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层复合触点铆接机装夹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37436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2 22: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层复合触点铆接机装夹结构,涉及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安装座,安装座上固定有底板,靠近底板的一侧边处竖直设有两立柱,两立柱上固定有机头,该机头的一侧设有冲压头;冲压头下侧安装有装夹座,装夹座的一侧面开有安装槽,装夹座上侧面为台阶面结构;装夹面板的安装位置低于限位板的安装位置;装夹面板开有滑槽,滑槽内转动安装有丝杆,丝杆的输入端与电机的输出端配合安装,装夹面板对称安装有两装夹板;两限位板滑动安装在台阶面上,两限位板的相对侧面均设有卡口。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装夹面板上安装有丝杆电机等传动组件方便调整装夹面板上相对安装的两装夹板的间距,满足不同尺寸的金属导片的装夹需求。

A clamping structure of three-layer compound contact rivet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层复合触点铆接机装夹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
,特别是涉及一种三层复合触点铆接机装夹结构。
技术介绍
在电气元件中,触点是常见的结构件,其结构特点是触点装配在卷料的预制孔中,再以铆接的方式将触点固定在卷料上,这类制件的特点是使用范围极广、制件的数量极大,而触点的尺寸很小,长期以来,触点和卷料之间的装配作业,都是以工作机构结合大量的手工劳动来完成。触点铆合机在现在的工厂内是一种很重要的生产机器,其拥有工作速度快、效率高、操作简单、维修简单、产量高等诸多优势,但随着目前人们的要求越来越高,生产要求也越来越高,且对环境保护的要求也越来越重视。常用的装配方式是采用现有的压机并辅以模具送料,上料和下料均由人工操作完成。其中操作过程中触点和卷料上预制孔的定位对中是一大难点,虽然有模具引领,但仍然依靠手工辅正,而触点的尺寸很小,给操作者带来很大困难,显然每次铆接过程所需的操作时间较长,不仅生产率极低,而且劳动强度也较大,制件的操作成本也随之上升,同时,在压机操作过程中,人手随时伴有相应的操作,极易造成人身伤害,非常不安全。...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层复合触点铆接机装夹结构,包括安装座(1),其特征在于:/n所述安装座(1)上固定有底板(2),靠近底板(2)的一侧边处竖直设有两立柱(3),两立柱(3)上固定有机头(4),该机头(4)的一侧设有冲压头(401);/n所述冲压头(401)下侧安装有装夹座(5),所述装夹座(5)的一侧面开有安装槽(501),装夹座(5)上侧面为台阶面结构,该台阶面上分别安装有装夹面板(6)和限位板(7);装夹面板(6)的安装位置低于限位板(7)的安装位置;/n所述装夹面板(6)底面设有与安装槽(501)配合安装的定位块(603),所述安装槽(501)内安装的伸缩杆(11)的伸缩端固定于定位块(60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层复合触点铆接机装夹结构,包括安装座(1),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座(1)上固定有底板(2),靠近底板(2)的一侧边处竖直设有两立柱(3),两立柱(3)上固定有机头(4),该机头(4)的一侧设有冲压头(401);
所述冲压头(401)下侧安装有装夹座(5),所述装夹座(5)的一侧面开有安装槽(501),装夹座(5)上侧面为台阶面结构,该台阶面上分别安装有装夹面板(6)和限位板(7);装夹面板(6)的安装位置低于限位板(7)的安装位置;
所述装夹面板(6)底面设有与安装槽(501)配合安装的定位块(603),所述安装槽(501)内安装的伸缩杆(11)的伸缩端固定于定位块(603)的一侧面上,伸缩杆(11)带动装夹面板(6)上下位移;
所述装夹面板(6)开有滑槽(601),所述滑槽(601)内转动安装有丝杆(10),所述丝杆(10)的输入端与电机(9)的输出端配合安装,所述装夹面板(6)对称安装有两装夹板(8),所述两装夹板(8)均设有配合安装在滑槽(601)内的滑块,同时滑块开有与丝杆(10)配合安装的螺孔;
两所述限位板(7)滑动安装在台阶面上,两限位板(7)的相对侧面均设有卡口(7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层复合触点铆接机装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1)的底面均布有四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兴生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中骄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