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衬砌管片连接螺栓疲劳损伤模型试验平台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34901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1: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装配式衬砌管片连接螺栓疲劳损伤模型试验平台,包括:脉冲发生电路、泵站、电磁换向阀、油缸和试件安装平台支架;所述脉冲发生电路的输出端与电磁阀换向阀的动作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泵站与电磁换向阀输入端连接,所述电磁换向阀输出端与油缸连接,所述油缸与管片试件相连,所述试件安装平台支架用于固定管片试件,限制管片试件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的位移。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模型试验平台及方法,来研究“拉‑压”循环气动荷载作用下隧道装配式衬砌螺栓结构受力变化特点以及其疲劳损伤机理,从而对基于气动荷载谱下的装配式衬砌结构整体与螺栓疲劳损伤寿命进行预测。

Fatigue damage model test platform and method of assembled lining segment connecting bol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装配式衬砌管片连接螺栓疲劳损伤模型试验平台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速铁路隧道装配式衬砌
,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衬砌管片连接螺栓疲劳损伤模型试验平台及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技术的继续向前发展,更高速度的高速列车的制造,高速列车进入隧道产生的空气动力学效应将会将更加剧烈,这种效应不仅会对乘客的耳膜产生不适,而且还会对在隧道内的工作人员带来安全隐患,同时也会对隧道内的衬砌结构和设备产生气动波动压力影响。尤其当高速铁路隧道采用装配式衬砌结构时,装配式衬砌表面出现两种情况,一是表面凹凸不平、二是由于采取的是管片拼装的形式,装配式衬砌隧道出现很多拼装缝,特别是在拼装管理不到位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管片错台现象。上述情况都会导致高速列车进入隧道产生的空气动力学效应更加复杂。由于气动荷载对管片的长期的(按目前高速铁路隧道衬砌100年寿命计算)拉压作用,导致管片连接部件的螺栓极容易出现疲劳损伤而失效,并最终导致整个衬砌结构失稳而产生极大的安全隐患,危及列车行车安全及旅客生命安全。因此,高速铁路隧道如果采取装配式衬砌,就要考虑气动效应对衬砌结构的疲劳损伤的影响。在装配式衬砌结构中,由于拼装管片整体上的强度及刚度远大于螺栓的强度及刚度,因此,在受到高速列车进入装配式衬砌隧道产生的气动荷载作用下,首先应考虑管片连接螺栓的疲劳损伤及失效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装配式衬砌管片连接螺栓疲劳损伤模型试验平台及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衬砌管片连接螺栓疲劳损伤模型试验平台,包括:脉冲发生电路、泵站、电磁换向阀、油缸和试件安装平台支架;所述脉冲发生电路的输出端与电磁阀换向阀的动作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泵站与电磁换向阀输入端连接,所述电磁换向阀输出端与油缸连接,所述油缸与管片试件相连,所述试件安装平台支架用于固定管片试件,限制管片试件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的位移。优选地,所述试件安装平台支架用于固定相邻两块管片试件,所述两块管片试件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油缸用于对相邻两块管片试件施加交变拉压荷载,即模拟气动荷载;所述脉冲发生电路输出周期性方波驱动电磁换向阀换向。优选地,所述试验平台还包括:压力表、电机、油箱和溢流阀,所述溢流阀的输入端与泵站连接,所述溢流阀的输出端与油箱连接,所述油缸对管片试件的最大荷载由所述溢流阀调定。一种使用所述的平台的试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安装试验装配式衬砌管片,将相邻的管片试件通过螺栓连接并进行试件安装质量检测,各项尺寸偏差和使用性能应达到相关标准规定的合格要求指标;S2、若试件合格,将管片试件固定在试件安装平台支架上,确保油缸活塞杆与管片试件直接触;S3、通过控制泵站的输出油液量来控制油缸活塞杆的伸缩速度由低到高,驱动油缸活塞杆对管片试件施加拉压荷载,使得相邻管片试件之间的连接螺栓受力,同时记录时间;S4、进行多组实验,每组试验循环多次,达到预设循环次数后,停机检查管片试件连接螺栓的状况,并做好记录。由上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装配式衬砌管片连接螺栓疲劳损伤模型试验平台及方法,通过脉冲发生电路输出周期性方波来驱动电磁换向阀换向,改变进入油缸的油液流动方向,实现油缸活塞杆伸出或收回,从而对管片进行拉压作用模拟气动荷载,进而研究“拉-压”循环气动荷载作用下隧道装配式衬砌螺栓结构受力变化特点以及其疲劳损伤机理,实现对基于气动荷载谱下的装配式衬砌结构整体与螺栓疲劳损伤寿命进行预测。本专利技术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a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配式衬砌管片连接螺栓疲劳损伤模型试验平台示意图(一侧管片下设置油缸);图1b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配式衬砌管片连接螺栓疲劳损伤模型试验平台示意图(两侧管片下设置油缸);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配式衬砌管片连接螺栓疲劳损伤模型试验平台液压系统与控制电路示意图。附图标记:1-拉压油缸;2-电磁换向阀;3-压力表;4-溢流阀;5-泵站;6-电机;7-油箱;8-脉冲电路;9-管片;10-螺栓;11-试件安装平台支架;12-拉进油口;13-推进油口;14-活塞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解释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
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或“耦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或耦接。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本
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定义,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为便于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几个具体实施例为例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且各个实施例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装配式衬砌管片连接螺栓疲劳损伤模型试验平台,如图1a、图1b和图2所示,包括:油缸1、电磁换向阀2、压力表3、溢流阀4、泵站5、电机6、油箱7、脉冲发生电路8、和试件安装平台支架11(试件安装平台支架11用于固定管片试件,限制试件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的位移)。脉冲发生电路8的输出端与电磁阀换向阀2的动作信号输入端连接,泵站5与电磁换向阀2输入端连接,电磁换向阀2输出端与油缸1连接,油缸1与管片试件相连。溢流阀4的输入端与泵站5连接,其输出端与油箱7连接,压力表3接入电磁换向阀2的输入管路,电机6与泵站5连接。如图1a和图1b所示,安装平台支架用于固定相邻两块管片试件,两块管片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油缸1与管片9相接触,用于对相邻两块管片9施加交变拉压荷载。油缸活塞杆14的伸缩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衬砌管片连接螺栓疲劳损伤模型试验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脉冲发生电路、泵站、电磁换向阀、油缸和试件安装平台支架;/n所述脉冲发生电路的输出端与电磁阀换向阀的动作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泵站与电磁换向阀输入端连接,所述电磁换向阀输出端与油缸连接,所述油缸与管片试件相连,所述试件安装平台支架用于固定管片试件,限制管片试件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的位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衬砌管片连接螺栓疲劳损伤模型试验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脉冲发生电路、泵站、电磁换向阀、油缸和试件安装平台支架;
所述脉冲发生电路的输出端与电磁阀换向阀的动作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泵站与电磁换向阀输入端连接,所述电磁换向阀输出端与油缸连接,所述油缸与管片试件相连,所述试件安装平台支架用于固定管片试件,限制管片试件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的位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试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试件安装平台支架用于固定相邻两块管片试件,所述两块管片试件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所述油缸用于对相邻两块管片试件施加交变拉压荷载,即模拟气动荷载;
所述脉冲发生电路输出周期性方波驱动电磁换向阀换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试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平台还包括:压力表、电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骆建军李泽瑞王磊李飞龙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