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梁萱专利>正文

一种高度可调的脑室引流瓶支撑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48773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1: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度可调的脑室引流瓶支撑座,解决了现有脑室穿刺引流时引流瓶固定不牢、高度无法精确调节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固定底座,固定底座连接有竖直的支撑板,支撑板的长度方向开设有长槽,与长槽滑动配合设置有引流瓶固定架,引流瓶固定架包括位于支撑板前侧的引流瓶夹,引流瓶夹的后侧连接有穿过长槽延伸至支撑板后侧的连接杆,连接杆位于支撑板后侧的端部设置有水平螺母,与水平螺母螺纹连接有竖直的调节螺杆,固定底座上端面设置有调节螺杆旋转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取材容易、操作简单、固定牢靠,而且支撑板上设置有高度刻度,可有效避免人工目测带来的误差,确保引流效果。

A highly adjustable support for ventricular drainage bott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度可调的脑室引流瓶支撑座
本技术涉及脑室引流装置
,特别是指一种高度可调的脑室引流瓶支撑座。
技术介绍
脑室穿刺外引流是临床治疗脑出血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脑室引流将脑脊液、颅内出血引流到体外,减轻脑水肿,还可以调节和控制颅内压。术后脑室引流瓶悬挂的理论高度通常应为引流瓶内玻璃管顶点距离脑室穿刺点10-15cm,既可充分引流,又能维持正常颅内压。脑室引流要求每小时引流量8-10ml,24小时引流200-300ml,引流不可过多过快,否则会使颅内压骤然降低,导致意外发生,所以精确的调节引流高度显得就尤为重要。然而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对术后引流瓶的放置一般由医生来操作,用胶布或绳子固定于床头,以保持引流瓶的高度。但此方法高度不精确,固定不牢固,且需要根据引流量调节高度时,护理人员没有参照刻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一种高度可调的脑室引流瓶支撑座,解决了现有脑室穿刺引流时引流瓶固定不牢、高度无法精确调节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高度可调的脑室引流瓶支撑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度可调的脑室引流瓶支撑座,包括固定底座(1),其特征在于:固定底座(1)连接有竖直的支撑板(2),支撑板(2)的长度方向开设有长槽(3),与长槽(3)滑动配合设置有引流瓶固定架(4),引流瓶固定架(4)包括位于支撑板(2)前侧的引流瓶夹,引流瓶夹的后侧连接有穿过长槽(3)延伸至支撑板(2)后侧的连接杆(6),连接杆(6)位于支撑板(2)后侧的端部设置有水平螺母(7),与水平螺母(7)螺纹连接有竖直的调节螺杆(8),固定底座(1)上端面设置有与调节螺杆(8)相配合的旋转槽(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度可调的脑室引流瓶支撑座,包括固定底座(1),其特征在于:固定底座(1)连接有竖直的支撑板(2),支撑板(2)的长度方向开设有长槽(3),与长槽(3)滑动配合设置有引流瓶固定架(4),引流瓶固定架(4)包括位于支撑板(2)前侧的引流瓶夹,引流瓶夹的后侧连接有穿过长槽(3)延伸至支撑板(2)后侧的连接杆(6),连接杆(6)位于支撑板(2)后侧的端部设置有水平螺母(7),与水平螺母(7)螺纹连接有竖直的调节螺杆(8),固定底座(1)上端面设置有与调节螺杆(8)相配合的旋转槽(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度可调的脑室引流瓶支撑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瓶夹包括横置的U形槽(5-1),所述连接杆(6)连接在U形槽(5-1)槽底的外侧,U形槽(5-1)的右侧壁设置有压紧螺杆(5-2),压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萱邱新月李雅楠孟方方刘琳
申请(专利权)人:梁萱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