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锅的自动翻炒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45902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0: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炒锅的自动翻炒结构,包括主杆,主杆设置有横梁,横梁两端部连接有竖直的立筒,横梁的两端部设置有副电机,副电机的输出轴设置有主动轮,立筒底端内部转动设置有从动轮,主动轮通过传动连接装置驱动从动轮转动;从动轮朝向主杆方向的侧壁设置有连接轴,连接轴前端伸出立筒并且在端部固定设置有球形连接体,球形连接体外球面设置有和连接轴轴线同向的凸条,球形连接体外部套设有套壳,套壳内设置有凹槽且凸条卡入凹槽内从而使得套壳和球形连接体之间能够摆动而无法发生大幅度转动;套壳的前侧设置有端头,端头和套壳之间固定设置有三条翻炒条,翻炒条对锅内进行翻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炒锅,并且炒菜效果优秀。

The structure of automatic stir fry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炒锅的自动翻炒结构
本技术属于厨房用具,涉及炒锅的自动翻炒结构。
技术介绍
烹饪指的是膳食的艺术,是一种复杂而有规律的将食材转化为食物的加工过程。是对食材加工处理,使食物更可口,更好看,更好闻的处理方式与方法。一道美味佳肴,必然色香味意形养俱佳,不但让人在食用时感到满足,而且能让食物的营养更容易被人体吸收。是指对食物原料进行合理选择调配,加工治净,加热调味,使之成为色、香、味、形、质、养兼美的安全无害的、利于吸收、益人健康、强人体质的饭食菜品包括调味熟食,也包括调制生食。烹饪的方式有很多,炒,煎,贴,烹,炸,熘,烹,煸,熬,烩,焖,烧和扒等等。烹饪常用的工具,就是锅了。目前人们炒菜需要自己手动炒菜,如果菜量少,菜式也少,那么炒菜也不算很吃力。但是,如果是量大,并且菜式也多的话,使得炒菜非常的吃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炒锅的自动翻炒结构,能够解放厨师的双手,从而能够烹饪更多的菜式,并且能够制作菜量较大的菜式,翻炒灵活,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炒锅。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炒锅的自动翻炒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主电机驱动转动的主杆(1),所述主杆(1)固定设置有横梁(2),所述横梁(2)两端部连接有竖直的立筒(3),所述横梁(2)的两端部设置有副电机(21),所述副电机(21)的输出轴设置有主动轮(22),所述立筒(3)底端内部转动设置有从动轮(31),所述主动轮(22)通过传动连接装置驱动所述从动轮(31)转动;所述从动轮(31)朝向主杆(1)方向的侧壁设置有连接轴(32),所述连接轴(32)前端伸出所述立筒(3)并且在端部固定设置有球形连接体(4),所述球形连接体(4)外球面设置有和所述连接轴(32)轴线同向的凸条(41),所述球形连接体(4)外部套设有...

【技术特征摘要】
1.炒锅的自动翻炒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主电机驱动转动的主杆(1),所述主杆(1)固定设置有横梁(2),所述横梁(2)两端部连接有竖直的立筒(3),所述横梁(2)的两端部设置有副电机(21),所述副电机(21)的输出轴设置有主动轮(22),所述立筒(3)底端内部转动设置有从动轮(31),所述主动轮(22)通过传动连接装置驱动所述从动轮(31)转动;所述从动轮(31)朝向主杆(1)方向的侧壁设置有连接轴(32),所述连接轴(32)前端伸出所述立筒(3)并且在端部固定设置有球形连接体(4),所述球形连接体(4)外球面设置有和所述连接轴(32)轴线同向的凸条(41),所述球形连接体(4)外部套设有套壳(5),所述套壳(5)内设置有凹槽且所述凸条(41)卡入所述凹槽内从而使得所述套壳(5)和所述球形连接体(4)之间能够摆动;所述套壳(5)的前侧设置有端头(51),所述端头(51)和所述套壳(5)之间固定设置有三条翻炒条,所述翻炒条对锅内进行翻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翻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轮(22)为主动链轮,所述从动轮(31)为从动链轮,所述传动连接装置为链条,所述链条位于所述立筒(3)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翻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淳康
申请(专利权)人:永康市鸿基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