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晓娟专利>正文

一种眼科护理用眼睑撑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36158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2 22: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眼科护理用眼睑撑开装置,涉及眼科护理技术领域,包括第一撑开机构和第二撑开机构,第一撑开机构通过调节机构与第二撑开机构固定连接,第一撑开机构和第二撑开机构上均通过转动轴设置有转动盘,转动盘顶部一侧固定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顶部固定设置有滴液漏斗,第一撑开机构和第二撑开机构还通过弹力绳连接,调节机构包括左螺纹杆、右螺纹杆和调节管,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合理,操作便捷,能够对眼睑进行有效且稳定的撑开,无需医生长时间的手持操作,为医生节省了较大的操作空间,同时具有辅助滴眼液功能,滴液漏斗为转动结构即可辅助滴药水也可转至一侧不影响医生观察,实用价值较高。

An eyelid opening device for eye ca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眼科护理用眼睑撑开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眼科护理
,具体是一种眼科护理用眼睑撑开装置。
技术介绍
眼睛是人类感官中最重要的器官,大脑中大部分的知识都是通过眼睛获取,读书认字、看图赏画等都要用到眼睛,眼睛能辨别不同的颜色和亮度的光线,并将这些信息转变成神经信号,传送给大脑,因此眼科护理是十分重要的,当人的眼部出现严重不适时需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必然需要对眼睑进行撑开;当前的眼睑撑开方式大多还是手动进行,这就导致了医生需要腾出一只手用于撑眼睑,操作空间大大下降,尽管目前也出现了少数眼睑撑开装置,但是这些眼睑撑开装置在固定后不够稳定,仍然需要一只手辅助固定,同时不具有辅助滴眼液功能,在滴入护理液时不够精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眼科护理用眼睑撑开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固定后稳定性不佳和不具有辅助滴眼液功能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眼科护理用眼睑撑开装置,包括第一撑开机构和第二撑开机构,所述第一撑开机构通过调节机构与所述第二撑开机构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撑开机构和所述第二撑开机构上均通过转动轴设置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顶部一侧固定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顶部固定设置有滴液漏斗,所述第一撑开机构和所述第二撑开机构还通过弹力绳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左螺纹杆、右螺纹杆和调节管,所述左螺纹杆和所述右螺纹杆均通过螺纹安装在所述调节管内。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左螺纹杆和所述右螺纹杆位于所述调节管内的一端均固定设置有防脱块,所述调节管两端内壁上固定设置有阻挡块。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撑开机构和所述第二撑开机构均包括固定支架、调节支架和贴眼板,所述调节支架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支架一侧。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支架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设置有伸缩杆,两个所述贴眼板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支架顶部和底部的所述伸缩杆的伸缩端上,所述贴眼板与所述固定支架之间还固定设置有弹簧。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调节支架内固定设置有螺纹管,所述螺纹管内安装有螺杆,所述螺杆远离所述贴眼板的一端固定设置有转动把手。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螺杆靠近所述贴眼板的一侧固定设置有锥形顶板,所述贴眼板靠近所述锥形顶板的一侧开设有锥形滑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能够对眼睑进行有效且稳定的撑开,无需医生长时间的手持操作,为医生节省了较大的操作空间,同时具有辅助滴眼液功能,滴液漏斗为转动结构即可辅助滴药水也可转至一侧不影响医生观察,实用价值较高。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眼科护理用眼睑撑开装置的剖视图。图2为一种眼科护理用眼睑撑开装置中调节机构的剖视图图。图3为一种眼科护理用眼睑撑开装置中第一撑开机构的剖视图。图4为一种眼科护理用眼睑撑开装置第一撑开机构使用时的剖视图。图中:1-第一撑开机构、2-第二撑开机构、3-调节机构、4-弹力绳、5-转动盘、6-连接杆、7-滴液漏斗、8-左螺纹杆、9-右螺纹杆、10-调节管、11-防脱块、12-固定支架、13-调节支架、14-贴眼板、15-螺杆、16-伸缩杆、17-锥形顶板、18-转动把手、19-螺纹管、20-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请参阅图1-4,一种眼科护理用眼睑撑开装置,包括第一撑开机构1和第二撑开机构2;如图1所示,第一撑开机构1通过调节机构3与第二撑开机构2固定连接,第一撑开机构1和第二撑开机构2上均通过转动轴设置有转动盘5,转动盘5顶部一侧固定设置有连接杆6,连接杆6顶部固定设置有滴液漏斗7,第一撑开机构1和第二撑开机构2还通过弹力绳4连接,在本专利技术中,主要通过第一撑开机构1和第二撑开机构2起到基本的眼睑撑开功能,调节机构3的设置则能够对第一撑开机构1和第二撑开机构2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使得本专利技术能够适应不同人脸使用,而弹力绳4的设置则能够将本专利技术固定在人体脑部,使得本专利技术使用时无需手动对第一撑开机构1和第二撑开机构2进行固定,稳定性更好,医生的操作空间更大,同时滴液漏斗7为转动结构,在使用时即可转至眼部的正上方用于辅助滴药水,也可转至一侧不影响医生观察,实用价值较高。如图2所示,调节机构3包括左螺纹杆8、右螺纹杆9和调节管10,左螺纹杆8和右螺纹杆9均通过螺纹安装在调节管10内,左螺纹杆8和右螺纹杆9位于调节管10内的一端均固定设置有防脱块11,调节管10两端内壁上固定设置有阻挡块,在本专利技术中,调节机构3使用时可通过转动调节管10,利用调节管10内的内螺纹与左螺纹杆8和右螺纹杆9之间的配合控制左螺纹杆8和右螺纹杆9的伸出长度,从而改变第一撑开机构1和第二撑开机构2之间的距离。结合图3和图4所示,第一撑开机构1和第二撑开机构2均包括固定支架12、调节支架13和贴眼板14,调节支架13固定设置在固定支架12一侧,固定支架12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设置有伸缩杆16,两个贴眼板14分别固定设置在固定支架12顶部和底部的伸缩杆16的伸缩端上,贴眼板14与固定支架12之间还固定设置有弹簧20,调节支架13内固定设置有螺纹管19,螺纹管19内安装有螺杆15,螺杆15远离贴眼板14的一端固定设置有转动把手18,螺杆15靠近贴眼板14的一侧固定设置有锥形顶板17,贴眼板14靠近锥形顶板17的一侧开设有锥形滑槽,在本专利技术中,第一撑开机构1和第二撑开机构2的结构完全相同,在使用时分别用于两个眼部的眼睑撑开,实际使用时只需通过转动把手18转动螺杆15,将螺杆15拧入调节支架13内,使得锥形顶板17向贴眼板14一侧顶出,从而将两个贴眼板14分离,贴眼板14朝向眼部的一侧采用仿生橡胶,利用橡胶与眼睑的摩擦力实现眼睑的撑开。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在使用本专利技术时,首先需要将弹力绳4套在人的脑部,然后将第一撑开机构1和第二撑开机构2放置到患者眼部,然后可通过调节机构3对第一撑开机构1和第二撑开机构2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使得本专利技术能够适应不同的患者使用,使得本专利技术使用时无需手动对第一撑开机构1和第二撑开机构2进行固定,稳定性更好,医生的操作空间更大,然后便可通过转动把手18转动螺杆15,将螺杆15拧入调节支架13内,使得锥形顶板17向贴眼板14一侧顶出,从而将两个贴眼板14分离实现眼睑的撑开,此时医生便可双手腾出,用于其他操作,同时滴液漏斗7为转动结构,在使用时即可转至眼部的正上方用于辅助滴药水,也可转至一侧不影响医生观察,与传统的手工撑开或者其他简易的眼睑撑开装置相比较而言,本专利技术稳定性更好,实用价值更高。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眼科护理用眼睑撑开装置,包括第一撑开机构(1)和第二撑开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撑开机构(1)通过调节机构(3)与所述第二撑开机构(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撑开机构(1)和所述第二撑开机构(2)上均通过转动轴设置有转动盘(5),所述转动盘(5)顶部一侧固定设置有连接杆(6),所述连接杆(6)顶部固定设置有滴液漏斗(7),所述第一撑开机构(1)和所述第二撑开机构(2)还通过弹力绳(4)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眼科护理用眼睑撑开装置,包括第一撑开机构(1)和第二撑开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撑开机构(1)通过调节机构(3)与所述第二撑开机构(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撑开机构(1)和所述第二撑开机构(2)上均通过转动轴设置有转动盘(5),所述转动盘(5)顶部一侧固定设置有连接杆(6),所述连接杆(6)顶部固定设置有滴液漏斗(7),所述第一撑开机构(1)和所述第二撑开机构(2)还通过弹力绳(4)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眼科护理用眼睑撑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3)包括左螺纹杆(8)、右螺纹杆(9)和调节管(10),所述左螺纹杆(8)和所述右螺纹杆(9)均通过螺纹安装在所述调节管(10)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眼科护理用眼睑撑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螺纹杆(8)和所述右螺纹杆(9)位于所述调节管(10)内的一端均固定设置有防脱块(11),所述调节管(10)两端内壁上固定设置有阻挡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眼科护理用眼睑撑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撑开机构(1)和所述第二撑开机构(2)均包括固定支架(12)、调节支架(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晓娟刘霞
申请(专利权)人:陈晓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