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网络状态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3383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9 21: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网络状态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接收客户端发送的多个数据包;其中,每个数据包对应一数据包组;确定每个数据包对应的传输属性信息;采用所述传输属性信息,确定针对相邻的数据包组的组间延迟;根据所述组间延迟,确定所述客户端和所述服务端之间的网络状态。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实现了对网络状态的预测,能够快速监测网络状态,进而能够提升网络质量。

A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based on network st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网络状态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网络
,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网络状态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技术介绍
在网络传输的过程中,通常会出现网络不稳定的情况,尤其是在移动网络下,由于所处环境、运营商等不同,网络延迟、质量可能出现较大差别。在现有技术中,可以通过实时统计网络的实际带宽与端的带宽进行对比,判断当前网络状态是正常还是过载,然后做出调整,但这种方式反应不够灵敏,难以适应复杂的网络变化。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以便提供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基于网络状态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包括:一种基于网络状态的数据处理方法,应用于服务端,所述方法包括:接收客户端发送的多个数据包;其中,每个数据包对应一数据包组;确定每个数据包对应的传输属性信息;采用所述传输属性信息,确定针对相邻的数据包组的组间延迟;根据所述组间延迟,确定所述客户端和所述服务端之间的网络状态。可选地,所述传输属性信息包括发送时间和接收时间,所述采用所述传输属性信息,确定针对相邻的数据包组的组间延迟的步骤包括:对于同一数据包组对应的数据包,确定最小发送时间和最大接收时间;对于相邻的数据包组,计算针对所述最小发送时间的第一时间差值和针对所述最大接收时间的第二时间差值;采用所述第一时间差值和所述第二时间差值,确定针对相邻的数据包组的组间延迟。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组间延迟,确定所述客户端和所述服务端之间的网络状态的步骤包括:对在预设时间区间范围内所有的组间延迟取平均值,得到在所述预设时间区间范围内的平均延迟;根据所述平均延迟,确定所述客户端和所述服务端之间的网络状态。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平均延迟,确定所述客户端和所述服务端之间的网络状态的步骤包括:若所述平均延迟大于预设延迟,则确定所述客户端和所述服务端之间的网络状态为网络超载状态;若所述平均延迟小于预设延迟且大于0,则确定所述客户端和所述服务端之间的网络状态为正常使用状态;若所述平均延迟小于0,则确定所述客户端和所述服务端之间的网络状态为带宽过剩状态。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网络超载状态下,向所述客户端发送第一消息,以通知网络超载;在所述带宽过剩状态下,向所述客户端发送第二消息,以通知带宽过剩。可选地,每个数据包具有用于记录发送时间的第一字段和用于记录数据包组标识的第二字段。可选地,每个数据包组对应的数据包的数量是相同的。一种基于网络状态的数据处理装置,应用于服务端,所述装置包括:数据包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客户端发送的多个数据包;其中,每个数据包对应一数据包组;传输属性信息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每个数据包对应的传输属性信息;组间延迟确定模块,用于采用所述传输属性信息,确定针对相邻的数据包组的组间延迟;网络状态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组间延迟,确定所述客户端和所述服务端之间的网络状态。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能够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基于网络状态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步骤。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基于网络状态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步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通过接收客户端发送的多个数据包,每个数据包对应一数据包组,确定每个数据包对应的传输属性信息,采用传输属性信息,确定针对相邻的数据包组的组间延迟,然后根据组间延迟,确定客户端和服务端之间的网络状态,实现了对网络状态的预测,能够快速监测网络状态,进而能够提升网络质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视联网的组网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节点服务器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入交换机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以太网协转网关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网络状态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步骤流程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于网络状态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步骤流程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实例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网络状态的数据处理装置的结构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视联网是网络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是一个实时网络,能够实现高清视频实时传输,将众多互联网应用推向高清视频化,高清面对面。视联网采用实时高清视频交换技术,可以在一个网络平台上将所需的服务,如高清视频会议、视频监控、智能化监控分析、应急指挥、数字广播电视、延时电视、网络教学、现场直播、VOD点播、电视邮件、个性录制(PVR)、内网(自办)频道、智能化视频播控、信息发布等数十种视频、语音、图片、文字、通讯、数据等服务全部整合在一个系统平台,通过电视或电脑实现高清品质视频播放。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以下对视联网进行介绍:视联网所应用的部分技术如下所述:网络技术(NetworkTechnology)视联网的网络技术创新改良了传统以太网(Ethernet),以面对网络上潜在的巨大视频流量。不同于单纯的网络分组包交换(PacketSwitching)或网络电路交换(CircuitSwitching),视联网技术采用PacketSwitching满足Streaming需求。视联网技术具备分组交换的灵活、简单和低价,同时具备电路交换的品质和安全保证,实现了全网交换式虚拟电路,以及数据格式的无缝连接。交换技术(SwitchingTechnology)视联网采用以太网的异步和包交换两个优点,在全兼容的前提下消除了以太网缺陷,具备全网端到端无缝连接,直通用户终端,直接承载IP数据包。用户数据在全网范围内不需任何格式转换。视联网是以太网的更高级形态,是一个实时交换平台,能够实现目前互联网无法实现的全网大规模高清视频实时传输,将众多网络视频应用推向高清化、统一化。服务器技术(ServerTechnology)视联网和统一视频平台上的服务器技术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服务器,它的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网络状态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服务端,所述方法包括:/n接收客户端发送的多个数据包;其中,每个数据包对应一数据包组;/n确定每个数据包对应的传输属性信息;/n采用所述传输属性信息,确定针对相邻的数据包组的组间延迟;/n根据所述组间延迟,确定所述客户端和所述服务端之间的网络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网络状态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服务端,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客户端发送的多个数据包;其中,每个数据包对应一数据包组;
确定每个数据包对应的传输属性信息;
采用所述传输属性信息,确定针对相邻的数据包组的组间延迟;
根据所述组间延迟,确定所述客户端和所述服务端之间的网络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属性信息包括发送时间和接收时间,所述采用所述传输属性信息,确定针对相邻的数据包组的组间延迟的步骤包括:
对于同一数据包组对应的数据包,确定最小发送时间和最大接收时间;
对于相邻的数据包组,计算针对所述最小发送时间的第一时间差值和针对所述最大接收时间的第二时间差值;
采用所述第一时间差值和所述第二时间差值,确定针对相邻的数据包组的组间延迟。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组间延迟,确定所述客户端和所述服务端之间的网络状态的步骤包括:
对在预设时间区间范围内所有的组间延迟取平均值,得到在所述预设时间区间范围内的平均延迟;
根据所述平均延迟,确定所述客户端和所述服务端之间的网络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平均延迟,确定所述客户端和所述服务端之间的网络状态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平均延迟大于预设延迟,则确定所述客户端和所述服务端之间的网络状态为网络超载状态;
若所述平均延迟小于预设延迟且大于0,则确定所述客户端和所述服务端之间的网络状态为正常使用状态;
若所述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亚亚李云鹏谢文龙王艳辉
申请(专利权)人:视联动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