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扇摇头机构及使用该机构的风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43669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0:22
一种风扇摇头机构,设置在立柱上,所述风扇摇头机构包括步进电机和齿轮壳,所述齿轮壳内设置有相互啮合的大齿轮和小齿轮,所述步进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小齿轮相连接,所述齿轮壳上还设置有贯穿孔,所述大齿轮通过所述贯穿孔与所述立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齿轮壳与所述立柱转动连接。按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风扇摇头机构及使用该机构的风扇具有如下优点:齿轮壳结构简单、体积小、对动力源要求低,导电连接简单明晰、防止发生漏电,摇头动作力矩大、节省功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扇摇头机构及使用该机构的风扇
本技术涉及风扇摇头机构,尤其涉及一种风扇摇头机构及使用该机构的风扇。
技术介绍
目前,风扇摇头机构中包裹齿轮的壳体内还设置了很多其他部件,导致体积庞大、结构臃肿,不利于风扇灵活摇头。例如,申请公布号为CN109763988A、题为一种旋转驱动机构及家用电器的中国专利技术申请,公开了包括旋转组件以及立轴,旋转组件通过自身驱动能相对立轴转动,旋转驱动机构还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第一轴承与第二轴承均同立轴和旋转组件相对绝缘,第一轴承的内圈和第二轴承的内圈分别固定套设在立轴上,第一轴承的内圈和第二轴承的内圈中的一个与电源的正极电连接,另一个与电源的负极电连接,第一轴承的外圈和第二轴承的外圈分别与用电组件电连接,旋转组件与第一轴承的外圈和/或第二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外壳与第一轴承的外圈和/或第二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下盖罩设在支撑板的下方,且与上罩以及支撑板共同形成封闭空间,以密封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该专利技术申请所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不足:导电连接过于复杂,容易发生漏电的危险,下盖与支撑板配合封闭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导致体积过于庞大。再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8503082U、题为一种落地扇的左右转动结构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包括电机底座,电机底座内设有步进电机,电机底座的上端面设有齿轮座,齿轮座的内部设有大齿轮和小齿轮,且大齿轮和小齿轮啮合,步进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小齿轮,大齿轮和小齿轮的上侧设有齿轮盖,大齿轮的中部固定套接有转动轴,转动轴的上端固定连接旋转外罩,齿轮盖的上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转动接座,转动接座固定连接旋转外罩的内壁。该技术专利所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不足:大齿轮在小齿轮的作用下转动,并带动与其固定套接的转动轴以及与转动轴固定连接的旋转外罩等多个部件转动,大齿轮需要很大的动力才能带动多个部件转动、耗能很大,而且大齿轮仅进行自转动作、力矩小,无法实现大幅度摇头动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齿轮壳结构简单、体积小、对动力源要求低,导电连接简单明晰、防止发生漏电,摇头动作力矩大、节省功耗的风扇摇头机构及使用该机构的风扇。本技术主要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风扇摇头机构,设置在立柱上,所述风扇摇头机构包括步进电机和齿轮壳,所述齿轮壳内设置有相互啮合的大齿轮和小齿轮,所述步进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小齿轮相连接,所述齿轮壳上还设置有贯穿孔,所述大齿轮通过所述贯穿孔与所述立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齿轮壳与所述立柱转动连接。其中,所述大齿轮的齿面上还设置有限位筋以控制所述风扇摇头机构的摇头角度。其中,所述齿轮壳通过轴承与所述立柱转动连接。其中,所述立柱的上端外周设置有限位缺,所述轴承卡在所述限位缺处。其中,所述步进电机设置在所述齿轮壳的外部顶端,所述步进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设置在所述齿轮壳上的轴孔与所述小齿轮相连接。其中,所述齿轮壳包括齿轮下壳,所述齿轮下壳上设置所述贯穿孔,所述贯穿孔的孔壁外围向下弯折延伸形成型卡位,所述型卡位搭接在所述轴承的上端外侧。其中,所述齿轮下壳设置有齿轮压槽,所述大齿轮压入所述齿轮压槽内,所述齿轮下壳能够相对于所述大齿轮运动。其中,所述齿轮下壳还设置有齿轮凹槽,所述小齿轮放置于所述齿轮凹槽内并与所述大齿轮相啮合。其中,所述立柱上还设置有限位环凸,所述限位环凸与所述齿轮下壳相配合。其中,所述齿轮壳还包括齿轮上壳,所述齿轮上壳与所述齿轮下壳相扣合,所述齿轮上壳的顶端还设置有安装位,所述步进电机安装在所述安装位上。其中,还包括装饰盖,所述装饰盖能够包裹所述立柱的上端以及部分或者全部所述齿轮壳,所述装饰盖与所述齿轮壳固定连接。其中,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内设置有滑槽,所述装饰盖通过所述滑槽置入所述支架内的一侧,所述支架的另一侧与风扇头相连接。其中,还包括DC座,所述DC座设置在所述立柱的空腔内,所述DC座与导电线路相连接。其中,还包括DC座支架,所述DC座支架用于承托所述DC座,并与所述立柱配合连接。其中,所述大齿轮的中心还设置有通孔,导电线路沿所述立柱的空腔向上延伸并从所述通孔伸出一种风扇,包括上述风扇摇头机构。按照本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大齿轮与立柱顶端固定连接,经步进电机驱动的小齿轮绕大齿轮进行“公转”,带动支架以及支架一端的风扇头转动,力矩大、容易做大范围摇头动作、对动力源的要求低,而且转动部件少,无需带动过多部件一并转动,摇头动作更灵活流畅;大齿轮中心设置通孔起到过线作用,无需设置复杂的导电电路、更不需要使轴承带电,降低了发生漏电的风险,而且导线在立柱的空腔内延伸,线路清晰、机身整洁,齿轮壳内仅设置大齿轮和小齿轮,齿轮壳体积小、不会给转动动作造成过大负担;大齿轮齿面设置限位筋可以有效控制摇头动作的最大幅度范围,无需再另外设置摇头角度限制部件,集成性高、占用齿轮壳的空间更小,有利于缩小齿轮壳的体积;轴承下端与立柱上的限位缺配合,上端外侧与贯穿孔的型卡位配合,轴承不再设置在齿轮壳内部,减少了占用齿轮壳的空间量,而且有效防止齿轮壳向下脱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风扇摇头机构爆炸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风扇摇头机构侧部剖视图。图3为图2中A部放大图。1立柱、10轴承、100限位缺、2风扇摇头机构、21步进电机、22齿轮壳、221大齿轮、2210限位筋、222小齿轮、223齿轮下壳、224齿轮上壳、3支架、4DC座、5DC座支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阐述:参见图1所示,一种风扇摇头机构,设置在立柱1上,风扇摇头机构2包括步进电机21和齿轮壳22,齿轮壳22内设置有相互啮合的大齿轮221和小齿轮222,步进电机21的输出轴与小齿轮222相连接,齿轮壳22上还设置有贯穿孔,大齿轮221通过贯穿孔与立柱1的顶端固定连接,齿轮壳22与立柱1转动连接。该种结构设计仅大齿轮和小齿轮设置在齿轮壳内,齿轮壳体积小、产品更精巧,不仅可以防止灰尘或者脱落的细小零件卡入大齿轮和小齿轮之间影响转动,还不会给转动动作造成过大的重量负担。优选地,大齿轮221与立柱1同轴固定连接,更优选地,大齿轮221通过锁紧螺丝与立柱1的上端固定连接。优选地,步进电机21的输出轴与小齿轮222固定连接,更优选地,小齿轮222通过锁紧螺丝与步进电机2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步进电机驱动小齿轮绕大齿轮进行“公转”带动齿轮壳转动,力矩大、容易做大范围摇头动作、对动力源的要求低。大齿轮中心设置通孔起到过线作用,无需设置复杂的导电电路、更不需要使轴承带电,降低了发生漏电的风险,而且导线在立柱的空腔内延伸,线路清晰、机身整洁。参见图1所示,大齿轮221的齿面上还设置有限位筋2210以控制风扇摇头机构的摇头角度。该种结构设计不需要再单独设置摇头角度限制部件,集成性高、占用齿轮壳的空间更小,有利于缩小齿轮壳的体积。参见图1所示,齿轮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扇摇头机构,设置在立柱上,所述风扇摇头机构包括步进电机和齿轮壳,所述齿轮壳内设置有相互啮合的大齿轮和小齿轮,所述步进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小齿轮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壳上还设置有贯穿孔,所述大齿轮通过所述贯穿孔与所述立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齿轮壳与所述立柱转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扇摇头机构,设置在立柱上,所述风扇摇头机构包括步进电机和齿轮壳,所述齿轮壳内设置有相互啮合的大齿轮和小齿轮,所述步进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小齿轮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壳上还设置有贯穿孔,所述大齿轮通过所述贯穿孔与所述立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齿轮壳与所述立柱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摇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大齿轮的齿面上还设置有限位筋以控制所述风扇摇头机构的摇头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风扇摇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壳通过轴承与所述立柱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扇摇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的上端外周设置有限位缺,所述轴承卡在所述限位缺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摇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步进电机设置在所述齿轮壳的外部顶端,所述步进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设置在所述齿轮壳上的轴孔与所述小齿轮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扇摇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壳包括齿轮下壳,所述齿轮下壳上设置所述贯穿孔,所述贯穿孔的孔壁外围向下弯折延伸形成型卡位,所述型卡位搭接在所述轴承的上端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扇摇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下壳设置有齿轮压槽,所述大齿轮压入所述齿轮压槽内,所述齿轮下壳能够相对于所述大齿轮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风扇摇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下壳还设置有齿轮凹槽,所述小齿轮放置于所述齿轮凹槽内并与所述大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国宁周腾黄诚姚洲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先锋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