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促进水稻发芽和抗低温逆境的浸种剂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35549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2 22: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促进水稻发芽和抗低温逆境的浸种剂。该浸种剂有效成分包括原花青素和蔗糖,原花青素的浸种浓度为0.2~0.8%,蔗糖的浸种浓度为0.1~0.4%。该浸种剂为可湿性粉剂,使用时采用水溶解稀释成所需浸种浓度。还公开上述的促进水稻发芽和抗低温逆境的浸种剂的应用,用于对水稻种子浸泡处理,以提高萌发率和出苗率,增加水稻种子的活力,增强秧苗的耐低温能力。该浸种试剂与种子体积比为1.5:1。本发明专利技术浸种剂采用原花青素和蔗糖进行复配,对水稻种子浸种,还通过对其浸种浓度删选,能有效促进水稻种子萌发、提高出苗率,促进秧苗生长,增加秧苗株高,提高秧苗根系活力,抵御低温逆境,增加有效穗数,促进水稻增收增产。

A seed soaking agent for promoting rice germination and resisting low temperature stress and its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促进水稻发芽和抗低温逆境的浸种剂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植物生长调节剂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促进水稻发芽和抗低温逆境的浸种剂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我国长江中下游稻区,充分利用其热量、水分等充足的自然资源优势,水稻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0%。同时南方稻区也是双季稻的主产区,种植面积和产量之和占我国双季稻总种植面积和产量之和的99%以上。但是双季早稻在每年的播种至育秧期间,恰逢季节交替,极易遭到冷空气影响。低温条件下造成烂种和死苗,称之为“倒春寒”,对水稻生产带来严重危害。现有水稻生产实践中通过选用耐低温品种、调整播期、薄膜覆盖等方法以避免“倒春寒”的危害。但耐低温品种的选育历时久,协调抗性和产量性状更需大田生产不断的考验;调整播期方法,在播期调整后,整个水稻生育期缩短后移,生物生长量变小,影响产量;而薄膜覆盖方法增大成本耗费人力物力,若遇温度偏高,则易引发恶苗病,引起秧苗死亡,后期抽穗不结实,产量下降。还有,水稻种植前会采用浸种剂对其进行杀菌处理,例如杀死恶苗病等真菌,但传统的浸种剂往往忽视了种子自身的活力,影响种子的萌发率和出苗率,最终影响水稻产量。本专利技术就是在现有水稻种植过程中,创设一种新的促进水稻发芽和抗低温逆境的浸种剂及其应用,使其能提高水稻种子的活力,提高其萌发率和出苗率,同时能减轻低温伤害,增加水稻产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促进水稻发芽和抗低温逆境的浸种剂,使其能提高水稻种子的活力,提高其萌发率和出苗率,同时能减轻低温伤害,增加水稻产量。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促进水稻发芽和抗低温逆境的浸种剂,所述浸种剂的有效成分包括原花青素和蔗糖,所述原花青素的浸种浓度为0.2~0.8%,蔗糖的浸种浓度为0.1~0.4%。进一步改进,所述原花青素的浸种浓度为0.4~0.8%,蔗糖的浸种浓度为0.2~0.4%。进一步改进,所述原花青素的浸种浓度为0.4%,蔗糖的浸种浓度为0.2%。进一步改进,所述原花青素的浸种浓度为0.8%,蔗糖的浸种浓度为0.4%。进一步改进,所述浸种剂为可湿性粉剂,使用时采用水溶解稀释成所述的浸种浓度。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上述的促进水稻发芽和抗低温逆境的浸种剂的应用,所述浸种剂用于对水稻种子进行浸泡处理,以提高萌发率和出苗率,增加水稻种子的活力,增强秧苗的耐低温能力。进一步改进,按照所述浸种浓度制成的浸种试剂与所浸水稻种子的体积比为1~2:1,较优为1.5:1。进一步改进,所述浸种试剂于25~30℃浸种40~60小时,期间搅拌2~3次。较优为,所述浸种试剂于30℃浸种48小时。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后,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促进水稻发芽和抗低温逆境的浸种剂采用原花青素和蔗糖进行复配,对水稻种子进行浸种,并通过对其浸种浓度进行删选,能有效促进水稻种子萌发、提高出苗率,促进秧苗生长,增加秧苗株高,提高秧苗根系活力,抵御低温逆境,增加有效穗数,促进水稻增收增产。并且该浸种剂价格低廉,便于选购,成本低,实施方便。附图说明上述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浸种剂浸种后在常温和低温处理下水稻种子发芽后生长状况的示意图。其中,常温:30℃催芽生长;低温:20℃催芽生长;CK:清水浸种;YJ:0.4%OPC+0.2%Suc复配试剂浸种。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用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但本专利技术绝非限于这些例子,以下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优的实施例。本实施例浸种剂的有效成分包括原花青素(OPC)和天然蔗糖(Suc)。该原花青素(OPC)和天然蔗糖(Suc)可制成混合可湿性粉剂,使用时采用水溶解稀释成所需浸种浓度即可。其中,天然蔗糖能在低温下保持种子的活性,抗氧化剂原花青素能清除自由基伤害,两者复配不仅能增加浸种剂的湿展性和渗透性,还能更好的促进水稻种子发芽和抵抗低温冷害,呈现低温逆境生长。原花青素(OPC)和天然蔗糖(Suc)具体复配浓度的选择及效果实施例如下。实施例1试验条件:2019年,浙江省富阳市中国水稻研究所试验场。供试水稻品种:浙辐802。试验方法:将浙辐802的种子于30℃用不同浓度的原花青素(OPC)和天然蔗糖(Suc),以及两者的复配试剂进行浸种48小时。其中,种子与各试剂溶液的体积比为1:1.5。再于常温(30℃)和低温(20℃)条件下催芽48小时,在人工生长培养箱中继续进行低温处理(培养箱直径19cm,高20cm,体积5L),每箱播种100粒。调查种子萌发率和出苗率,结果见下表1和图1。图1示出了人工生长培养箱设置常温和低温处理下,原花青素(OPC)和天然蔗糖(Suc)的复配试剂(0.4%OPC+0.2%Suc)对水稻种子发芽后生长状况的示意图。表1不同试剂浸种对浙辐802种子萌发率和出苗率的影响注:同一列内不同字母表示同一温度处理下不同浸种处理间在5%水平上差异显著,下表同。从表1可看出,水稻种子经过浸种试剂浸种处理,0.2%Suc对种子萌发率和出苗率没有显著影响,而OPC有提高种子萌发率和出苗率的趋势,但作用不显著;使用0.2%Suc和不同浓度的OPC进行复配后,以0.4%OPC+0.2%Suc处理下水稻种子萌发率和出苗率增幅最为显著。如在常温下,种子萌发率增幅能达到6.5%,出苗率增幅能达到7.3%,而在低温下,种子萌发率增幅能达到8.0%,出苗率增幅能达到8.6%。该结果表明,第一,0.4%OPC+0.2%Suc的复配试剂确实能显著提高种子的萌发率和出苗率。第二,该0.4%OPC+0.2%Suc的复配试剂在低温下能更显著的提高种子的萌发率和出苗率。从图1可看出,无论是常温还是低温条件下,浸种剂浸种均有促进芽生长的作用,效果显著。实施例2根据上述浸种试剂的试验结果,挑选0.4%OPC+0.2%Suc的复配试剂再进行浸种试验,并以清水浸种作为对照,增加供试水稻品种扬稻6号,统计该复配试剂对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见下表2。表20.4%OPC+0.2%Suc的复配浸种剂对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注:播种后20天测定培养箱中秧苗的生长及生理指标值。从表2可知,该复配浸种剂处理后能显著增加发芽后秧苗的生长,其中,常温下该浸种剂浸种后苗高增幅10.5%~12.9%;低温下浸种剂浸种后苗高增幅15.7%~16.9%。该结果说明低温条件下浸种剂浸种对秧苗生长促进作用更明显。从表2还可看出,无论是常温下还是低温下,秧苗的生长活力在该复配试剂浸种后均显著提高,表现在根系活力的显著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加。实施例3再在上述实施例2的基础上,仍以0.4%OPC+0.2%Suc的复配试剂对水稻种子进行浸种,并进行大田直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促进水稻发芽和抗低温逆境的浸种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浸种剂的有效成分包括原花青素和蔗糖,所述原花青素的浸种浓度为0.2~0.8%,蔗糖的浸种浓度为0.1~0.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促进水稻发芽和抗低温逆境的浸种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浸种剂的有效成分包括原花青素和蔗糖,所述原花青素的浸种浓度为0.2~0.8%,蔗糖的浸种浓度为0.1~0.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促进水稻发芽和抗低温逆境的浸种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原花青素的浸种浓度为0.4~0.8%,蔗糖的浸种浓度为0.2~0.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促进水稻发芽和抗低温逆境的浸种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原花青素的浸种浓度为0.4%,蔗糖的浸种浓度为0.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促进水稻发芽和抗低温逆境的浸种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原花青素的浸种浓度为0.8%,蔗糖的浸种浓度为0.4%。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促进水稻发芽和抗低温逆境的浸种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浸种剂为可湿性粉剂,使用时采用水溶解稀释成所述的浸种浓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婷婷符冠富陶龙兴奉保华符卫蒙李沪波郁平慧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稻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