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摄像头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驱动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运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的摄像头组件。
技术介绍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智能移动设备的数量不断上升,而在众多移动设备中,手机无疑是最常见、最便携的移动终端。目前,以手机为主的移动终端其功能极其多样,其中之一便是摄像功能。因此,用于拍照和录像的摄像头组件被大量运用到现有的智能移动终端中,而且为了方便拍摄,摄像头组件会使用驱动装置实现角度调整。然而,相关技术的摄像头组件中,仅能实现摄像头的俯仰与旋转,且实现俯仰、旋转的机构普通采用无刷直流电机,单独控制各个旋转自由度,并不能同时实现摄像头的升降功能,造成使用不方便。而且,无刷直流电机的驱动方式复杂,需要增加霍尔等额外的电路结构,从而增加整机芯片成本;同时,无刷直流电机直径较大,对于小型移动终端的运用受到较大限制。因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摄像头组件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驱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成本低的摄像头组件。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摄像头组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摄像头、驱动装置以及柔性电路板;其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n支架;/n旋转驱动组件,所述旋转驱动组件包括固定支撑于所述支架的第一电机、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并沿第一方向延伸的输出轴以及固定于所述输出轴并与所述输出轴同轴转动的第一锥齿轮;/n翻转驱动组件,所述翻转驱动组件包括固定支撑于所述支架的第二电机以及与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的旋转架;/n第一传动组件,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沿垂直于所述输出轴的第二方向设置的旋转轴和固定于所述旋转轴并与所述旋转轴同轴转动的第二锥齿轮;所述旋转轴支撑于所述旋转架并与所述旋转架转动连接,所述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摄像头组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摄像头、驱动装置以及柔性电路板;其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
支架;
旋转驱动组件,所述旋转驱动组件包括固定支撑于所述支架的第一电机、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并沿第一方向延伸的输出轴以及固定于所述输出轴并与所述输出轴同轴转动的第一锥齿轮;
翻转驱动组件,所述翻转驱动组件包括固定支撑于所述支架的第二电机以及与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的旋转架;
第一传动组件,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沿垂直于所述输出轴的第二方向设置的旋转轴和固定于所述旋转轴并与所述旋转轴同轴转动的第二锥齿轮;所述旋转轴支撑于所述旋转架并与所述旋转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锥齿轮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所述旋转轴远离所述第二锥齿轮的一端用于固定安装待驱动器件;
所述第一电机驱动所述第一锥齿轮以带动所述第二锥齿轮转动,并由所述第二锥齿轮带动所述旋转轴沿所述旋转轴的轴线旋转;所述第二电机驱动所述旋转架绕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轴线旋转以带动所述旋转轴同向转动;
所述摄像头固定装设于所述旋转轴远离所述第二锥齿轮的一端,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摄像头电连接并沿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第一电机沿所述第一方向正对且呈同轴设置,所述旋转架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的第一梁、与所述第一梁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二梁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梁与所述第二梁的第三梁;所述第一梁和所述第二梁分别支撑于所述输出轴并形成转动连接,所述第三梁与所述输出轴间隔设置,所述旋转轴固定于所述第三梁并形成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梁和所述第二梁均垂直于所述输出轴设置,所述第三梁平行于所述输出轴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直线驱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所述第二传动组件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直线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第二传动组件沿垂直于所述输出轴的所述第二方向直线移动,并带动所述支架同步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摄像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驱动组件包括第三电机以及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螺杆,所述螺杆与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包括套设于所述螺杆并形成螺纹连接的驱动螺母以及固定于所述驱动螺母的驱动板,所述第三电机驱动所述螺杆转动以使所述驱动螺母带动所述驱动板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所述支架固定连接于所述驱动板远离所述驱动螺母的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摄像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螺母朝所述驱动板凸设有凸起,所述驱动板对应形成收容所述凸起的收容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摄像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驱动组件还包括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锋,倪天恒,董乐平,
申请(专利权)人:瑞声通讯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