泵。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导热管式电热水器,其于电热水器结构中,自入水管处连结有导热管,导热管内部设置有电热管,导热管内的电热管外围可形成水流通路。当冷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热管式电热水器,包括有一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中包括有:一可供应水源流入的入水管;一可贮存水的贮水桶,其设于所述本体内部;一导热管,其任意迂回设置于贮水桶内,该导热管内部,设置有电热管,在导热管内的电热管外 围,可形成水流通路,导热管一端与入水管连通,相对之末端设置有排水管;一出水管,连设于所述贮水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民杰
申请(专利权)人:陈民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