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生儿科用保育箱
本技术涉及儿科
,具体为一种新生儿科用保育箱。
技术介绍
儿科是全面研究小儿时期身心发育、保健以及疾病防治的综合医学科学。凡涉及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健康与卫生问题都属于儿科范围。其医治的对象处于生长发育期。儿科学研究从胎儿到青春期儿童有关促进生理及心理健康成长和疾病的防治。目前有儿童保健、呼吸、心血管、血液、肾脏、神经、内分泌与代谢、免疫感染与消化、急救以及小儿外科等专业。每个专业学科又和基础医学某些学科有密切联系,如生理、生化、病理、遗传以及分子生物学等。在幼儿刚出生时,我们会用到保育箱。然而,现有的保育箱只是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舒适的居住环境,不能够为医护人员在照顾幼儿时提供便利,当需要医护人员哄幼儿睡眠时,还需要将幼儿抱在怀里哄睡,长时间抱着幼儿,医护人员的手臂容易发酸,且幼儿容易感染外界的细菌,当幼儿长时间躺在保育箱内,后背容易出汗,经常需要医护人员将幼儿抱起,给幼儿的后背进行透气,防止幼儿的后背出现湿疹,上述的问题都会增加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给医护人员带来不便,已经不能满足使用者的使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生儿科用保育箱,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部的靠两侧位置均固定连接有支杆(2),两个支杆(2)相对一侧的靠顶部位置固定连接有横杆(3),所述横杆(3)底部的靠两侧位置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壳体(4),所述第一壳体(4)的内部开设有空腔,两个第一壳体(4)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转杆(5),两个转杆(5)相背的一侧分别贯穿两个第一壳体(4)并延伸至第一壳体(4)的内部,两个转杆(5)相对的一侧均活动连接有轴承(6),两个轴承(6)相背的一侧分别与两个第一壳体(4)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壳体(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壳体(7),所述第二壳体(7)的内部开设有空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生儿科用保育箱,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部的靠两侧位置均固定连接有支杆(2),两个支杆(2)相对一侧的靠顶部位置固定连接有横杆(3),所述横杆(3)底部的靠两侧位置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壳体(4),所述第一壳体(4)的内部开设有空腔,两个第一壳体(4)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转杆(5),两个转杆(5)相背的一侧分别贯穿两个第一壳体(4)并延伸至第一壳体(4)的内部,两个转杆(5)相对的一侧均活动连接有轴承(6),两个轴承(6)相背的一侧分别与两个第一壳体(4)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壳体(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壳体(7),所述第二壳体(7)的内部开设有空腔,两个转杆(5)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摇杆(8),两个摇杆(8)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保育箱本体(9);
所述第二壳体(7)内腔的靠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滑杆(10),所述滑杆(10)的前后表面均开设有滑槽(11),所述第二壳体(7)内腔后表面的靠底部位置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托轮(12),转轴的前端固定连接有齿轮(13),所述第一壳体(4)内腔底部的靠中间位置设置有限位杆(14),所述限位杆(14)的顶部延伸至转杆(5)的内部且与转杆(5)卡接,所述限位杆(14)的底部依次贯穿第一壳体(4)和第二壳体(7)并延伸至第二壳体(7)的内部,所述限位杆(14)的靠底部位置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滑轮(15),所述滑轮(15)的底部与托轮(12)接触,所述滑杆(10)的底部设置有齿杆(16),所述齿杆(16)与齿轮(13)啮合,所述齿杆(16)前后表面的靠一侧位置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7),两个齿杆(16)相对的一侧均与第二壳体(7)的内壁接触,两个齿杆(16)相背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拉杆(18),两个拉杆(18)相背的一侧分别贯穿两个第二壳体(7)并延伸至其外部,两个拉杆(18)相背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拉把(19);
所述保育箱本体(9)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保育箱本体(9)内腔顶部的靠两侧位置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21),所述固定杆(2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焊接块(22),两个焊接块(22)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兜网(23),所述保育箱本体(9)内腔两侧的靠中间位置均设置有托块(24),所述托块(24)的顶部与焊接块(22)接触,两个托块(24)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托垫(25),所述托垫(25)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托垫(25)的顶部开设有通口(26),所述托垫(25)的顶部与兜网(23)接触,所述保育箱本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广洪,杜小群,白波,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李广洪,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