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相变材料和辐射反射膜的高温作业降温除湿背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42526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0:12
一种应用相变材料和辐射反射膜的高温作业降温除湿背心,属于个体防护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在高温高热辐射作业环境下,工作热源面临的热应激问题。主要部件包括反射绝热膜、相变模块、空气层、吸湿层、拉链、前身拉链、背心本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相变材料能够蓄冷的特点,结合反射绝热膜和吸湿层,在工作时,反射绝热膜反射周围环境中热辐射,同时能够隔绝背心本身与环境的部分对流换热,相变材料受热熔化,发生相变吸收大量的潜热,降低背心内温度,吸湿层吸收人体的汗液,保证人体的干燥。本背心没有动力部件,故障率低,能够长期循环使用;造价和维护成本低,能够批量装备为高温环境作业创造舒适的环境。

A kind of vest for cooling and dehumidification in high temperature operation with phase change material and radiation reflection fil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相变材料和辐射反射膜的高温作业降温除湿背心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应用相变材料和辐射反射膜的高温作业降温除湿背心,属于个体防护领域。
技术介绍
在消防、冶金以及夏季野外等没有有效降温手段的高温、高热辐射的作业环境中,工作人员面临着在高温作业下的热应激问题。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热应激,保护作业人员身体健康成为个体防护领域研究的热门。将降温系统应用到工作人员所穿着的服装中,针对单独个体进行散热冷却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措施。目前对于将降温系统应用到高温场景从业人员的穿着的方式有两大类:第一类为主动式降温系统,一类是气体和液体降温系统,其特点在于将储存罐中的气体或液体冷却剂与服装本体相连接,打开储存罐开关使制冷剂进入服装的空腔内与人体进行热交换,从而达到降温的效果。如专利CN105495762A,专利技术了一种降温背心,包括背心本体、储存罐、导流管等,在储存罐中存有液态二氧化碳,打开开关后液体二氧化碳通过导流管流入背心中,起到降低人体温度的效果。此专利问题在于降温系统复杂,液态二氧化碳储存罐携带非常不便,涉及到的关于液态二氧化碳的多个配件繁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相变材料和辐射反射膜的高温作业降温除湿背心,其特征在于:/n背心由前反射绝热膜(1)、前相变模块(2)、第一空气层(3)、第二空气层(4)、吸湿层(5)、后相变模块(6)、第一侧身拉链(7)、后反射绝热膜(8)、前身拉链(9)、背心本体(10)、第二侧身拉链(11)组成;/n由背心本体(10)正面至背面一共分为七层,由正面至背面依次为前反射绝热膜(1)、前相变模块(2)、第一空气层(3)、第二空气层(4)、吸湿层(5)、后相变模块(6)、后反射绝热膜(8);/n其中前相变模块(2)由第一前相变模块(2-1)、第二前相变模块(2-2)、第三前相变模块(2-3)、第四前相变模块(2-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相变材料和辐射反射膜的高温作业降温除湿背心,其特征在于:
背心由前反射绝热膜(1)、前相变模块(2)、第一空气层(3)、第二空气层(4)、吸湿层(5)、后相变模块(6)、第一侧身拉链(7)、后反射绝热膜(8)、前身拉链(9)、背心本体(10)、第二侧身拉链(11)组成;
由背心本体(10)正面至背面一共分为七层,由正面至背面依次为前反射绝热膜(1)、前相变模块(2)、第一空气层(3)、第二空气层(4)、吸湿层(5)、后相变模块(6)、后反射绝热膜(8);
其中前相变模块(2)由第一前相变模块(2-1)、第二前相变模块(2-2)、第三前相变模块(2-3)、第四前相变模块(2-4)、第五前相变模块(2-5)、第六前相变模块(2-6)组成,后相变模块(6)由第一后相变模块(6-1)、第二后相变模块(6-2)组成;
第一前相变模块(2-1)、第二前相变模块(2-2)、第三前相变模块(2-3)、第四前相变模块(2-4)、第五前相变模块(2-5)、第六前相变模块(2-6)均固定于背心本体(10)正面,第一前相变模块(2-1)位于第二前相变模块(2-2)的上方,第二前相变模块(2-2)位于第三前相变模块(2-3)的上方,第四前相变模块(2-4)位于第五前相变模块(2-5)的上方,第五前相变模块(2-5)位于第六前相变模块(2-6)的上方,第一前相变模块(2-1)与第四前相变模块(2-4)以前身拉链(9)为轴对称布置,第二前相变模块(2-2)与第五前相变模块(2-5)以前身拉链(9)为轴对称布置,第三前相变模块(2-3)与第六前相变模块(2-6)以前身拉链(9)为轴对称布置,第一后相变模块(6-1)、第二后相变模块(6-2)固定于背心本体(10)背面,第一后相变模块(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鲍俊王瑜牛晓熠许鑫洁邱兰兰程建杰成峰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