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针对未知异系统通信干扰的规避方法,属于通信技术领域,通过如下步骤实现对干扰的规避;步骤一、用户设备接入基站;步骤二、基站周期性停止数据发送并测量干扰信息得到实时干扰信息,所述干扰信息包括干扰强度和干扰方向;步骤三、将实时干扰信息与预设信息及用户信息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执行抗干扰策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定时测量所受干扰情况,不需要其他辅助设备;并且通过定时获取和判断干扰信息的方式,自适应地调整干扰规避策略,可以实现有针对性和灵活性的自适应动态规避干扰。
A method of avoiding communication interference for unknown different system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针对未知异系统通信干扰的规避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针对未知异系统通信干扰的规避方法。
技术介绍
海域通信系统往往是针对特定海域作业活动需求设计的专用网络(以下简称专网)。由于行业壁垒等原因,现有技术中不同专网尚缺乏统一规范,例如不同系统的天线设计没有统一标准等,这导致海域通信系统经常面临来自地面专网或其他海上网络的异系统干扰,严重影响系统通信质量。因此,有效的干扰规避方法及系统对于海域通信来说尤为重要。通信中常用的干扰规避方法如下:1、干扰协调:基本思想是小区间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方法,协调资源的调度和分配,从而避免和降低小区间同频干扰。2、干扰随机化:将同频邻区有色干扰信号通过加扰或者交织的方法,转化为随机的干扰,使窄带有色干扰等效为白噪声干扰。3、干扰抑制:分为发射端干扰抑制和接收端干扰抑制两种。接收端干扰抑制是在已知干扰信号特征的基础上,通过联合检测或者联合处理的方法抑制邻区干扰。发送端干扰抑制则是在已知被干扰用户信道特征的基础上,通过联合信号发送,达到对被干扰用户干扰抑制的目的。4、扩频通信抗干扰:发送端用伪随机码进行扩频调制,接收端用相关的解扩技术,降低了系统对系统信噪比(SNR)的要求。上述1-3中的方法多用于已知的邻区干扰,对未知异系统干扰抑制效果不明显,第4种方法频谱利用率较低,且上述四种干扰规避方法均不可根据干扰情况自适应调整,缺少针对性和灵活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实现在未知系统通信过程中根据干扰情况自适应动态规避干扰,针对上述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现提出一种针对未知异系统通信干扰的规避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针对未知异系统通信干扰的规避方法,通过如下步骤实现对干扰的规避;步骤一、用户设备接入基站;步骤二、基站周期性停止数据发送并测量干扰信息得到实时干扰信息,所述干扰信息包括干扰强度和干扰方向;步骤三、将实时干扰信息与预设信息及用户来波方向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执行抗干扰策略;抗干扰策略被设置为,当系统不存在干扰时,保持原有通信方式进行通信;当系统存在干扰,且上行干扰与用户非同向时,基站侧采用自适应天线波束形成方式进行通信;当系统存在干扰,且上行干扰与用户同向或下行干扰时,采用扩频通信方式进行通信。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三中实时干扰信息与预设信息的比对过程为,将干扰强度与预设的阀值进行比对,若实时干扰信息大于阀值则比对结果为存在干扰,若实时干扰信息小于阀值则比对结果为不存在干扰,比对结果包括上行过程和下行过程。进一步的,所述实时干扰信息与期望用户进行比对的过程为,将上行干扰方向与用户来波方向进行比对,若两者相同则比对结果为上行干扰与用户同向,若两者不同则比对结果为上行干扰与用户不同向。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三中的通过自适应天线波束形成方式进行通信的过程为通过自适应加权值实现空域滤波,增强非干扰方向上期望信号的同时抑制干扰信号。进一步的,所述扩频通信方式包括在接收端采用解扩方法进行解扩,将有用宽带信息信号恢复成窄带信号,将非所需信号扩展成宽带信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定时测量所受干扰情况,不需要其他辅助设备;并且通过定时获取和判断干扰信息的方式,自适应地调整干扰规避策略,可以实现有针对性和灵活性的自适应动态规避干扰。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基站侧上行处理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用户设备侧上行处理流程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基站侧下行处理流程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用户设备侧下行处理流程;图5为现有技术中原有上行系统与本专利技术中上行系统性能对比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5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披露了一种针对未知异系统通信干扰的规避方法,一种针对未知异系统通信干扰的规避方法,通过如下步骤实现对干扰的规避;步骤一、用户设备接入基站;步骤二、基站周期性停止数据发送并测量干扰信息得到实时干扰信息,所述干扰信息包括干扰强度和干扰方向;步骤三、将实时干扰信息与预设信息及用户信息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执行抗干扰策略;抗干扰策略被设置为,当系统不存在干扰时,保持原有通信方式进行通信;当系统存在干扰,且上行干扰与用户非同向时,基站侧采用自适应天线波束形成方式进行通信;当系统存在干扰,且上行干扰与期望用户同向或下行干扰时,采用扩频通信方式进行通信。更为具体的,所述步骤三中实时干扰信息与预设信息的比对过程为,将干扰强度与预设的阀值进行比对,若实时干扰信息大于阀值则比对结果为存在干扰,若实时干扰信息小于阀值则比对结果为不存在干扰,比对结果包括上行过程和下行过程。更为具体的,所述实时干扰信息与用户进行比对的过程为,将上行干扰方向与用户方向进行比对,若两者相同则比对结果为上行干扰与用户同向,若两者不同同则比对结果为上行干扰与用户不同向。更为具体的,所述步骤三中的通过自适应天线波束形成方式进行通信的过程为通过自适应加权值实现空域滤波,增强非干扰方向上期望信号的同时抑制干扰信号。更为具体的,所述扩频通信方式包括在接收端采用解扩方法进行解扩,将有用宽带信息信号恢复成窄带信号,将非所需信号扩展成宽带信号。本实施例中分别针对上行过程和下行过程进行详细表述其具体的方法过程。在上行通信中,用户设备接入小区后,基站下发一个扩频码至用户设备;基站周期性测量干扰信息,并下发上行干扰标志信息;用户设备接收干扰信息后上报位置信息;基站根据用户设备位置信息自适应选择扩频或调整天线接收方向图方法规避干扰,该方法能够根据系统所受干扰情况,自适应调整干扰规避方法,从而提高系统整体性能。具体的,可以以TD-LTE系统为例,基站侧处理过程如图1所示,用户设备侧处理过程如图2所示,整个处理过程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用户设备UE接入基站。步骤2、基站下发小区内每个用户唯一对应的扩频码a1m,a2m,...,aNm至对应的用户设备UEm;步骤3、基站周期性停止数据发送,并测量干扰信息,例如停止周期可以采用60s,90s,120s等间隔,其中测量的干扰信息包括干扰强度和干扰方向。步骤4、判断接收到的干扰功率,若大于阈值PA,则将干扰标志Fm置1后下发至用户设备,并进入步骤5;否则,将干扰标志Fm置0并下发至用户设备,进入步骤9;其中,PA的取值可以是-100dBm,-95dBm等,Fm是标识干扰有无的标志信息。步骤5、基站侧根据来波方向(DOA)估计干扰方向,具体可以采用多重信号分类(MUSIC)算法、基于旋转不变技术的信号参数估计(ESPRIT)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针对未知异系统通信干扰的规避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如下步骤实现对干扰的规避;/n步骤一、用户设备接入基站;/n步骤二、基站周期性停止数据发送并测量干扰信息得到实时干扰信息,所述干扰信息包括干扰强度和干扰方向;/n步骤三、将实时干扰信息与预设信息及用户位置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执行抗干扰策略;抗干扰策略被设置为,当系统不存在干扰时,保持原有通信方式进行通信;当系统存在干扰,且上行干扰与用户来波方向非同向时,基站侧采用自适应天线波束形成方式进行通信;当系统存在干扰,且上行干扰与用户来波方向同向或下行干扰时,采用扩频通信方式进行通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对未知异系统通信干扰的规避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如下步骤实现对干扰的规避;
步骤一、用户设备接入基站;
步骤二、基站周期性停止数据发送并测量干扰信息得到实时干扰信息,所述干扰信息包括干扰强度和干扰方向;
步骤三、将实时干扰信息与预设信息及用户位置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执行抗干扰策略;抗干扰策略被设置为,当系统不存在干扰时,保持原有通信方式进行通信;当系统存在干扰,且上行干扰与用户来波方向非同向时,基站侧采用自适应天线波束形成方式进行通信;当系统存在干扰,且上行干扰与用户来波方向同向或下行干扰时,采用扩频通信方式进行通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对未知异系统通信干扰的规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实时干扰信息与预设信息的比对过程为,将干扰强度与预设的阀值进行比对,若实时干扰信息大于阀值则比对结果为存在干扰,若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艳秋,冯伟,王珏,曹娟,杨永杰,路易,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先进通信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