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智能化电子模块控制排种、排肥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33912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2 2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玉米智能化电子模块控制排种、排肥系统,加装了智能化控制排种、肥系统,改传统玉米播种机链条或传动轴传动、人工控制排种、肥为智能化操作。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前端下部设置有至少三个肥料犁,相邻的两个肥料犁之间的间隔距离为65‑75cm,相邻的两个肥料犁之间可通过高度为40‑70cm,所述肥料犁后部设置有下肥料口,所述机架中部下端设置有至少三个种子犁,所述至少三个种子犁与至少三个肥料犁相对应,所述种子犁后面设置有播种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播种机牵引设备,适用用于小麦播幅45‑50厘米、幅距20‑25厘米,形成小麦、玉米上下茬高度融合,65‑75厘米玉米、小麦一带创新高产种植模式。

Corn intelligent electronic module control seed and fertilizer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玉米智能化电子模块控制排种、排肥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播种设备,尤其是一种玉米智能化电子模块控制排种、排肥系统。
技术介绍
我国长江以北,黄、淮、海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种植区域包括8省2市(河北省、河南省、山东省、江苏省北部、安徽省北部、湖北省北部、山西省南部、陕西省中南部、北京市、天津市)以上种植区域常年种植小麦、玉米4亿亩左右,常年传统上茬小麦窄行条播下茬玉米在小麦收获后带茬窄行种植的方式,十几年来小麦、玉米亩产量徘徊不前,机械化程度国家统计数据50—60%。耕、种、收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但田间管理上机械作业滞后,如:施肥、浇水、打药延续着传统人工操作,是种粮层面的一大难题,田间管理机械作业“管”还是空白。影响我国小麦、玉米产量提高和全程机械化实现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1、中国国情农业科研体制专业化,如:科研分工专业化,研究小麦育种和高产栽培一个专业体系,研究玉米育种和栽培另一个专业体系。目前没有一个真正小麦、玉米上下两茬衔接融合统一的全程机械化高产、高效种植模式。由于科研体制国情原因造成了小麦、玉米高产栽培上下茬技术不协调,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玉米智能化电子模块控制排种、排肥系统,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前端设置有上支架与下支架用于与牵引设备连接,所述机架前端下部设置有至少三个肥料犁,相邻的两个肥料犁之间的间隔距离为65-75cm,相邻的两个肥料犁之间可通过高度为40-70cm,所述肥料犁后部设置有下肥料口,所述下肥料口连接下肥料管,所述下肥料管上端连接肥料拨料器的出料口,所述肥料拨料器连接拨料电机,所述肥料拨料器的进料口连接肥料斗,所述肥料斗下部设置有下肥料口,所述下肥料口连接肥料拨料器的进料口;/n所述机架中部下端设置有至少三个种子犁,所述至少三个种子犁与至少三个肥料犁相对应,相邻的两个种子犁之间的间隔距离为6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玉米智能化电子模块控制排种、排肥系统,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前端设置有上支架与下支架用于与牵引设备连接,所述机架前端下部设置有至少三个肥料犁,相邻的两个肥料犁之间的间隔距离为65-75cm,相邻的两个肥料犁之间可通过高度为40-70cm,所述肥料犁后部设置有下肥料口,所述下肥料口连接下肥料管,所述下肥料管上端连接肥料拨料器的出料口,所述肥料拨料器连接拨料电机,所述肥料拨料器的进料口连接肥料斗,所述肥料斗下部设置有下肥料口,所述下肥料口连接肥料拨料器的进料口;
所述机架中部下端设置有至少三个种子犁,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庆雪李骥吕钢李林樊子琪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耕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