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喷水装置领域的一种水管喷头,其包括喷头主体,所述喷头主体一端设置有进水口,所述喷头主体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喷头,所述喷头主体上进水口所在端面倒角设置,且在倒角斜面上设置有若干第二喷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一喷头完成在清理下水道时对水管喷头前方污垢的冲刷清理,并通过设置第二喷头完成对附着在下水道内表面各处污垢的冲刷清理,从而减少了操作人员在进行下水道清理时更换操作姿势或站位的更换,使操作人员可以更为省力的对下水道内表面各处进行更加彻底的清理。
A kind of water pipe nozz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管喷头
本技术涉及喷水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管喷头。
技术介绍
现如今各个城市的地下排水系统均由若干条下水道组成,所以在整个下水道的保持畅通就对城市的排水尤为重要。目前市政环保工作人员在进行下水道清理时,会向下水道内壁喷射清理液或高压水流将附着在下水道内壁上的污垢冲下,便于之后利用其它吸污装置或人工清理出下水道,但在清理下水道污垢的过程中,因为人工操作会因为下水道所处环境因素原因,使操作人员因施力姿势或位置原因导致操作人员不易施力,从而导致操作人员常常会遇到对下水道上壁表面污垢清理不便的问题,故需要设计一种可以便于操作者使用的喷水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管喷头,通过设置第一喷头完成在清理下水道时对水管喷头前方污垢的冲刷清理,并通过设置第二喷头完成对附着在下水道内表面各处污垢的冲刷清理,从而减少了操作人员在进行下水道清理时更换操作姿势或站位的更换,使操作人员可以更为省力的对下水道内表面各处进行更加彻底的清理。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水管喷头,包括喷头主体,所述喷头主体一端设置有进水口,所述喷头主体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喷头,所述喷头主体上进水口所在端面倒角设置,且在倒角斜面上设置有若干第二喷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下水道清理时,第一喷头可以保证对喷头主体前方污垢的冲破,为喷头主体的前进提供了前进的空间,防止喷头主体因前方污垢过于拥堵造成喷头主体无法前进的情况。第二喷头可以实现对下水道内壁附着的污垢进行清理。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喷头主体设置为锥形,且直径向所述第一喷头所在端面渐缩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喷头主体设置为锥形,由于锥体的形状使得前方的施力点集中于一点,进一步便于喷头主体在进行下水道清理过程中的前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喷头主体上设置有攻进纹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攻进纹路的设置进一步方便了喷头主体的前进,当喷头主体前方的污垢不易被从第一喷头喷射出的水流冲破时,可将喷头主体进行旋转即可以使攻进纹路配合锥形的喷头主体向前攻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喷头主体内设置有增压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压腔通过设置较小的分流管道,使得水流进入喷头主体后在自身压力作用下从第一喷头和第二喷头中高速喷出,方便了水管喷头的清理力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水口处设置有内螺纹,且所述进水口中设置有密封垫。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螺纹的设置便于水管的安装,同时密封垫的设置保证了进水口与水管之间的气密性,防止水流从水管与喷头主体之间的缝隙中流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喷头所在倒角斜面设置有向后喷射的第三喷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喷头的设置使得水流可以向背离喷头主体前进方向喷射,将已经清理下的污垢冲出下水道。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三喷头设置有若干个,且所述第二喷头与所述第三喷头间隔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第三喷头的设置加强了对已经清理下的污垢的冲出力度,使被清理下的污垢可以更快的被冲出下水道,防止被清理下的污垢二次附着在下水道内表面。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喷头、第二喷头以及第三喷头均与喷头主体螺纹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喷头、第二喷头以及第三喷头均实现了可拆卸连接,当第一喷头、第二喷头或第三喷头中的任意一个喷头出现问题时,使用者即可以对有问题的喷头进行有针对性的单独更换,避免了由于单独喷头出现问题而更换整个喷头主体的情况发生,节省了物力。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通过设置第一喷头完成在清理下水道时对水管喷头前方污垢的冲刷清理,并通过设置第二喷头完成对附着在下水道内表面各处污垢的冲刷清理,从而减少了操作人员在进行下水道清理时更换操作姿势或站位的更换,使操作人员可以更为省力的对下水道内表面各处进行更加彻底的清理;2.若干第三喷头的设置可以将被从下水道内壁清理下的污垢快速冲出下水道,防止污垢在下水道表面形成二次附着。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图1中B-B的剖面示意图。图中,1、喷头主体;2、进水口;3、第一喷头;4、第二喷头;5、攻进纹路;6、增压腔;7、密封垫;8、第三喷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水管喷头,包括喷头主体1,喷头主体1上一体设置为圆柱段和圆锥段,圆柱段的端面设置有进水口2,且圆柱段的端面倒角设置,倒角的斜面上设置有用于清洗下水道内壁的第二喷头4和将下水道中污垢冲出下水道的第三喷头8,第二喷头4和第三喷头8间隔设置,且第二喷头4和第三喷头8均与喷头主体1的圆柱段螺纹连接;圆锥段的端面设置有第一喷水口,第一喷水口与喷头主体1的圆锥段螺纹连接,且在圆锥段的锥面上设置有攻进纹路5。参见图3,第一喷头3、第二喷头4、以及第三喷头8的端头均设置为与六角螺栓相同样式且中央开设有喷水口。参照图2,在喷头主体1内设置有增压腔6,增压腔6包括用于缓冲水流缓冲室以及用于增大压力的小口径管道,且小口径管道均对应与第一喷头3、第二喷头4以及第三喷头8连通。在进水口2处设置有内螺纹,且在进水口2底端设置有限位台,限位台扇上设置有密封垫7。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使用者进行下水道清理工作时,可以先将喷头主体1安装在水管上,且保证水与进水口2处的密封垫7压紧,然后将水管和喷头主体1伸入需要清理的下水道中,之后向水管中通水,水会从水管通过进水口2进入增压腔6中,进入增压腔6中的水在自身压力作用下从各个较小口径的管道中流入对应的第一喷头3、第二喷头4以及第三喷头8,经过加压的水流从第一喷头3喷射出时,可以保证对喷头主体1前方污垢的冲破,为喷头主体1的前进提供了前进的空间,防止喷头主体1因前方污垢过于拥堵造成喷头主体1无法前进的情况;经过加压的水流从第二喷头4喷出可以实现对下水道内壁附着的污垢进行清理;经过加压的水流从第三喷头8喷出时,可以将被从下水道内壁清理下的污垢快速冲出下水道,防止污垢在下水道表面形成二次附着。并且对于一些不易被水流冲破的污垢,操作人员可以旋转喷头主体1,利用攻进纹路5进行攻进突破,使得喷头主体1可以对不易突破的污垢进行清理。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管喷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喷头主体(1),所述喷头主体(1)一端设置有进水口(2),所述喷头主体(1)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喷头(3),所述喷头主体(1)上进水口(2)所在端面倒角设置,且在倒角斜面上设置有若干第二喷头(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管喷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喷头主体(1),所述喷头主体(1)一端设置有进水口(2),所述喷头主体(1)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喷头(3),所述喷头主体(1)上进水口(2)所在端面倒角设置,且在倒角斜面上设置有若干第二喷头(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管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主体(1)设置为锥形,且直径向所述第一喷头(3)所在端面渐缩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管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主体(1)上设置有攻进纹路(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管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主体(1)内设置有增压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磊,张发,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井园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