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镭射防伪标签,包括镭射层和设于所述镭射层上的条码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防伪标签具有不可复制性,利用镭射材料的感光特性,可以排除打印、彩印产生假标签。本发明专利技术镭射防伪标签的制作方法,原理简单,操作简便,可大规模生产和应用,其包括:镭射层的制作和将条码层设置于镭射层上。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镭射防伪标签的识别验伪方法,包括:扫描并上传商品的条码层信息;接收并解析条码层信息;验证商品ID的有效性;若商品ID有效,则转动扫描镭射防伪标签,判断镭射防伪标签是否会变色,若变色则判断商品为正品,若不变色则验伪失败;若商品ID无效,则验伪失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识别验伪方法,原理步骤简单,可操作性强。
A laser anti-counterfeiting label and its making and identif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镭射防伪标签及其制作方法与识别验伪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防伪
,尤其涉及一种镭射防伪标签及其制作方法与识别验伪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假冒伪劣商品的数量越来越多,对人们生活产生一定的干扰,因此各种防伪技术也不断出现并迅速发展起来,如激光全息技术、水印技术、电码技术、数字编码、一维码、二维码以及RFID等。要能够达到防伪的目的,防伪标签必须同时具备不可复制、不可重复使用以及不可揭离的特点。传统的一物一码二维码防伪系统是使用二维码扫描软件扫描防伪标签二维码,扫描软件解析二维码数据,二维码数据一般是一个网页链接加上防伪码,然后根据网页链接地址,跳转到网页,网页后台软件按防伪码参数调用数据库进行验证。商品在未售出前不允许扫描,一经扫描则不能再被扫描,否则将无法判断商品是否正品。此外,现有的二维码防伪系统很容易被复制,大大降低了其防伪功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提高一物一码防伪标签防伪性的方案。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微型条码打印在镭射膜上以提高防伪标签的防伪性,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镭射防伪标签,包括镭射层和设置于所述镭射层上的条码层,所述条码层具有图形标识码。优选地,所述镭射层为镭射纸、镭射膜、镭射树脂层或镭射格利特层。优选地,所述镭射树脂层包括树脂层和嵌于所述树脂层的镭射颗粒。优选地,所述镭射格利特层包括布基和设置于所述布基上的树脂层,所述布基和树脂层之间嵌有镭射颗粒。优选地,所述镭射颗粒为表面具有镭射特征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氯乙烯、邻苯基苯酚或不干胶基材。优选地,所述镭射颗粒的形状为圆形、三角形、梯形、正方形、线条状、六边形、菱形或不规则形状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所述图形标识码可以是一维码或二维码或可存储信息并能被终端SDK识别的其他图形标识码。优选地,所述图形标识码的大小为(0.5cm×0.5cm)~(1cm×1cm)。优选地,所述镭射防伪标签还包括易碎层,所述镭射层设置在所述易碎层上。优选地,所述易碎层为易碎纸或强力背胶。优选地,所述镭射防伪标签还包括覆膜层,所述覆膜层覆盖在所述条码层的表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镭射防伪标签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镭射层的制作;2)将条码层通过数码印刷、喷码印刷、碳带打印或激光刻码的方式设置于所述镭射层上。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的镭射层为镭射树脂层,所述镭射树脂层的制作方法为:将树脂与镭射颗粒混合均匀后,涂覆于离型基材上,然后进行凝胶化与塑化,再经过压花与冷却,最后将成品从离型基材上揭下即得到镭射树脂层。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的镭射层为镭射格利特层,所述镭射格利特层的制作方法为:将镭射颗粒随机散落于布基上,然后涂覆树脂在布基上,再进行凝胶化与塑化,最后经过压花与冷却即得到镭射格利特层。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镭射防伪标签的识别验伪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扫描并上传商品的条码层信息;S2、接收并解析所述条码层信息得到防伪网页地址和商品ID;S3、根据所述防伪网页地址,跳转到防伪页面,根据所述商品ID参数查询数据库,验证所述商品ID的有效性;S4、若所述商品ID有效,则转动扫描镭射防伪标签,判断所述镭射防伪标签的颜色变化是否符合其颜色变化规律,若符合其颜色变化规律则判断商品为正品,若不变色或不符合其颜色变化规律则验伪失败;若所述商品ID无效,则验伪失败。优选地,所述步骤S2中还包括接收所述条码层信息对应的种子信息,所述种子信息包含所述镭射防伪标签的纹理特征信息以及所述镭射防伪标签的形状特征和面积特征;所述步骤S4还包括:采集镭射防伪标签图像,利用所述种子信息与所述镭射防伪标签图像进行特征比对,判断所述镭射防伪标签图像的特征是否符合所述种子信息的特征。优选地,所述步骤S4中通过VIBE算法、混合高斯模型或深度学习模型分析判断所述镭射防伪标签是否会变色。本专利技术可取得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的镭射防伪标签具有不可复制性,利用镭射材料的感光特性即镭射材料具有特定的颜色变化,可以排除打印、彩印产生假标签。2、本专利技术的镭射防伪标签具有不可复制性,因此可被多次扫描进行验伪,仍能够保证商品为正品。3、本专利技术的镭射防伪标签在镭射层上设置微型码,此种微型码增加了打印难度,用传统印刷方式仿制时会因为精度不足,导致不良率大大提高,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造假的成本。4、本专利技术的镭射防伪标签的制作方法,原理简单,操作简便,可大规模生产和应用。5、本专利技术的识别验伪方法,原理步骤简单,可操作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一种镭射防伪标签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另一种镭射防伪标签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一种镭射层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另一种镭射层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一种镭射防伪标签的识别验伪方法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镭射防伪标签,包括镭射层2和设于该镭射层2上的条码层1,条码层1具有图形标识码11。本专利技术的防伪标签具有不可复制性,利用镭射材料的感光特性即镭射材料具有特定的颜色变化,可以排除打印、彩印产生假标签。本专利技术的防伪标签具有不可复制性,因此可被多次扫描进行验伪,仍能够保证商品为正品。在本实施例中,镭射层2可以为镭射纸、镭射膜、镭射树脂层或镭射格利特层。其中,镭射纸和镭射膜为二维镭射结构,具有特定的颜色变化,防伪性能较佳。镭射树脂层或镭射格利特层为三维镭射结构,镭射材料在树脂或格利特上随机分布,镭射图纹的复杂度更高,具有无法复制的特性,防伪效果更佳。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镭射树脂层包括树脂层21和嵌于树脂层21的镭射颗粒22。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镭射树脂层包括树脂层21和嵌于树脂层21的镭射颗粒22在本实施例中,镭射格利特层包括布基23和设置于布基23上的树脂层21,所述布基23和树脂层21之间嵌有镭射颗粒22。其中,镭射颗粒22可以为表面具有镭射特征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氯乙烯、邻苯基苯酚或不干胶基材,并不局限于此。其中,镭射颗粒22的形状可以为圆形、三角形、梯形、正方形、线条状、六边形、菱形或不规则形状中的一种或多种,并不局限于此。在本实施例中,图形标识码11可以是一维码或二维码或可存储信息并能被终端SDK识别的其他图形标识码,并不局限于此。条码层1中的图形标识码11中存储了标签ID、公司网站信息等信息,能被终端SDK识别,并根据图形标识码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镭射防伪标签,其特征在于,包括镭射层(2)和设置于所述镭射层(2)上的条码层(1),所述条码层具有图形标识码(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镭射防伪标签,其特征在于,包括镭射层(2)和设置于所述镭射层(2)上的条码层(1),所述条码层具有图形标识码(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镭射防伪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镭射层(2)为镭射纸、镭射膜、镭射树脂层或镭射格利特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镭射防伪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镭射树脂层包括树脂层(21)和嵌于所述树脂层(21)的镭射颗粒(2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镭射防伪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镭射格利特层包括布基(23)和设置于所述布基(23)上的树脂层(21),所述布基(23)和树脂层(21)之间嵌有镭射颗粒(2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镭射防伪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形标识码(11)的大小为(0.5cm×0.5cm)~(1cm×1cm)。
6.一种镭射防伪标签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镭射层(2)的制作;
2)将条码层(1)通过数码印刷、喷码印刷、碳带打印或激光刻码的方式设置于所述镭射层(2)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镭射防伪标签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镭射层(2)为镭射树脂层,所述镭射树脂层的制作方法为:将树脂与镭射颗粒混合均匀后,涂覆于离型基材上,然后进行凝胶化与塑化,再经过压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涌耀,吴光乐,朱钰萍,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沃朴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