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炳友专利>正文

一种防治林业害鼠捕鼠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4120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治林业害鼠捕鼠桶,属于林业用具技术领域。桶体侧壁设有一对提手,桶体四周设有四个向内插入的向上倾斜的鼠爬管,鼠爬管外端底部与桶体底面在同一平面内,鼠爬管内端从桶体内壁向桶体中心伸出,鼠爬管下方的桶体侧壁上开设有一圈环形阵列的溢水槽,桶体顶部盖有圆锥型桶盖,桶盖底部通过固定连接的桶盖内套套在桶体上,桶盖顶端为向内的漏斗筒,桶盖内的漏斗筒外壁上设有四个等角度阵列的诱饵钩,桶盖顶部中心的漏斗筒上盖有防尘罩,防尘罩为圆锥型盖体,防尘罩底部固定连接有与漏斗筒内部直径相同的限位管,防尘罩通过限位管插入漏斗筒将桶盖顶端盖住,防尘罩顶部开设有数个漏雨孔,限位管侧壁开设有漏水槽。

A kind of bucket for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forest rod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治林业害鼠捕鼠桶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治林业害鼠捕鼠桶,属于林业用具

技术介绍
森林病虫害被称为“不冒烟的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是指由林业有害生物(含病原菌、昆虫、兽类、杂草等)引起的森林、林木、林木种子死亡或影响其正常生长,造成经济损失,生态环境恶化的危害。近几年来我国每年发生森林病虫害面积达一千多万亩,损失林木二千多万立方米,造成经济损失一百多亿元。常见的森林病虫害生物中,除了昆虫外,鼠患也是重要的一部分,面对大量的鼠患,通过打药是无法防治的,只能通过捕捉来消除,由于林区面积较大,捕捉数量较多,使用普通的捕鼠器根部无法满足使用,而且会增加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且捕鼠效率较低,捕鼠效果较差。因此,十分需要一种新的工具,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治林业害鼠捕鼠桶,适用于林区捕鼠使用,减少捕鼠装置分布摆放的数量的同时,能够捕捉大量老鼠,防止其逃脱,方便将其致死,降低森林鼠患的发生,方便工作人员操作,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捕鼠效果,故障率低,方便安装和维护。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治林业害鼠捕鼠桶,包括桶体、鼠爬管、提手、桶盖、防尘罩、桶盖内套、漏斗筒、诱饵钩和限位管,桶体为一顶端不封盖的圆柱型桶,桶体侧壁设有一对提手,桶体四周设有四个向内插入的向上倾斜的鼠爬管,鼠爬管外端底部与桶体底面在同一平面内,鼠爬管内端从桶体内壁向桶体中心伸出,鼠爬管下方的桶体侧壁上开设有一圈环形阵列的溢水槽,桶体顶部盖有圆锥型桶盖,桶盖底部通过固定连接的桶盖内套套在桶体上,桶盖顶端为向内的漏斗筒,桶盖内的漏斗筒外壁上设有四个等角度阵列的诱饵钩,桶盖顶部中心的漏斗筒上盖有防尘罩,防尘罩为圆锥型盖体,防尘罩底部固定连接有与漏斗筒内部直径相同的限位管,防尘罩通过限位管插入漏斗筒将桶盖顶端盖住,防尘罩顶部开设有数个漏雨孔,限位管侧壁开设有漏水槽。其中,所述的漏斗筒底端位于鼠爬管顶端下方,诱饵钩位于鼠爬管端部的斜上方,诱饵钩与鼠爬管端部存有一定距离,该距离大于20c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解决了森林捕鼠困难、工作人员劳动强度高、捕鼠效率低和捕鼠效果差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适合林区捕鼠使用的工具,同样的森林面积内,减少捕鼠装置分布摆放的数量,同时能够捕捉大量老鼠,防止其逃脱,工作人员无需将桶内加水,方便携带和移动,通过自然降雨的雨水将老鼠淹死,方便将其致死,降低森林鼠患的发生,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捕鼠效果,故障率低,结构简单,制作成本较低,方便安装和维护。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桶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桶盖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桶盖的仰视图。图6为本技术防尘罩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桶体安装桶盖的结构剖视图。图8为本技术的结构剖视图。图中标号:1、桶体,2、鼠爬管,3、溢水槽,4、提手,5、桶盖,6、防尘罩,7、漏雨孔,8、桶盖内套,9、漏斗筒,10、诱饵钩,11、限位管,12、漏水槽。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8所示,一种防治林业害鼠捕鼠桶,包括捕鼠桶、捕鼠桶盖和捕鼠桶盖罩,捕鼠桶顶部盖有捕鼠桶盖,捕鼠桶盖上罩有捕鼠桶盖罩。所述的捕鼠桶由桶体1、鼠爬管2和提手4组成,桶体1为一顶端不封盖的圆柱型桶,桶体1侧壁设有一对提手4,桶体1四周设有四个向内插入的向上倾斜的鼠爬管2,鼠爬管2外端底部与桶体1底面在同一平面内,鼠爬管2内端从桶体1内壁向桶体1中心伸出,将桶体1放置在地面上,老鼠能沿鼠爬管2向桶体1内爬行,并从鼠爬管2端部掉落至桶体1内,鼠爬管2下方的桶体1侧壁上开设有一圈环形阵列的溢水槽3,当桶体1内积水时,水面升至一定高度后,通过溢水槽3溢出,防止液面继续上升后,老鼠从鼠爬管2顶端爬出,桶体1顶部盖有捕鼠桶盖。所述的捕鼠桶盖由桶盖5、桶盖内套8、漏斗筒9和诱饵钩10组成,桶体1顶部盖有圆锥型桶盖5,桶盖5底部通过固定连接的桶盖内套8套在桶体1上,桶盖5顶端为向内的漏斗筒9,桶盖5内的漏斗筒9外壁上设有四个等角度阵列的诱饵钩10,漏斗筒9底端位于鼠爬管2顶端下方,诱饵钩10位于鼠爬管2端部的斜上方,诱饵钩10与鼠爬管2端部存有一定距离,该距离大于20cm,防止鼠爬管2内的老鼠跳跃后抓取诱饵。当桶盖5内的诱饵钩10上挂置诱饵时,气味被桶盖5和漏斗筒9的内壁罩住,由于漏斗筒9底端低于鼠爬管2,气味只能从鼠爬管2排出,便于吸引老鼠,桶盖5顶部中心的漏斗筒9上盖有捕鼠桶盖罩。所述的捕鼠桶盖罩由防尘罩6和限位管11组成,防尘罩6为圆锥型盖体,防尘罩6底部固定连接有与漏斗筒9内部直径相同的限位管11,防尘罩6通过限位管11插入漏斗筒9将桶盖5顶端盖住,防尘罩6顶部开设有数个漏雨孔7,限位管11侧壁开设有漏水槽12,防尘罩6能防止捕鼠桶盖上方的树木枝叶沿漏斗筒9掉入桶体1内,也避免漏斗筒9被树木枝叶堵塞,通过防尘罩6将树木枝叶阻挡在外,下雨时,枝叶被冲落,便于雨水从漏雨孔7落入,便于漏斗筒9收集雨水,进入的雨水通过限位管11侧壁开设有的漏水槽12进入桶体1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治林业害鼠捕鼠桶,包括捕鼠桶、捕鼠桶盖和捕鼠桶盖罩,捕鼠桶顶部盖有捕鼠桶盖,捕鼠桶盖上罩有捕鼠桶盖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捕鼠桶由桶体(1)、鼠爬管(2)和提手(4)组成,桶体(1)为一顶端不封盖的圆柱型桶,桶体(1)侧壁设有一对提手(4),桶体(1)四周设有四个向内插入的向上倾斜的鼠爬管(2),鼠爬管(2)外端底部与桶体(1)底面在同一平面内,鼠爬管(2)内端从桶体(1)内壁向桶体(1)中心伸出,鼠爬管(2)下方的桶体(1)侧壁上开设有一圈环形阵列的溢水槽(3),桶体(1)顶部盖有捕鼠桶盖;所述的捕鼠桶盖由桶盖(5)、桶盖内套(8)、漏斗筒(9)和诱饵钩(10)组成,桶体(1)顶部盖有圆锥型桶盖(5),桶盖(5)底部通过固定连接的桶盖内套(8)套在桶体(1)上,桶盖(5)顶端为向内的漏斗筒(9),桶盖(5)内的漏斗筒(9)外壁上设有四个等角度阵列的诱饵钩(10),桶盖(5)顶部中心的漏斗筒(9)上盖有捕鼠桶盖罩;所述的捕鼠桶盖罩由防尘罩(6)和限位管(11)组成,防尘罩(6)为圆锥型盖体,防尘罩(6)底部固定连接有与漏斗筒(9)内部直径相同的限位管(11),防尘罩(6)通过限位管(11)插入漏斗筒(9)将桶盖(5)顶端盖住,防尘罩(6)顶部开设有数个漏雨孔(7),限位管(11)侧壁开设有漏水槽(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治林业害鼠捕鼠桶,包括捕鼠桶、捕鼠桶盖和捕鼠桶盖罩,捕鼠桶顶部盖有捕鼠桶盖,捕鼠桶盖上罩有捕鼠桶盖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捕鼠桶由桶体(1)、鼠爬管(2)和提手(4)组成,桶体(1)为一顶端不封盖的圆柱型桶,桶体(1)侧壁设有一对提手(4),桶体(1)四周设有四个向内插入的向上倾斜的鼠爬管(2),鼠爬管(2)外端底部与桶体(1)底面在同一平面内,鼠爬管(2)内端从桶体(1)内壁向桶体(1)中心伸出,鼠爬管(2)下方的桶体(1)侧壁上开设有一圈环形阵列的溢水槽(3),桶体(1)顶部盖有捕鼠桶盖;所述的捕鼠桶盖由桶盖(5)、桶盖内套(8)、漏斗筒(9)和诱饵钩(10)组成,桶体(1)顶部盖有圆锥型桶盖(5),桶盖(5)底部通过固定连接的桶盖内套(8)套在桶体(1)上,桶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炳友董明喆杨广富王艳梅张永忠李诗佳于艺彬
申请(专利权)人:刘炳友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