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经口持续负压引流咽瘘防治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用品
,具体涉及一种经口持续负压引流咽瘘防治装置。
技术介绍
咽痿又称咽皮痿,常发生于喉癌或下咽癌全喉切除术后,具体表现为下咽、食管腔与皮肤相通成窦道,唾液或食物经此向皮肤外溢出,形成皮肤瘘。其发生可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影响医患关系,甚至会因动脉破裂及败血症等危及生命。咽瘘治疗分两种,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保守治疗:①Ⅰ期:咽瘘出现后1周内,处理以引流清理为主,故又称为引流清理期;②Ⅱ期:咽瘘出现后2~3周内,处理以加压包扎为主也可称为加压包扎期;③Ⅲ期:咽瘘出现后4~6周内,大多数咽瘘此期可愈合称为愈合期。超过6周咽瘘没有愈合则要进行手术干预。手术治疗:临床常用的治疗有清创缝合、组织修复的方法。虽然约60%-80%咽瘘经保守治疗可治愈,但保守治疗时只能在内痿口所在平面的颈外部位加压包扎或处理皮肤瘘口,在咽瘘的“下游”进行干预。内痿口虽然是咽瘘发生的主要原因,但因处于下咽处,位于咽喉较深位置,得不到有效处理,且内瘘口长期处于唾液的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经口持续负压引流咽瘘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置入管,所述置入管包括并排设置的引流管和充气管;所述置入管的前段为经鼻置入段,后段为下咽置入段;所述经鼻置入段与所述下咽置入段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所述引流管的末端侧面设有若干引流孔,所述充气管的末端设有气囊,所述气囊与所述充气管相通;在所述引流孔和所述气囊的外部包覆有海绵。/n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经口持续负压引流咽瘘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置入管,所述置入管包括并排设置的引流管和充气管;所述置入管的前段为经鼻置入段,后段为下咽置入段;所述经鼻置入段与所述下咽置入段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所述引流管的末端侧面设有若干引流孔,所述充气管的末端设有气囊,所述气囊与所述充气管相通;在所述引流孔和所述气囊的外部包覆有海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经口持续负压引流咽瘘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呈圆柱形,沿其轴向开设有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的孔径与所述引流管的外管径相适配,所述第二连接孔的孔径与所述充气管的外管径相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经口持续负压引流咽瘘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橡胶材料制成。
技术研发人员:雷文斌,陈林,文卫平,文译辉,吕科兴,许薇,钟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