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备军专利>正文

一种感应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4942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1: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感应灯,包括灯壳、灯罩、发光装置、热电型红外传感器、安装座和控制装置,安装座包括水平设置的发光装置安装板和垂直设置的传感器安装柱,发光装置安装板的外缘与灯壳的内侧壁连接,发光装置设置在发光装置安装板的下侧面上,热电型红外传感器设置在传感器安装柱的底部,热电型红外传感器的底端露出于灯罩外,灯罩的相应位置开设有用于热电型红外传感器底端露出的通孔,热电型红外传感器用于感应人体,并将感应信号传送至控制装置从而通过人体感应来控制感应灯的开和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感应灯结构简单、布局合理、安装方便,在灯脚上设置有挂钩,在容纳腔内设置有储电装置,更能够满足用户户外活动时的照明需求。

A kind of induction lam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感应灯
本技术涉及照明
,尤其是涉及一种感应灯。
技术介绍
感应灯,是一种通过感应模块自动控制光源点亮的一种新型智能照明产品,可自动开启照明,人离开后可自动延时关闭,杜绝能源的人为浪费,延长电器使用寿命且集节能、方便、环保于一体,适用于走廊、楼道、仓库、车库、地下室、洗手间等场所的自动照明,真正体现楼宇智能化及物业管理的现代化。现有的一些尺寸较小的感应灯,灯内各种部件安装布局不合理,零部件和配件较多,不仅增加了生产耗时,而且会导致感应灯因热量过高影响传感器性能而失控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设计了一种感应灯,其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一些尺寸较小的感应灯,灯内各种部件安装布局不合理,零部件和配件较多,不仅增加了生产耗时,而且会导致感应灯因热量过高影响传感器性能而失控的现象。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方案:一种感应灯,包括灯壳(1)、灯罩(2)、发光装置和控制装置(4),所述灯罩(2)罩设在所述灯壳(1)上围成一容纳腔,所述发光装置和所述控制装置(4)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热电型红外传感器,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安装座(5),所述安装座(5)包括水平设置的发光装置安装板(51)和垂直设置的传感器安装柱(52),所述发光装置安装板(51)的外缘与所述灯壳(1)的内侧壁连接,所述发光装置设置在所述发光装置安装板(51)的下侧面上,所述传感器安装柱(52)的上端与所述发光装置安装板(51)下侧面中部连接,所述热电型红外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传感器安装柱(52)的底部,所述热电型红外传感器的底端露出于所述灯罩(2)外,所述灯罩(2)的相应位置开设有用于所述热电型红外传感器底端露出的通孔,所述热电型红外传感器用于感应人体,并将感应信号传送至所述控制装置(4)从而通过人体感应来控制所述感应灯的开和关。进一步,所述发光装置为LED发光模块。进一步,所述LED发光模块为环状,围设在所述传感器安装柱(52)顶部外围的所述发光装置安装板(51)的下侧面上。进一步,所述热电型红外传感器为热释电红外传感器(6)。进一步,所述发光装置安装板(51)为圆板,所述传感器安装柱(52)为中空的圆台,所述传感器安装柱(52)的顶面面积大于底面面积。进一步,所述传感器安装柱(52)的下底板与所述传感器安装柱的柱体卡接。进一步,所述发光装置安装板(51)与所述灯壳(1)上顶面之间的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所述控制装置(4)和电源(7),所述灯壳(1)的外侧面上设置有与所述控制装置(4)相配合的控制面板。进一步,所述电源(7)为可充电电源,所述灯壳(1)的上侧面上设置有用于给所述电源(7)充电的充电接口。进一步,所述充电接口为DC孔口,所述DC孔口处盖设有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DC孔口的孔盖(8)。进一步,所述灯壳(1)的顶面设置有灯脚(3),所述灯脚(3)上设置有用于悬挂的挂钩(9)。该感应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感应灯再容纳腔内设置有安装座,不仅满足了发光装置的安装,同时满足了传感器的安装,且发光装置与传感器的安装位置相距较远,不仅满足了传感器更大角度的感应需求,而且减小发光装置散发的热量对传感器灵敏度的影响,结构简单、布局合理、安装方便,在灯脚上设置有挂钩,在容纳腔内设置有储电装置,更能够满足用户户外活动时的照明需求。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感应灯的立体图;图2:本技术感应灯的爆炸图;图3:本技术感应灯的剖面图。附图标记说明:1—灯壳;2—灯罩;3—灯脚;4—控制装置;5—安装座;51—发光装置安装板;52—传感器安装柱;6—热释电红外传感器;7—电源;8—孔盖;9—挂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图1至图3,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感应灯,包括灯壳1、灯罩2、发光装置、控制装置4和安装座5,灯壳1和灯罩2的横截面均为圆形,灯罩2罩设在灯壳1的底面开口上与灯壳1共同围成一圆柱状的容纳腔,灯壳1的顶面上设置有灯脚3,灯脚3上设置有用于悬挂的挂钩9,灯脚3的侧面开设有相互对称的两个用于与挂钩9连接的连接孔,灯壳1的外侧面设置有若干加强筋,灯罩2由能够透光的材质制成,灯罩2的高度大于灯壳1的高度。发光装置、控制装置4和安装座5设置在容纳腔内,安装座5包括水平设置的圆形的发光装置安装板51和垂直设置的圆台状的传感器安装柱52,发光装置安装板51的外缘与灯壳1的内侧壁连接,并将容纳腔隔成上容纳腔和下容纳腔,传感器安装柱52的上端与发光装置安装板51下侧面中部连接,发光装置为环状的LED发光模块,围设在传感器安装柱52顶部外围的发光装置安装板51的下侧面上,传感器安装柱52为中空结构,传感器安装柱52的顶面面积大于底面面积,传感器安装柱52的底部安装有热释电红外传感器6,传感器安装柱52的下底板与传感器安装柱的柱体卡接,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安装在传感器安装柱下地板的下侧面上,且部分露出于灯罩2外,灯罩2的下侧面上开设有用于热释电红外传感器6底端露出的通孔。控制装置4设置在上容纳腔内,灯壳1的外侧面上设置有与控制装置4相配合的控制面板,上容纳腔内还设置有可充电的电源7,灯脚3上设置有用于给电源7充电的充电接口,充电接口为DC孔口,DC孔口处盖设有用于打开或关闭DC孔口的孔盖8。热释电红外传感器6露出与灯罩2外,便于更大角度的感应人体,并将感应信号传送至控制装置4从而通过人体感应来控制感应灯的开和关。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了示例性的描述,显然本技术的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技术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技术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感应灯,包括灯壳(1)、灯罩(2)、发光装置和控制装置(4),所述灯罩(2)罩设在所述灯壳(1)上围成一容纳腔,所述发光装置和所述控制装置(4)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热电型红外传感器,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安装座(5),所述安装座(5)包括水平设置的发光装置安装板(51)和垂直设置的传感器安装柱(52),所述发光装置安装板(51)的外缘与所述灯壳(1)的内侧壁连接,所述发光装置设置在所述发光装置安装板(51)的下侧面上,所述传感器安装柱(52)的上端与所述发光装置安装板(51)下侧面中部连接,所述热电型红外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传感器安装柱(52)的底部,所述热电型红外传感器的底端露出于所述灯罩(2)外,所述灯罩(2)的相应位置开设有用于所述热电型红外传感器底端露出的通孔,所述热电型红外传感器用于感应人体,并将感应信号传送至所述控制装置(4)从而通过人体感应来控制所述感应灯的开和关。/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感应灯,包括灯壳(1)、灯罩(2)、发光装置和控制装置(4),所述灯罩(2)罩设在所述灯壳(1)上围成一容纳腔,所述发光装置和所述控制装置(4)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热电型红外传感器,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安装座(5),所述安装座(5)包括水平设置的发光装置安装板(51)和垂直设置的传感器安装柱(52),所述发光装置安装板(51)的外缘与所述灯壳(1)的内侧壁连接,所述发光装置设置在所述发光装置安装板(51)的下侧面上,所述传感器安装柱(52)的上端与所述发光装置安装板(51)下侧面中部连接,所述热电型红外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传感器安装柱(52)的底部,所述热电型红外传感器的底端露出于所述灯罩(2)外,所述灯罩(2)的相应位置开设有用于所述热电型红外传感器底端露出的通孔,所述热电型红外传感器用于感应人体,并将感应信号传送至所述控制装置(4)从而通过人体感应来控制所述感应灯的开和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感应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装置为LED发光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感应灯,其特征在于:所述LED发光模块为环状,围设在所述传感器安装柱(52)顶部外围的所述发光装置安装板(51)的下侧面上。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备军
申请(专利权)人:刘备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