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测算待测区域污染物排放面浓度的测算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环境监测及保护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测算待测区域污染物排放面浓度的测算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日益严厉,环保部门对涉污染物生产企业的要求也愈加严格,为进一步促进企业增设污染物治理设施,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当前国内已有20个省市自治区颁布污染物排污收费政策。在此背景下国家、企业对污染物排放量测定办法的准确性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很多单位和企业也都设计了一些污染物排放量测算方法,但在测算待测区域污染物排放量时,对排放物浓度的处理,多采用平均浓度的概念描述排放源在监测位置处的浓度特性,没有给出监测位置处排放面的浓度分布特性,以及排放面的面浓度的获取办法,计算方法简单粗糙,进而影响了污染物排放量计算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测算待测区域污染物排放面浓度的测算方法,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测算待测区域污染物排放面浓度的测算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所述污染物排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测算待测区域污染物排放面浓度的测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n获取所述污染物排放面最优化空间浓度分布模型的排放面,该最优化空间浓度分布模型基于预先构建的污染物空间浓度分布模型以及所述污染物排放面内的污染物浓度的实际分布而被建立;以及/n对所述最优化空间浓度分布模型的排放面,应用所述最优化空间浓度分布模型进行积分计算,测算所述待测区域污染物排放面浓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测算待测区域污染物排放面浓度的测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污染物排放面最优化空间浓度分布模型的排放面,该最优化空间浓度分布模型基于预先构建的污染物空间浓度分布模型以及所述污染物排放面内的污染物浓度的实际分布而被建立;以及
对所述最优化空间浓度分布模型的排放面,应用所述最优化空间浓度分布模型进行积分计算,测算所述待测区域污染物排放面浓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算待测区域污染物排放面浓度的测算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最优化空间浓度分布模型通过以下步骤被构建:
利用光学遥测设备实际测量获取设置在所述污染物排放面内的多条采样光路中的每一条采样光路的实测线积分浓度;
根据所述多条采样光路中的每一条采样光路的路径,应用预先构建的污染物空间浓度分布模型,获取所述待测区域污染物排放面上多条采样光路中的每一条采样光路的理论线积分浓度;以及
根据所述实际测量获取的每一条采样光路的实测线积分浓度、所述根据多条采样光路中的每一条采样光路的路径应用预先构建的污染物空间浓度分布模型获取的每一条采样光路的理论线积分浓度、以及以所述实测线积分浓度和所述理论线积分浓度的平方差之和最小为原则,通过对所述预先构建的污染物空间浓度分布模型进行最优化处理获得所述污染物排放面最优化空间浓度分布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算待测区域污染物排放面浓度的测算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待测区域污染物排放面上多条采样光路中的每一者的理论线积分浓度由以下步骤获得:
获取所述污染物排放面内该条采样光路的路径;以及
根据所获取的该条采样光路的路径以及预先构建的污染物空间浓度分布模型,分别计算所述待测区域污染物排放面上多条采样光路中的该条采样光路的理论线积分浓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测算待测区域污染物排放面浓度的测算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待测区域污染物排放面上多条采样光路中的第i条采样光路的理论线积分浓度ei为:
ei=∫G(P1,P2,P3…)dli,
其中,
G(P1,P2,P3…)为所述预先构建的污染物空间浓度分布模型;
(P1,P2,P3…)为待最优化的模型参数;
li为第i条采样光路的路径,i∈[1,N],N为采样光路条数。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波,肖安山,朱亮,高少华,邹兵,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