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付德文专利>正文

一种雨伞吸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43342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雨伞吸水装置,包括底板、雨水收集箱、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挤压板,所述底板底端的四个拐角处均安装有万向轮,且底板顶端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雨水收集箱,所述雨水收集箱两端的中间位置处均铰接有把手,且雨水收集箱一侧的底端开设有排水口,所述底板顶端的四个拐角处均固定有支撑柱,且支撑柱的顶端均与第二壳体的底端连接。该雨伞吸水装置通过设置有弹性柱和挤压板,四块挤压板可形成一个上宽下窄的锥形套筒,使用时只需将雨伞插入挤压板形成的锥形套筒内,上下移动或者转动雨伞,挤压板上的吸水海绵层便可将雨伞上的水分吸走,而弹性柱的设计使得挤压板能够在弹力作用下对雨伞进行挤压,吸水效果更好。

An umbrella suc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雨伞吸水装置
本技术涉及雨伞吸水装置
,具体为一种雨伞吸水装置。
技术介绍
在雨雪天气出门时,雨伞是必备用具,但是雨伞在使用后会有很多水,如果直接把雨伞带进办公室或者一下公共服务场所,雨伞上便会有大量的水撒落,而雨伞上的水滴落在大理石、瓷砖地面、木地板、铺地毯等地面会造成打滑、或因潮湿慢性腐蚀地板、地毯等,尤其是在大理石、瓷砖地面,打滑的话容易造成摔伤,为一些室内公共服务场所带来不必要的服务纠纷,目前市面上现有的雨伞吸水装置不便于组装,且移动较为不便,另外,现有的雨伞吸水装置仅利用海绵进行吸水,吸水效果不够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雨伞吸水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雨伞吸水装置不便于组装,且移动较为不便,另外,现有的雨伞吸水装置仅利用海绵进行吸水,吸水效果不够理想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雨伞吸水装置,包括底板、雨水收集箱、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挤压板,所述底板底端的四个拐角处均安装有万向轮,且底板顶端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雨水收集箱,所述雨水收集箱两端的中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雨伞吸水装置,包括底板(1)、雨水收集箱(5)、第一壳体(7)、第二壳体(8)和挤压板(16),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底端的四个拐角处均安装有万向轮(2),且底板(1)顶端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雨水收集箱(5),所述雨水收集箱(5)两端的中间位置处均铰接有把手(3),且雨水收集箱(5)一侧的底端开设有排水口(4),所述底板(1)顶端的四个拐角处均固定有支撑柱(6),且支撑柱(6)的顶端均与第二壳体(8)的底端连接,所述第二壳体(8)的顶端安装有第一壳体(7),且第一壳体(7)的顶端均匀开设有插伞口(9),所述第一壳体(7)的内部均匀设置有挤水腔(12),且挤水腔(12)的底端均开设有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雨伞吸水装置,包括底板(1)、雨水收集箱(5)、第一壳体(7)、第二壳体(8)和挤压板(16),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底端的四个拐角处均安装有万向轮(2),且底板(1)顶端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雨水收集箱(5),所述雨水收集箱(5)两端的中间位置处均铰接有把手(3),且雨水收集箱(5)一侧的底端开设有排水口(4),所述底板(1)顶端的四个拐角处均固定有支撑柱(6),且支撑柱(6)的顶端均与第二壳体(8)的底端连接,所述第二壳体(8)的顶端安装有第一壳体(7),且第一壳体(7)的顶端均匀开设有插伞口(9),所述第一壳体(7)的内部均匀设置有挤水腔(12),且挤水腔(12)的底端均开设有开槽(14),所述挤水腔(12)内侧壁的中间位置处均安装有弹性柱(15),且弹性柱(15)的外侧均设置有套筒(13),所述套筒(13)远离弹性柱(15)的一侧均安装有挤压板(16),且挤压板(16)远离套筒(13)的一侧均设置有吸水海绵层(17),所述第二壳体(8)内部的一端通过轴承安装有第一辊轴(19),且第二壳体(8)内部的另一端通过轴承安装有第二辊轴(20),所述第一辊轴(19)和第二辊轴(20)的外侧均安装有固定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德文赵永琪吴笛扬胡佳琦文蕾王慧臣侯甲慰敖利婷
申请(专利权)人:付德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海南;4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