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上施工结构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水上自浮式环保泥浆池。包括用于存储泥浆的池体单元以及与池体单元固定的支架;所述支架上设置有为池体单元提供浮力使池体单元漂浮于水面的气囊以及用于限制支架移动避免支架脱离设计位置的限制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泥浆池结构简单,适用于对水体清洁度较高的桩基施工水域,可避免对水体的污染,且制作成本低廉,操作方便,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A kind of water self float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ud p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上自浮式环保泥浆池
本技术涉及水上施工结构
,具体地指一种水上自浮式环保泥浆池。
技术介绍
惠州芦洲至泰美大桥及其引道工程,起点位于芦洲镇、横沥镇交界处鹅塘洲中部,跨越东江河道,经盘陀、隔沥,终至博罗县泰美镇国道G205和政府大道交汇处。路线总长7.61km(其中:设特大桥1516.4m/1座、线内中桥111.2m/2座、线外中桥41.96m/1座,涵洞25道,其它路段均为路基),采用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路面宽度21.5m、桥梁宽度23.0m。东江特大桥为预应力混凝土梁桥,主桥采用(85+150+85)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引桥跨越两岸大堤处采用2联6跨(跨径为25.0+40.0+25.0m和40.0+40.0+30.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其余位置均采用跨径为30m的装配式预应力砼小箱梁(33跨),主桥下部结构采用板式墩,引桥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墩,基础均为钻孔灌注桩。其中7#~12#墩、22#~28#墩位于河汊或河道处,属于水上施工,其它墩位枯水期处于无水区,属于陆上施工。东江主航道为限制性V级航道,远期规划为内河III级航道,设计最高通航水位24.94m、最低通航水位14.80m,受汛期影响,河道水位变幅较大。由于钻孔区域为水保区域,对施工环保要求较高,钻孔产生的泥水需要得到有效控制,不能污染河水,因此需要开发一种新技术应对钻孔过程中产生的泥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的不足,提供一种水上自浮式环保泥浆池。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水上自浮式环保泥浆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存储泥浆的池体单元以及与池体单元固定的支架;所述支架上设置有为池体单元提供浮力使池体单元漂浮于水面的气囊以及用于限制支架移动避免支架脱离设计位置的限制结构。进一步的所述支架包括多个沿池体单元轴向布置的固定单元;所述固定单元包括固定在池体单元外侧的内侧竖杆、固定在内侧竖杆上沿水平横向布置的上横杆和下横杆、以及固定在上横杆和下横杆远离池体单元一端的外侧竖杆;所述内侧竖杆、外侧竖杆、上横杆和下横杆形成限制固定气囊的框架结构。进一步的所述限制结构包括多根间隔插打于池体单元外侧的桩基,多根桩基环绕在池体单元的外侧;所述池体单元通过链条与桩基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上横杆和下横杆分置于水面以上和以下,上横杆和下横杆远离池体单元的一端分别通过链条与桩基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链条远离池体单元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套设在桩基上。进一步的所述上横杆上铺设有行走平台;所述行走平台远离池体单元的一侧设置有护栏。进一步的所述池体单元包括沿竖向布置的侧壁板和固定在侧壁板底部的底板;所述侧壁板为环状结构,固定于底板上与底板形成上端开口的池体结构。进一步的所述侧壁板内侧设有竖向隔板将池体分割为储浆池和沉淀池;所述隔板上端开设有连通储浆池和沉淀池的槽口。进一步的所述内侧横杆与下横杆之间设置有斜撑。进一步的所述气囊上设置有控制气囊充放气的控制管;所述控制管上设置有控制阀门。本技术的优点有:1、通过在池体单元外设置气囊结构,将泥浆池悬浮于施工位置,用于承接钻孔打桩时产生的泥浆,能够有效避免泥浆直接排放到水体中对水体造成的污染,且整个泥浆池结构简单,操作方便;2、通过多根杆件焊接连接而成的框架结构对气囊进行限位固定形成固定单元,其结构简单,安装操作方便,耗费的成本小;3、通过插打桩基对池体单元进行限制,避免池体单元漂走,使其限于施工位置,方便泥浆的存储;4、通过使用两条链条结构对支架进行固定,能够提高池体单元的稳定性,使池体单元可以在小范围内移动,但是并不会完全脱离桩基,避免了使用过程中的桩基造成的损伤;5、通过设置行走平台和护栏,便于人员施工处理,提高了施工的便利程度;6、通过环状的侧壁板和底板组合成池体单元,其结构简单,安装制作方便,便于转运施工;7、通过隔板将池体单元分割为两个池体结构,一个池体用于储存,一个池体用于沉淀,可对泥浆进行沉淀处理,减小泥浆体量。本技术的泥浆池结构简单,适用于对水体清洁度较高的桩基施工水域,可避免对水体的污染,且制作成本低廉,操作方便,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泥浆池的主视图;图2:本技术的泥浆池的俯视图;其中:1—桩基;2—链条;3—连接环;4—侧壁板;5—底板;6—内侧竖杆;7—外侧竖杆;8—上横杆;9—下横杆;10—斜撑;11—气囊;12—控制管;13—控制阀门;14—行走平台;15—护栏;16—隔板;17—槽口;18—储浆池;19—沉淀池。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2,一种水上自浮式环保泥浆池,本实施例的池体单元包括沿竖向布置的侧壁板4和固定在侧壁板4底部的底板5,侧壁板4为环状结构,固定于底板5上与底板5形成上端开口的池体结构。侧壁板4内侧设有竖向隔板16将池体分割为储浆池18和沉淀池19,隔板16上端开设有连通储浆池18和沉淀池19的槽口17。即使用过程中,桩基施工产生的泥浆可以排放到储浆池18内,然后收集完成后,可以通过槽口17将泥浆从储浆池18转移到沉淀池19内,经过简单沉淀处理后,可对沉淀池19内的上层清液进行排放处理,这部分清液并不会对水体造成污染,剩余的泥浆部分可以通过转运进行后续处理,不会排放到水体中。桩基施工区域位于水域中,为了使池体单元漂浮在水面上,本实施例在池体单元外侧设置有支架,支架上安装有漂浮用的气囊11,如图1和2所示,支架包括多个沿池体单元轴向布置的固定单元,固定单元包括固定在池体单元外侧的内侧竖杆6、固定在内侧竖杆6上沿水平横向布置的上横杆8和下横杆9、以及固定在上横杆8和下横杆9远离池体单元一端的外侧竖杆7,内侧竖杆6、外侧竖杆7、上横杆8和下横杆9形成限制固定气囊11的框架结构。气囊11上设置有控制气囊11充放气的控制管12,控制管12上设置有控制阀门13。通过对气囊11进行充放气,就能够控制池体单元的漂浮高度,可根据池体单元内存放的泥浆梁进行调节。为了避免池体单元漂走,本实施例在池体单元的四周设置有限制结构。如图1和2所示,限制结构包括多根间隔插打于池体单元外侧的桩基1,多根桩基1环绕在池体单元的外侧,本实施例包括四根桩基1,分置于池体单元的两侧,每侧两根桩基1,池体单元通过链条2与桩基1连接。本实施例的具体链接方式如图1所示,上横杆8和下横杆9分置于水面以上和以下,上横杆8和下横杆9远离池体单元的一端分别通过链条2与桩基1连接。链条一端固定在上横杆8和下横杆9远离池体单元的一端,另一端设置有连接环3,连接环3套设在桩基1上。即整个池体单元可以随水面上升或是下降,连接环3跟随池体单元在桩基1上升降。如图1所示,上横杆8上铺设有行走平台14,行走平台14远离池体单元的一侧设置有护栏15。内侧横杆6与下横杆9之间设置有斜撑10。...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上自浮式环保泥浆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存储泥浆的池体单元以及与池体单元固定的支架;所述支架上设置有为池体单元提供浮力使池体单元漂浮于水面的气囊(11)以及用于限制支架移动避免支架脱离设计位置的限制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上自浮式环保泥浆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存储泥浆的池体单元以及与池体单元固定的支架;所述支架上设置有为池体单元提供浮力使池体单元漂浮于水面的气囊(11)以及用于限制支架移动避免支架脱离设计位置的限制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上自浮式环保泥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多个沿池体单元轴向布置的固定单元;所述固定单元包括固定在池体单元外侧的内侧竖杆(6)、固定在内侧竖杆(6)上沿水平横向布置的上横杆(8)和下横杆(9)、以及固定在上横杆(8)和下横杆(9)远离池体单元一端的外侧竖杆(7);所述内侧竖杆(6)、外侧竖杆(7)、上横杆(8)和下横杆(9)形成限制固定气囊(11)的框架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上自浮式环保泥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结构包括多根间隔插打于池体单元外侧的桩基(1),多根桩基(1)环绕在池体单元的外侧;所述池体单元通过链条(2)与桩基(1)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上自浮式环保泥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横杆(8)和下横杆(9)分置于水面以上和以下,上横杆(8)和下横杆(9)远离池体单元的一端分别通过链条(2)与桩基(1)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水上自浮式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邬良玉,张效磊,肖鹏,肖朋,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广州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