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速风洞千瓦量级微波毁伤试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56504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2: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速风洞千瓦量级微波毁伤试验装置。平板模型顺气流安装在风洞试验段中,在风洞试验段一侧的观察窗外安装微波源、高速相机和红外热像仪;微波源发射的入射微波依次通过环形器和耦合器馈入至风洞试验段后辐照在平板模型的表面;平板模型的表面中心处嵌有透波玻璃,其他位置涂覆吸波材料;透波玻璃的背面安装有喇叭形状的开口波导,开口波导收口在定向耦合器上;在风洞试验段外的另一侧安装有衰减器、检波器和示波器,示波器与计算机相连;同时,在平板模型顺气流方向的前、后分别安装前反射微波吸收板阵列阵列、后反射微波吸收板阵列阵列。该装置结构简单,能够实时模拟真实流场情况下的吸波材料的微波温升效应和微波毁伤特性。

A kilowatt microwave damage test device for high speed wind tunn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速风洞千瓦量级微波毁伤试验装置
本技术属于高速风洞试验
,具体涉及一种高速风洞千瓦量级微波毁伤试验装置。
技术介绍
高功率微波武器是隐形战机的克星,这主要是由隐形战机自身的设计特点造成的。首先,目前隐形战机普遍采用的隐形吸波材料包括特种石墨蜂窝材料和树脂聚合物材料,“隐形材料”的工作原理是将雷达波转化为热能散发出去来避免反射。同时,为进一步增强隐形效果,所有隐形战机上都喷涂有一层相当厚的雷达吸波材料,这种吸波材料的工作原理和“隐形材料”基本相同。由于大量使用吸波材料,因此美军隐形战机在雷达面前有很好的低可探测能力。但是,由于目前大部分军用雷达工作在微波波段,隐形战机能大量吸收雷达波也就会大量吸收微波,这就铸成其自身的致命弱点,自招“杀身之祸”。以F22等为代表的四代机主要采用隐形涂层的方式进行隐型,隐形涂层具有一些典型的特点,一是生存周期短,维护费用高;二是随温度升高吸波性能急剧下降;三是局部损坏后,全机整体隐形性能急剧下降,例如英国皇家空军前国防研究主任兰伯特(AndrewLambert)曾说过:洛马虽说已经将隐形涂层改良得更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速风洞千瓦量级微波毁伤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平板模型(10)沿风洞来流顺气流安装在高速风洞的风洞试验段(6)中,在高速风洞的风洞试验段(6)一侧的观察窗(5)外安装有微波源(1),还安装有高速相机(3)和红外热像仪(4);微波源(1)发射的入射微波依次通过环形器(2)和耦合器(8)馈入至风洞试验段(6)后辐照在平板模型(10)的表面;平板模型(10)的表面中心对应于入射微波的位置处嵌有透波玻璃(11),吸波材料(12)避开透波玻璃(11)涂覆在平板模型(10)的表面上,透波玻璃(11)的表面与吸波材料(12)的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上;透波玻璃(11)的背面安装有喇叭形状的开口波导(1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速风洞千瓦量级微波毁伤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平板模型(10)沿风洞来流顺气流安装在高速风洞的风洞试验段(6)中,在高速风洞的风洞试验段(6)一侧的观察窗(5)外安装有微波源(1),还安装有高速相机(3)和红外热像仪(4);微波源(1)发射的入射微波依次通过环形器(2)和耦合器(8)馈入至风洞试验段(6)后辐照在平板模型(10)的表面;平板模型(10)的表面中心对应于入射微波的位置处嵌有透波玻璃(11),吸波材料(12)避开透波玻璃(11)涂覆在平板模型(10)的表面上,透波玻璃(11)的表面与吸波材料(12)的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上;透波玻璃(11)的背面安装有喇叭形状的开口波导(15),透波玻璃(11)与开口波导(15)之间通过橡胶圈密封,开口波导(15)收口在定向耦合器(16)上;定向耦合器(16)的线缆伸出风洞试验段(6)与位于风洞试验段(6)另一侧的衰减器(17)、检波器(18)、示波器(19)和计算机顺序连接;
所述的平板模型(10)的边缘嵌入高温铠装热电偶(14),高温铠装热电偶(14)与平板模型(10)的表面距离为1mm~2mm;
沿风洞来流,在高速风洞的风洞喉道(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洋熊能林俊钱丰学马上王晓冰杜钰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