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热型空气源热泵机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5195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1: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暖通空调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增热型空气源热泵机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左侧插装有延伸至壳体内部的进水管,所述壳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与进水管连通的冷凝器,所述壳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位于冷凝器下方的风机,所述冷凝器的底部连通有数量为两个的制冷剂管,所述壳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与左侧制冷剂管连通的第一压缩机,右侧所述制冷剂管的底部连通有位于壳体内部的节流阀,所述风机的顶部连通有贯穿壳体顶部的进风管,所述进风管的右侧固定安装有与进风管连通的第一电动阀。该增热型空气源热泵机组,能够长时间在低温环境下运行,从而有利于煤改电项目的持续推广,改变北方地区冬季供暖期间的空气质量。

An increased heat air source heat pump un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增热型空气源热泵机组
本技术涉及暖通空调
,具体为一种增热型空气源热泵机组。
技术介绍
近年,国家针对城市大气环境治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由北京市率先发力的“煤改电”,更是针对大中城市秋冬季节的雾霾元凶——粉尘颗粒以及废气等进行的重点根治,这项旨在减少冬季燃煤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工程,一时间成为社会各界口中的热词,冬季雾霾天气肆虐,北方人民忍受着“呼吸的痛”,就北方燃煤带来的危害来说,实施“煤改电”工程,不仅能告别燃煤污染,让居民采暖更加方便,而且对于环境保护有很大好处,但是煤改电项目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室内末端不能满足供暖温度的要求,因为在我国北方广大地区散热器依然为主要的供暖末端设备,而散热器供水温度至少60℃以上,而“煤改电”项目中主要加热设备又是空气源热泵,空气源热泵出水温度相对较低,极寒天气运行时很难超过50℃,所以这两种设备的组合难免会出现供暖温度不达标。目前空气源热泵行业有几种克服低温的技术及措施:第一,一般低温工况:-15℃,COP值不低于2.0,采用补气增焓技术就能达到出水温度45℃的要求,第二,在第一的基础上增加变频技术,环境温度可低于-18℃,出水温度可达50℃,只是变频技术不能长时间处在此工况下运行,第三,采用双级压缩技术是目前克服低温(-20℃以下)与超低温(-30℃)工况的最有效方法,而且出水温度高于55℃,所有克服低温技术都要付出制作成本增高的代价,适应环境温度越低,制作成本越高,故而提出了一种增热型空气源热泵机组来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增热型空气源热泵机组,具备节约能耗等优点,解决了克服低温技术都要付出制作成本增高的代价,适应环境温度越低,制作成本越高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节约能耗的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增热型空气源热泵机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左侧插装有延伸至壳体内部的进水管,所述壳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与进水管连通的冷凝器,所述壳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位于冷凝器下方的风机,所述冷凝器的底部连通有数量为两个的制冷剂管,所述壳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与左侧制冷剂管连通的第一压缩机,右侧所述制冷剂管的底部连通有位于壳体内部的节流阀,所述风机的顶部连通有贯穿壳体顶部的进风管,所述进风管的右侧固定安装有与进风管连通的第一电动阀,所述壳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位于冷凝器的右侧且分别与第一电动阀和冷凝器右侧连通的再热器,所述再热器的右侧连通有贯穿壳体顶部的出水管,所述壳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位于再热器的下方且位于风机右侧的第二压缩机,所述第二压缩机的进风口连通有第二电动阀,所述壳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位于风机下方且分别与节流阀和第一压缩机连通的蒸发器,所述壳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顶端与再热器连通左侧与第二压缩机连通的涡旋管,所述蒸发器的底部连通有贯穿壳体底部的排水管,所述涡旋管的底部连通有第三电动阀,所述蒸发器的右侧连通有贯穿壳体的右侧并与第二电动阀和第三电动阀连通的排风管。优选的,所述制冷剂管的顶端均与冷凝器内部的换热管连通,所述第一压缩机与节流阀均与蒸发器内部的紫铜管连通。优选的,所述出水管与再热器内部的盘管连通,所述冷凝器与再热器的相对一侧通过第一连接管连通。优选的,所述风机为轴流风机,所述第一电动阀与再热器和涡旋管与再热器均通过第二连接管连通。优选的,所述第一电动阀、第二电动阀与第三电动阀均为电动密闭阀,所述排水管与蒸发器的冷凝水排出口连通。优选的,所述进风管的顶端与排风管的右端均呈锥形外扩设置,所述涡旋管与第二压缩机的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二电动阀与第二压缩机的输入端连通。(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增热型空气源热泵机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增热型空气源热泵机组,通过第一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与节流阀构成一次加热系统,蒸发器、风机、第二压缩机、涡旋管与再热器构成二次加热系统,冷凝器和再热器连接,实现梯级加热,一次加热系统中制冷制热工质被第一压缩机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态工质,通过制冷剂管送入冷凝器中,气态工质与进水管进入的供暖系统回水进行换热,气态工质放热冷凝成液态,供暖系统回水吸热实现一次加热,回水经一次加热后进入再热器,气态工质通过制冷剂管流经节流阀后成为低压液态工质,进入蒸发器后,吸收由风机从进风管引入空气的热量,蒸发成为低压气态工质,再次进入第一压缩机循环压缩,在蒸发器中的空气全热降低,即温度降低,湿度降低,成为干燥的空气从蒸发器的出口流出,由于空气中的水分凝结在蒸发器上部会形成霜,通过融霜技术化水后从排水管排除,从蒸发器排除的干燥空气一部分被第二压缩机吸入,一部分通过排风管排出,第二压缩机吸入的干燥空气被增压后,进入涡旋管,在涡旋管内部进行换热,从热端排除热空气进入再热器,对一次加热后的回水进行二次加热,回水被加热到设定的温度后从出水管流出,在再热器内换热后的空气进入进风管内,回收热空气能量提高蒸发器的进风温度,进而提高一次侧的加热效率,从涡旋管冷端排除的冷气送入排风管,为了进一步提高空气源热泵的效率,更好的调节热泵运行,同时保证系统的运行安全,当系统不工作时,将第一电动阀、第二电动阀、第三电动阀关闭,保证系统系统的密闭性,防止室外空气进入二次加热系统,使二次系统结冰,影响系统正常运行、安全,同时还可以实现热泵系统的调节运行,当室外温度升高,一次加热能够满足室内供暖要求时,第一电动阀、第二电动阀、第三电动阀全部关闭,当室外温度降低,一次加热不能够满足室内供暖要求时,第一电动阀、第二电动阀、第三电动阀全部开启,最后由于从涡旋管冷端流出的空气温度较低,防止对周围空气环境和行人安全造成影响,将涡旋管冷空气出口接入排风管上,与排出的部分冷凝器空气混合后从排风管排出,使得机组能够长时间在低温环境下运行,从而有利于煤改电项目的持续推广,改变北方地区冬季供暖期间的空气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2进水管、3冷凝器、4风机、5制冷剂管、6第一压缩机、7节流阀、8进风管、9第一电动阀、10第二电动阀、11再热器、12出水管、13蒸发器、14涡旋管、15排水管、16第三电动阀、17排风管、18第二压缩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一种增热型空气源热泵机组,包括壳体1,壳体1的左侧插装有延伸至壳体1内部的进水管2,壳体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与进水管2连通的冷凝器3,壳体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位于冷凝器3下方的风机4,冷凝器3的底部连通有数量为两个的制冷剂管5,壳体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与左侧制冷剂管5连通的第一压缩机6,右侧制冷剂管5的底部连通有位于壳体1内部的节流阀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增热型空气源热泵机组,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左侧插装有延伸至壳体(1)内部的进水管(2),所述壳体(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与进水管(2)连通的冷凝器(3),所述壳体(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位于冷凝器(3)下方的风机(4),所述冷凝器(3)的底部连通有数量为两个的制冷剂管(5),所述壳体(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与左侧制冷剂管(5)连通的第一压缩机(6),右侧所述制冷剂管(5)的底部连通有位于壳体(1)内部的节流阀(7),所述风机(4)的顶部连通有贯穿壳体(1)顶部的进风管(8),所述进风管(8)的右侧固定安装有与进风管(8)连通的第一电动阀(9),所述壳体(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位于冷凝器(3)的右侧且分别与第一电动阀(9)和冷凝器(3)右侧连通的再热器(11),所述再热器(11)的右侧连通有贯穿壳体(1)顶部的出水管(12),所述壳体(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位于再热器(11)的下方且位于风机(4)右侧的第二压缩机(18),所述第二压缩机(18)的进风口连通有第二电动阀(10),所述壳体(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位于风机(4)下方且分别与节流阀(7)和第一压缩机(6)连通的蒸发器(13),所述壳体(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顶端与再热器(11)连通左侧与第二压缩机(18)连通的涡旋管(14),所述蒸发器(13)的底部连通有贯穿壳体(1)底部的排水管(15),所述涡旋管(14)的底部连通有第三电动阀(16),所述蒸发器(13)的右侧连通有贯穿壳体(1)的右侧并与第二电动阀(10)和第三电动阀(16)连通的排风管(1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热型空气源热泵机组,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左侧插装有延伸至壳体(1)内部的进水管(2),所述壳体(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与进水管(2)连通的冷凝器(3),所述壳体(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位于冷凝器(3)下方的风机(4),所述冷凝器(3)的底部连通有数量为两个的制冷剂管(5),所述壳体(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与左侧制冷剂管(5)连通的第一压缩机(6),右侧所述制冷剂管(5)的底部连通有位于壳体(1)内部的节流阀(7),所述风机(4)的顶部连通有贯穿壳体(1)顶部的进风管(8),所述进风管(8)的右侧固定安装有与进风管(8)连通的第一电动阀(9),所述壳体(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位于冷凝器(3)的右侧且分别与第一电动阀(9)和冷凝器(3)右侧连通的再热器(11),所述再热器(11)的右侧连通有贯穿壳体(1)顶部的出水管(12),所述壳体(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位于再热器(11)的下方且位于风机(4)右侧的第二压缩机(18),所述第二压缩机(18)的进风口连通有第二电动阀(10),所述壳体(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位于风机(4)下方且分别与节流阀(7)和第一压缩机(6)连通的蒸发器(13),所述壳体(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顶端与再热器(11)连通左侧与第二压缩机(18)连通的涡旋管(14),所述蒸发器(13)的底部连通有贯穿壳体(1)底部的排水管(15),所述涡旋管(14)的底部连通有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才刘利利张波涛程龙飞郭远臣周廷强孙岩胡科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三峡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