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58613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3: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弯折装置,包括:第一弯折结构、第二弯折结构和固定柱。第一弯折结构包括:第一手柄;固定板,与第一手柄间隔布置,固定板背向第一手柄的一侧表面的边缘凸设有第一弯折柱;及轴套,其一端连接于第一手柄的一端,另一端连接于固定板的中部。第二弯折结构包括:第二手柄,其一端延伸至第一手柄与固定板之间且可转动地套设于轴套,第二手柄背向第一手柄的一侧表面凸设有第二弯折柱。固定柱穿设于轴套,且固定柱一端凸出于固定板背向第一手柄的一侧表面;其中,第一弯折柱、第二弯折柱与固定柱分别抵顶于待弯折件的两侧,通过第一弯折柱与第二弯折柱相对旋转,实现了对待弯折件精确地弯折,并能在竖直方向弯折。

Bend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弯折装置
本技术涉及弯折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弯折装置。
技术介绍
在许多领域中需要对材料进行折弯,如铜排线、光纤、板材等,以使其获得在使用中的最佳弯折状态。例如,电力机车是铁路运输行业的主要牵引动力设备。机车顶部供电为2.5KV直流电,电力机车的电机若需获得380V电压,需要变压器的逆变。因此,设置于变压器中的铜排线的表皮不能出现破损。铜排线一般通过焊接固定于变压器中。在焊接的过程中,需要对铜排线进行折弯。一般会采用两种方式折弯,一种是数控机械折弯,其能够较好地控制折弯精度,但是其需要较大的场地放置数控机械,因此,此种方式受到场地的限制;另一种是利用虎钳夹住铜排线直接折弯,但是此种折弯的方式会造成铜排线的走向、折弯的角度以及尺寸不精确,而且还容易造成铜排线表皮破损。另外,目前的简易的折弯工具均能够较容易地在水平方向进行折弯操作,但是在竖直(例如垂直于地面)方向则折弯困难,需要上述的数控机械或其他复杂的折弯工具进行折弯,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弯折装置,其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操作方便,能够精确地控制待弯折件的走向、弯折角度等,并且不会造成待弯折件的表皮破损,通过调整弯折装置的使用角度,能够实现在竖直方向对待弯折件进行弯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弯折装置,用以弯折待弯折件,所述弯折装置包括:第一弯折结构、第二弯折结构和固定柱。其中,第一弯折结构包括:第一手柄、固定板和轴套。固定板与所述第一手柄间隔布置,所述固定板背向所述第一手柄的一侧表面的边缘凸设有第一弯折柱。轴套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手柄的一端,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固定板的中部。第二弯折结构包括第二手柄。第二手柄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手柄与所述固定板之间且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轴套,所述第二手柄背向所述第一手柄的一侧表面凸设有第二弯折柱。固定柱穿设于所述轴套,且固定柱一端凸出于所述固定板背向所述第一手柄的一侧表面。其中,所述第一弯折柱、所述第二弯折柱与所述固定柱分别抵顶于所述待弯折件的两侧,所述弯折装置被配置为通过所述第一手柄与所述第二手柄的相对旋转,带动所述第一弯折柱与所述第二弯折柱相对旋转,而使所述待弯折件弯折。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该弯折装置还包括固定件,被配置为所述固定柱凸出所述固定板的距离被调节后,固定所述固定柱。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所述固定柱的另一端凸出所述轴套,所述固定柱为螺纹柱,所述固定件为螺母,所述螺母将所述螺纹柱固定于所述轴套和/或所述第一手柄。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该弯折装置还包括支撑板,与所述固定柱凸出所述固定板的一端连接,且所述支撑板平行于所述固定板。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弯折结构还包括第一轴承,设于所述第二手柄与所述轴套之间。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所述固定板的边缘设有具有连接孔的凸耳,所述第一弯折柱穿设于所述连接孔,并垂直于所述固定板。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所述固定板为圆形板。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弯折柱与所述第二弯折柱均为销轴;所述第一弯折柱穿设于一第二轴承,和/或,所述第二弯折柱穿设于一第三轴承。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所述固定柱包括: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第一固定柱与所述固定件连接。第二固定柱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柱可拆卸地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板连接。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所述轴套的两端通过焊接、粘接、卡接或螺纹连接的方式分别与所述第一手柄和所述第二手柄对应连接。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提出的铸造装置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由于本申请中设置了第一弯折柱、第二弯折柱和固定柱,在进行弯折操作时,第一弯折柱和第二弯折柱位于待弯折件的同一侧,固定柱位于待弯折件的另一侧,通过第一手柄与第二手柄的相对旋转,带动第一弯折柱和第二弯折柱相对旋转,将待弯折件进行弯折。因此,本申请的弯折装置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操作方便,能够精确地控制待弯折件的走向、弯折角度等,通过调整弯折装置的使用角度,能够实现在竖直方向对待弯折件进行弯折。附图说明通过结合附图考虑以下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各种目标、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附图仅为本技术的示范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其中: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弯折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示例性示出了如图1中所示的弯折装置的剖面图;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弯折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弯折装置的另一使用状态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第一手柄;11-固定板;111-凸耳;112-连接孔;12-轴套;13-第一弯折柱;14-第二轴承;20-第二手柄;21-第二弯折柱;22-第一轴承;23-第三轴承;30-固定柱;301-第一固定柱;302-第二固定柱;31-固定件;32-支撑板;40-待弯折件。具体实施方式体现本技术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例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技术能够在不同的实施例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附图在本质上是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技术。在对本技术的不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下面描述中,参照附图,所述附图形成本技术的一部分,并且其中以示例方式显示了可实现本技术的多个方面的不同示例性结构、系统和步骤。应理解,可以使用部件、结构、示例性装置、系统和步骤的其他特定方案,并且可在不偏离本技术范围的情况下进行结构和功能性修改。而且,虽然本说明书中可使用术语“上部”、“下部”、“之间”、“侧”等来描述本技术的不同示例性特征和元件,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文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所述的示例的方向。本说明书中的任何内容都不应理解为需要结构的特定三维方向才落入本技术的范围内。请参考说明书附图1至图4,图1代表性地示出了本技术中弯折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代表性地示出了图1中所示的弯折装置的剖面图,图3代表性地示出了弯折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即待弯折件被置于弯折装置中,准备进行弯折。图4代表性地示出了弯折装置的另一使用状态示意图,即待弯折件被弯折装置弯折后的状态示意图。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为将本技术的相关设计应用于其他工艺或其他应用场景中,而对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出多种改型、添加、替代、删除或其他变化,这些变化仍在本技术的原理的范围内。弯折装置的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本技术提供的弯折装置用以弯折待弯折件,该弯折装置包括第一弯折结构、第二弯折结构和固定柱30。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弯折结构包括第一手柄10、固定板11和轴套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弯折装置,用以弯折待弯折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装置包括:/n第一弯折结构,包括:/n第一手柄;/n固定板,与所述第一手柄间隔布置,所述固定板背向所述第一手柄的一侧表面的边缘凸设有第一弯折柱;及/n轴套,其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手柄的一端,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固定板的中部;第二弯折结构,包括:/n第二手柄,其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手柄与所述固定板之间且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轴套,所述第二手柄背向所述第一手柄的一侧表面凸设有第二弯折柱;以及/n固定柱,穿设于所述轴套,且所述固定柱一端凸出于所述固定板背向所述第一手柄的一侧表面;/n其中,所述第一弯折柱、所述第二弯折柱与所述固定柱分别抵顶于所述待弯折件的两侧,所述弯折装置被配置为通过所述第一手柄与所述第二手柄的相对旋转,带动所述第一弯折柱与所述第二弯折柱相对旋转,而使所述待弯折件弯折。/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弯折装置,用以弯折待弯折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装置包括:
第一弯折结构,包括:
第一手柄;
固定板,与所述第一手柄间隔布置,所述固定板背向所述第一手柄的一侧表面的边缘凸设有第一弯折柱;及
轴套,其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手柄的一端,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固定板的中部;第二弯折结构,包括:
第二手柄,其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手柄与所述固定板之间且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轴套,所述第二手柄背向所述第一手柄的一侧表面凸设有第二弯折柱;以及
固定柱,穿设于所述轴套,且所述固定柱一端凸出于所述固定板背向所述第一手柄的一侧表面;
其中,所述第一弯折柱、所述第二弯折柱与所述固定柱分别抵顶于所述待弯折件的两侧,所述弯折装置被配置为通过所述第一手柄与所述第二手柄的相对旋转,带动所述第一弯折柱与所述第二弯折柱相对旋转,而使所述待弯折件弯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弯折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件,被配置为所述固定柱凸出所述固定板的距离被调节后,固定所述固定柱。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弯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柱的另一端凸出所述轴套,所述固定柱为螺纹柱,所述固定件为螺母,所述螺母将所述螺纹柱固定于所述轴套和/或所述第一手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庆文王军伟侯海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大同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