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平天线阵列的下行信号发送方法及基站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通信
,特别涉及一种水平天线阵列的下行信号发送方法及基站。
技术介绍
目前水平16通道的大规模多入多出(massiveMIMO)天线主要在水平放置8列双极化振子形成,每个双极化阵子包括2个极化方向不同的天线单元,8列双极化振子一共包括16个天线单元,每个天线单元对应于一个通道。上述天线在发送下行信号,比如发送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解调参考信号(DMRS)和同步信号块(SSB)时,如何进行逻辑端口到天线单元的映射,一直是研究的一个焦点。在实际应用中,通常希望实现无损映射,即16个天线单元的幅度全部为1,仅通过改变相位来改变映射的权值,而不同的波束宽度所需的无损权值不一样。目前,形成一个水平宽波束的方案是采用有损权值,即幅度不全为1。该方案中,由于是有损映射,16个天线单元的实际发射总功率未达到设定的总功率,存在功率损耗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水平天线阵列的下行信号发送方法及基站,用于实现一种功率无损的天线映射以及下行信号发送。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平天线阵列的下行信号发送方法,所述水平天线阵列包括多列双极化阵子,每个双极化阵子包括极化方向不同的两个天线单元,所述下行信号发送方法包括:建立逻辑端口与所述多列双极化阵子与之间的映射关系,其中,所述映射关系中,每个逻辑端口映射到每个天线单元的幅度权值均为1;按照所述映射关系,将所述逻辑端口的信号映射到所述多列双极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平天线阵列的下行信号发送方法,所述水平天线阵列包括多列双极化阵子,每个双极化阵子包括极化方向不同的两个天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信号发送方法包括:/n建立逻辑端口与所述多列双极化阵子与之间的映射关系,其中,所述映射关系中,每个逻辑端口映射到每个天线单元的幅度权值均为1;/n按照所述映射关系,将所述逻辑端口的信号映射到所述多列双极化阵子进行发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平天线阵列的下行信号发送方法,所述水平天线阵列包括多列双极化阵子,每个双极化阵子包括极化方向不同的两个天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信号发送方法包括:
建立逻辑端口与所述多列双极化阵子与之间的映射关系,其中,所述映射关系中,每个逻辑端口映射到每个天线单元的幅度权值均为1;
按照所述映射关系,将所述逻辑端口的信号映射到所述多列双极化阵子进行发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行信号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映射关系中存在有同一逻辑端口映射到不同极化方向的天线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行信号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列双极化阵子包括8列双极化阵子,所述逻辑端口的数量为1个,所述映射关系中,所述逻辑端口映射到所述8列双极化阵子的每个天线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下行信号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对所述8列双极化阵子的16个天线单元,按照先在第一极化方向上顺序编号,再在第二极化方向上顺序编号时,所述映射关系中的各个天线单元间的相对相位是位于对应中心值的基础上±30度范围内,其中:
逻辑端口映射到编号1、9、2、10、3、11、4、12、5、13、6、14、7、15、8和16的天线单元的相对相位的中心值分别为0、0、0、0、0、180、0、180、0、0、0、0、0、180、0和180度,或者为0、0、0、180、0、0、0、180、0、0、180、0、0、0、180和0度,或者为0、0、0、0、0、0、0、0、180、0、180、0、180、0、180和0度,或者为0、0、0、0、0、0、0、0、0、180、0、180、0、180、0和180度,或者为0、0、180、180、180、180、0、0、0、0、0、0、0、180、0和0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行信号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列双极化阵子包括8列双极化阵子,所述逻辑端口的数量为2个,其中,第一逻辑端口映射到第一双极化阵子、第二双极化阵子、第三双极化阵子和第四双极化阵子的两个天线单元;第二逻辑端口映射到第五双极化阵子、第六双极化阵子、第七双极化阵子和第八双极化阵子的两个天线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下行信号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对所述8列双极化阵子的16个天线单元,按照先在第一极化方向上顺序编号,再在第二极化方向上顺序编号时,所述映射关系中的各个天线单元间的相对相位是位于对应中心值的基础上±30度范围内,其中:
第一逻辑端口映射到编号1、9、2、10、3、11、4和12的天线单元的相对相位的中心值分别为0、0、0、0、0、180、0和180度;第二逻辑端口映射到编号5、13、6、14、7、15、8和16的天线单元的相对相位的中心值分别为0、0、0、0、180、0、180和0度;
或者,
第一逻辑端口映射到编号1、9、2、10、3、11、4和12的天线单元的相对相位的中心值分别为0、0、0、180、0、0、0和180度;第二逻辑端口映射到编号5、13、6、14、7、15、8和16的天线单元的相对相位的中心值分别为0、0、180、0、0、0、180和0度;
或者,
第一逻辑端口映射到编号1、9、2、10、3、11、4和12的天线单元的相对相位的中心值分别为0、180、0、180、0、0、0和0度;第二逻辑端口映射到编号5、13、6、14、7、15、8和16的天线单元的相对相位的中心值分别为180、0、180、0、0、0、0和0度;
或者,
第一逻辑端口映射到编号1、9、2、10、3、11、4和12的天线单元的相对相位的中心值分别为0、0、0、0、180、0、180和0度;第二逻辑端口映射到编号5、13、6、14、7、15、8和16的天线单元的相对相位的中心值分别为0、0、0、0、0、180、0和180度;
或者,
第一逻辑端口映射到编号1、9、2、10、3、11、4和12的天线单元的相对相位的中心值分别为180、0、180、0、0、0、0和0度;第二逻辑端口映射到编号5、13、6、14、7、15、8和16的天线单元的相对相位的中心值分别为0、180、0、180、0、0、0和0度;
或者,
第一逻辑端口映射到编号1、9、2、10、3、11、4和12的天线单元的相对相位的中心值分别为0、0、0、0、0、0、0和0度;第二逻辑端口映射到编号5、13、6、14、7、15、8和16的天线单元的相对相位的中心值分别为180、0、180、0、180、0、180和0度;
或者,
第一逻辑端口映射到编号1、9、2、10、3、11、4和12的天线单元的相对相位的中心值分别为0、0、0、0、0、0、0和0度;第二逻辑端口映射到编号5、13、6、14、7、15、8和16的天线单元的相对相位的中心值分别为0、180、0、180、0、180、0和180度;
或者,
第一逻辑端口映射到编号1、9、2、10、3、11、4和12的天线单元的相对相位的中心值分别为180、0、0、0、0、0、0和0度;第二逻辑端口映射到编号5、13、6、14、7、15、8和16的天线单元的相对相位的中心值分别为0、180、0、0、0、0、0和0度;
或者,
第一逻辑端口映射到编号1、9、2、10、3、11、4和12的天线单元的相对相位的中心值分别为180、0、0、180、0、0、0和0度;第二逻辑端口映射到编号5、13、6、14、7、15、8和16的天线单元的相对相位的中心值分别为0、180、180、0、0、0、0和0度。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行信号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列双极化阵子包括8列双极化阵子,所述逻辑端口的数量为4个,所述映射关系中,第一逻辑端口映射到第一双极化阵子和第二双极化阵子的两个天线单元,第二逻辑端口映射到第三双极化阵子和第四双极化阵子的两个天线单元,第三逻辑端口映射到第五双极化阵子和第六极化阵子的两个天线单元,第四逻辑端口映射到第七极化阵子和第八双极化阵子的两个天线单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下行信号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对所述8列双极化阵子的16个天线单元,按照先在第一极化方向上顺序编号,再在第二极化方向上顺序编号时,所述映射关系中的各个天线单元间的相对相位是位于对应中心值的基础上±30度范围内,其中:
第一逻辑端口映射到编号1、9、2和10的天线单元的相对相位的中心值分别为0、0、0和180度;第二逻辑端口映射到编号3、11、4和12的天线单元的相对相位的中心值分别为180、0、0和0度,第三逻辑端口映射到编号5、13、6和14的天线单元的相对相位的中心值分别为0、0、0和180度;第四逻辑端口映射到编号7、15、8和16的天线单元的相对相位的中心值分别为180、0、0和0度;
或者,
第一逻辑端口映射到编号1、9、2和10的天线单元的相对相位的中心值分别为0、0、0和180度;第二逻辑端口映射到编号3、11、4和12的天线单元的相对相位的中心值分别为0、0、180和0度,第三逻辑端口映射到编号5、13、6和14的天线单元的相对相位的中心值分别为0、0、0和180度;第四逻辑端口映射到编号7、15、8和16的天线单元的相对相位的中心值分别为0、0、180和0度;
或者,
第一逻辑端口映射到编号1、9、2和10的天线单元的相对相位的中心值分别为0、0、180和0度;第二逻辑端口映射到编号3、11、4和12的天线单元的相对相位的中心值分别为0、0、0和180度,第三逻辑端口映射到编号5、13、6和14的天线单元的相对相位的中心值分别为0、0、180和0度;第四逻辑端口映射到编号7、15、8和16的天线单元的相对相位的中心值分别为0、0、0和180度;
或者,
第一逻辑端口映射到编号1、9、2和10的天线单元的相对相位的中心值分别为0、0、0和0度;第二逻辑端口映射到编号3、11、4和12的天线单元的相对相位的中心值分别为0、180、0和180度,第三逻辑端口映射到编号5、13、6和14的天线单元的相对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安娜,胡志东,董佳,王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