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置切换式智能气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43586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0: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内置切换式智能气泵,包括外壳、低压鼓风装置、第一自动停控制装置、高压鼓风装置、第二自动停控制装置和风向切换装置;低压鼓风装置包括第一壳体和鼓风单元,该第一壳体内部具有第一气室和第二气室;风向切换装置包括活动阀门和驱动单元,该活动阀门可左右来回活动地设于外壳内,活动阀门具有导风通道。通过利用低压鼓风装置对充气物进行低压充气,配合利用第一自动停控制装置实现低压自动停机;同时利用高压鼓风装置对充气物进行高压充气,配合第二自动停控制装置实现高压自动停机,而当充气物气压下降时,该高压鼓风装置自动启动,实现了高压自动补气;风向切换装置的设置,实现了气泵在不同工作模式下的切换,更具智能性。

Built in switching intelligent air pum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置切换式智能气泵
本技术涉及气泵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内置切换式智能气泵。
技术介绍
气泵是各种充气产品(诸如充气床垫、充气跳床、充气沙发及大型充气玩具)的关键部件,其被安装于充气产品之软性囊体的内侧边,利用该气泵可对充气产品进行快速充气、保压操作,以实现充气产品的充气展开而正常使用及泄气缩小空间体积而利于收藏等功能。并且,此类产品具有自动停机功能以实现充气产品在充饱后,自动停机,无需人工操作,然而,目前市面上所见之气泵产品虽然具备前述充气、泄气和保压的基本功能,但是在实际使用时却发现其自身结构和使用性能上仍存在有诸多不足,未能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和工作效能,其不足之处在于,该类气泵产品虽然能够实现自动停机,但其不具备风向切换功能,所以气泵内鼓风装置不能在充气和泄气两种模式间自由转换,需人工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内置切换式智能气泵,其解决了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内置切换式智能气泵,包括有外壳、低压鼓风装置、第一自动停控制装置、高压鼓风装置、第二自动停控制装置以及用于对低压鼓风装置进行风向切换的风向切换装置;该外壳具有连通外界的第一气口和连通充气物的第二气口;该低压鼓风装置、第一自动停控制装置、高压鼓风装置、第二自动停控制装置和风向切换装置均设置于外壳内;该低压鼓风装置包括有第一壳体和鼓风单元,该第一壳体内部具有第一气室和第二气室,且第一气室和第二气室相连通;该鼓风单元设置于第一壳体上;该第一自动停控制装置控制上述低压鼓风装置开启或者关闭;该第二自动停控制装置控制上述高压鼓风装置开启或者关闭;风向切换装置包括有活动阀门和驱动单元,该活动阀门可左右来回活动地设置于外壳内,活动阀门具有一用于切换上述第一气室或第二气室连通第二气口的导风通道;该驱动单元设置于外壳内并带动活动阀门左右来回活动。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鼓风单元包括有电机和叶轮;该电机设置于第一壳体上,且电机的输出轴伸入第一壳体内;该叶轮设置于电机的输出轴上并随电机的输出轴转动。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自动停控制装置包括有第二壳体、气压感应薄膜、顶推件、连杆、转动抵压件、旋钮件以及微调开关;该气压感应薄膜设置于第二壳体内并将第二壳体内部分隔形成有彼此密闭的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该第一空腔连通上述第二气室,该第二空腔连通导风通道;该顶推件设置于第一空腔内,顶推件的底面抵于气压感应薄膜的上表面上,顶推件的作用部伸出第二壳体外;该连杆的两端可上下摆动的设置在外壳上,连杆的中心部与外壳的内壁枢接,上述顶推件的作用部抵于连杆的一端底面,连杆的另一端上表面凸设有限位部;该转动抵压件可转动地设置在外壳上,转动抵压件上设置有定位部,该定位部的底面间隔凹设有多个定位槽,充气状态下,上述限位部位于定位槽中,充气完成后,限位部与定位槽分离,转动抵压件复位,低压鼓风装置停止工作;该旋钮件安装于外壳上并外露于外壳,旋钮件带动转动抵压件转动;该微调开关设置在转动抵压件的侧旁,微调开关控制低压鼓风装置工作。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自动停控制装置为机械式锁压装置。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气室和第二气室通过一通孔相连通,上述活动阀门的底面向下延伸出有用于封堵住通孔的挡板,挡板于第二气室中左右来回活动。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驱动单元为电磁阀,该电磁阀的输出轴与活动阀门固定连接。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气口上设置有气阀,该气阀具有一抵柱,对应的,活动阀门上设置有抵推坡面,该抵推坡面位于导风通道内,上述抵柱的底面抵于抵推坡面上。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通过利用低压鼓风装置对充气物进行低压充气,配合利用第一自动停控制装置实现低压自动停机;同时利用高压鼓风装置对充气物进行高压充气,配合第二自动停控制装置实现高压自动停机,而当充气物气压下降时,该高压鼓风装置自动启动,实现了高压自动补气;且风向切换装置的设置,实现了气泵在不同工作模式下的切换,更具智能性。如此,本技术可实现自动停机及自动补气功能,无需人工进行操控,并可满足使用者根据需要调节充气物软硬程度的要求,为人们的使用和操作带来很大的便利。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图4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中低压鼓风装置的分解图;图5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中第一自动停控制装置的立体图;图6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中活动阀门的立体图。附图标识说明:10、外壳101、第一气口102、第二气口20、低压鼓风装置21、第一壳体22、鼓风单元221、电机222、叶轮201、第一气室202、第二气室203、通孔30、第一自动停控制装置31、第二壳体311、第一空腔312、第二空腔32、气压感应薄膜33、顶推件331、作用部34、连杆341、限位部35、转动抵压件351、定位部352、定位槽36、旋钮件37、微动开关38、扭簧40、高压鼓风装置50、第二自动停控制装置60、风向切换装置61、活动阀门611、挡板612、抵推坡面62、驱动单元71、气阀711、抵柱。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至图6所示,其显示出了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外壳10、低压鼓风装置20、第一自动停控制装置30、高压鼓风装置40、第二自动停控制装置50以及用于对低压鼓风装置进行风向切换的风向切换装置60。该外壳10具有连通外界的第一气口101和连通充气物的第二气口102。该低压鼓风装置20、第一自动停控制装置30、高压鼓风装置40、第二自动停控制装置50和风向切换装置60均设置于外壳10内。该低压鼓风装置20包括有第一壳体21和鼓风单元22,该第一壳体21内部具有第一气室201和第二气室202,且第一气室201和第二气室202相连通。该鼓风单元22设置于第一壳体21上,鼓风单元22包括有电机221和叶轮222;该电机221设置于外壳10上,且电机221的输出轴伸入第一壳体21内;该叶轮222设置于电机221的输出轴上并随电机221的输出轴转动。该第一自动停控制装置30控制上述低压鼓风装置20开启或者关闭。具体而言,该第一自动停控制装置30包括有第二第二壳体31、气压感应薄膜32、顶推件33、连杆34、转动抵压件35、旋钮件36以及微调开关37;该气压感应薄膜32设置于第二壳体31内并将第二壳体31内部分隔形成有彼此密闭的第一空腔311和第二空腔312,该第一空腔311连通第二气室202,该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置切换式智能气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外壳、低压鼓风装置、第一自动停控制装置、高压鼓风装置、第二自动停控制装置以及用于对低压鼓风装置进行风向切换的风向切换装置;该外壳具有连通外界的第一气口和连通充气物的第二气口;该低压鼓风装置、第一自动停控制装置、高压鼓风装置、第二自动停控制装置和风向切换装置均设置于外壳内;该低压鼓风装置包括有第一壳体和鼓风单元,该第一壳体内部具有第一气室和第二气室,且第一气室和第二气室相连通;该鼓风单元设置于第一壳体上;该第一自动停控制装置控制上述低压鼓风装置开启或者关闭;该第二自动停控制装置控制上述高压鼓风装置开启或者关闭;风向切换装置包括有活动阀门和驱动单元,该活动阀门可来回活动地设置于外壳内,活动阀门具有一用于切换上述第一气室或第二气室连通第二气口的导风通道;该驱动单元设置于外壳内并带动活动阀门来回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置切换式智能气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外壳、低压鼓风装置、第一自动停控制装置、高压鼓风装置、第二自动停控制装置以及用于对低压鼓风装置进行风向切换的风向切换装置;该外壳具有连通外界的第一气口和连通充气物的第二气口;该低压鼓风装置、第一自动停控制装置、高压鼓风装置、第二自动停控制装置和风向切换装置均设置于外壳内;该低压鼓风装置包括有第一壳体和鼓风单元,该第一壳体内部具有第一气室和第二气室,且第一气室和第二气室相连通;该鼓风单元设置于第一壳体上;该第一自动停控制装置控制上述低压鼓风装置开启或者关闭;该第二自动停控制装置控制上述高压鼓风装置开启或者关闭;风向切换装置包括有活动阀门和驱动单元,该活动阀门可来回活动地设置于外壳内,活动阀门具有一用于切换上述第一气室或第二气室连通第二气口的导风通道;该驱动单元设置于外壳内并带动活动阀门来回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切换式智能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鼓风单元包括有电机和叶轮;该电机设置于第一壳体上,且电机的输出轴伸入第一壳体内;该叶轮设置于电机的输出轴上并随电机的输出轴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切换式智能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自动停控制装置包括有第二壳体、气压感应薄膜、顶推件、连杆、转动抵压件、旋钮件以及微调开关;该气压感应薄膜设置于第二壳体内并将第二壳体内部分隔形成有彼此密闭的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该第一空腔连通上述第二气室,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俊宗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虎邦五金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