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压配电台区拓扑自动识别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供配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低压配电台区拓扑自动识别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区域住宅用电管理集中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供电站、配电站等使用智能供配电技术,方便配电中心了解各个区域的用电情况,根据各个区域用电情况改变供电方式来减少不必要的供电损耗。现有的低压配电台区拓扑识别系统仍停留在10kV的中低压电路的识别,而对于配电台区往下的层级分析较为困难,然而配电台区以下的主干线层、用户层均为消耗电量的主要层级,配电台区以下层级的分析不足会影响配电网的正常运行以及产生较大的电能浪费,现有的配电台区以下的层级由于用户较多,线路复杂,基本采用人工核对的方式去记录电表数据,记录工作量大,且易出现记录错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低压配电台区拓扑自动识别系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低压配电台区拓扑自动识别系统,包括:管理计算机;无线通讯设备;配电台区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低压配电台区拓扑自动识别系统,包括:/n管理计算机;/n无线通讯设备;/n配电台区,用于分配电能至各个下层级,所述配电台区安装有第一测量单元;/n多个主干线,用于传输电能至各个用电层级,每个所述主干线上安装有第二测量单元;/n多个用户总表,用于记录每个区域内所有用户的总用电量,每个所述用户总表上安装有第三测量单元;/n多个用户电表,用于记录单个用户的用电量,每个所述用户电表上安装有第四测量单元;/n所述配电台区与多个主干线电性连接,每个所述主干线与多个用户总表电性连接,每个所述用户总表与多个用户电表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测量单元、第二测量单元、第三测量单元和第四测量单元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压配电台区拓扑自动识别系统,包括:
管理计算机;
无线通讯设备;
配电台区,用于分配电能至各个下层级,所述配电台区安装有第一测量单元;
多个主干线,用于传输电能至各个用电层级,每个所述主干线上安装有第二测量单元;
多个用户总表,用于记录每个区域内所有用户的总用电量,每个所述用户总表上安装有第三测量单元;
多个用户电表,用于记录单个用户的用电量,每个所述用户电表上安装有第四测量单元;
所述配电台区与多个主干线电性连接,每个所述主干线与多个用户总表电性连接,每个所述用户总表与多个用户电表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测量单元、第二测量单元、第三测量单元和第四测量单元均无线连接无线通讯设备,所述管理计算机无线或有线连接无线通讯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压配电台区拓扑自动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量单元、第二测量单元、第三测量单元和第四测量单元均包括处理器、存储模块、通信模块、采集模块、电路保护模块和整流稳压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压配电台区拓扑自动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自动识别程序包括以下步骤:
S1:电气数据的采集;通过第一测量单元、第二测量单元、第三测量单元和第四测量单元分别对配电台区、主干线、用户总表和用户电表四个层级的电力信息进行采集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保存在存储模块内并通过通信模块发送至无线通讯设备,无线通讯设备再转发至管理计算机进一步处理;
S2:综合判断;系统包括配电台区、主干线、用户总表和用户电表四个层级,配电台区、主干线和用户总表均为三相电路,用户电表为单相电路,通过聚类分析的方法并根据电力信息对第一测量单元、第二测量单元、第三测量单元和第四测量单元进行逻辑判断,然后通过遍历搜索算法确定上下层级关系和平行关系;
S3:层级归属分析;根据第一测量单元、第二测量单元、第三测量单元和第四测量单元测量的电力数据和配电台区、主干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朝明,马春生,吉彬,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软核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