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齐光鹏专利>正文

带后手定位的新式弹弓撒放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53984 阅读:59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2: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带后手定位的新式弹弓撒放器,包括握把外壳,握把外壳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目标激光座,所述目标激光座的一端外表面设置有目标激光,所述目标激光的下端设置有夹柱下摇臂,所述夹柱下摇臂的外表面设置有夹柱,所夹柱的外表面设置有夹柱上摇臂,所述夹柱上摇臂的一端设置有钳口体,所述钳口体的上端设置有后手定位激光座,所述后手定位激光座的一端表面设置有后手定位激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带后手定位的新式弹弓撒放器,设置后手定位激光,解决了后手无法准确定位的问题,提高了射击精度,改变撒放器夹柱的安装方式,让撒放器的两个夹柱的夹弹凹槽与撒放器的拉力中心重合,增加灵敏度调节机构,使撒放器更灵敏可靠。

A new catapult spreader with backhand position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后手定位的新式弹弓撒放器
本技术弓箭领域,特别涉及带后手定位的新式弹弓撒放器。
技术介绍
弹弓在古代是一种冷兵器,而现在作为一种娱乐健身玩具,得到很多射击爱好者的喜爱,目前国内、国外弹弓的玩法基本都是用手捏住皮兜和弹珠,然后拉动皮筋发射的,这种射击原理决定了,前手和后手的定位是关键,玩过弹弓的都知道,前手定位比较容易,而后手定位却很困难,只能通过长期锻炼,形成较稳定的肌肉记忆后才能达到较理想的射击精度,一般人很难达到,目前市面上也有能夹住皮兜和弹珠的机械撒放器,但是因为设计不合理,更是无法提高射击精度,所以使用者较少,主要缺点:一是撒放器和前手的弹弓弓门之间没有准确的定位约束,所以就无法定位后手的皮兜和弹珠;二是撒放器的夹弹中心与握撒放器的手指拉力中心不重合造成偏转扭力,使用者不容易掌握;三是撒放器的击发机构灵敏度较差,无法调节,影响后手的稳定,为此,我们提出带后手定位的新式弹弓撒放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带后手定位的新式弹弓撒放器,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带后手定位的新式弹弓撒放器,包括握把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把外壳(1)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目标激光座(19),所述目标激光座(19)的一端外表面设置有目标激光(18),所述目标激光(18)的下端设置有夹柱下摇臂(9),所述夹柱下摇臂(9)的外表面设置有夹柱(10),所述夹柱(10)的外表面设置有夹柱上摇臂(8),所述夹柱上摇臂(8)的一端设置有钳口体(7),所述钳口体(7)的上端设置有后手定位激光座(5),所述后手定位激光座(5)的一端表面设置有后手定位激光(6),所述握把外壳(1)的外表面设置有滚花扳手(3)。/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703 CN 20192102483171.带后手定位的新式弹弓撒放器,包括握把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把外壳(1)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目标激光座(19),所述目标激光座(19)的一端外表面设置有目标激光(18),所述目标激光(18)的下端设置有夹柱下摇臂(9),所述夹柱下摇臂(9)的外表面设置有夹柱(10),所述夹柱(10)的外表面设置有夹柱上摇臂(8),所述夹柱上摇臂(8)的一端设置有钳口体(7),所述钳口体(7)的上端设置有后手定位激光座(5),所述后手定位激光座(5)的一端表面设置有后手定位激光(6),所述握把外壳(1)的外表面设置有滚花扳手(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后手定位的新式弹弓撒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把外壳(1)的表面设置有击锤按钮(2),所述击锤按钮(2)与握把外壳(1)之间为活动连接,且伸入握把外壳(1)内部,所述击锤按钮(2)的上端设置有击锤锁柄(4),所述击锤锁柄(4)与握把外壳(1)、滚花扳手(3)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击锤按钮(2)的一侧设置有击锤压簧(14),所述击锤压簧(14)与握把外壳(1)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击锤锁柄(4)的上端设置有灵敏度上调节簧(15),所述灵敏度上调节簧(15)上端设置有灵敏度上调节螺丝(17),所述击锤锁柄(4)的下端设置有灵敏度下调节螺丝(16),所述灵敏度上调节簧(15)、灵敏度下调节螺丝(16)、灵敏度上调节螺丝(17)与握把外壳(1)之间均为活动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光鹏
申请(专利权)人:齐光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