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太阳能装置、反光板及反光板的制造方法,所述太阳能装置安装于光伏组件上,所述光伏组件包括光伏板及支撑所述光伏板的底座,所述太阳能装置包括夹持组件、支架组件及反光板,所述反光板的一侧通过所述夹持组件与所述光伏板连接,所述支架组件与所述底座的底面处于同一平面上且相互固定,所述支架组件包括横梁及连接件,所述反光板远离所述光伏板的另一侧安装在所述横梁上,相邻的所述横梁之间通过连接件固定。上述太阳能装置具有结构稳定、适用性强的优点。
Manufacturing methods of solar devices, reflectors and reflecto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太阳能装置、反光板及反光板的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太阳能发电
,尤其涉及一种提高太阳能利用率的太阳能装置、反光板及反光板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太阳能具有清洁无污染、能源丰富的特点,开发太阳能资源是当前新型能源的研究热点。随着人们对太阳能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太阳能产品已经广泛融入人们的生活。太阳能发电板是使用广泛的太阳能设备,现有技术中的太阳能发电板大多是太阳能板以一定角度摆放的方法来接受太阳光,通过加装反光板来提高光伏发电中太阳能的利用率。目前反光板结构不够稳定,生产工艺复杂,反光板的维护检修不方便,并且反光板安装方案设计多同步并依存于特定的光伏组件设计,不适用于已有的组件,不具备普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稳定且适用性强的太阳能装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太阳能装置,所述太阳能装置安装于光伏组件上,所述光伏组件包括光伏板及支撑所述光伏板的底座,所述太阳能装置包括夹持组件、支架组件及反光板,所述反光板的一侧通过所述夹持组件与所述光伏板连接,所述支架组件与所述底座的底面处于同一平面上且相互固定,所述支架组件包括横梁及连接件,所述反光板远离所述光伏板的另一侧安装在所述横梁上,相邻的所述横梁之间通过连接件固定。进一步的,所述支架组件还包括底梁及立柱,所述底梁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立柱一端固定于所述底梁,另一端固定并支撑所述横梁。进一步的,所述立柱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立柱上,所述横梁固定于所述连接板远离所述立柱的一端。进一步的,所述支架组件还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底梁及所述立柱。进一步的,所述横梁上设有多个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依次排列于所述横梁上,所述安装孔为长圆孔。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包括主板及固定于主板两侧的侧板,所述主板上设有多个调节孔,位于所述主板两端的所述调节孔分别正对相邻的所述横梁上的安装孔并通过螺栓紧固连接。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反光板,所述反光板包括依次设置的反光膜、胶层及基材,所述反光膜主要由白色氟膜或白色聚酯薄膜构成,所述反光膜通过白色氟膜或白色聚酯薄膜与所述胶层及基材辊压贴合形成。进一步的,所述白色氟膜或白色聚酯薄膜由透明氟膜或透明聚酯薄膜粘连贴合铝箔构成的复合膜替代,所述反光膜包括依次设置的透明氟膜或透明聚酯薄膜、第一胶层及铝箔,所述铝箔贴合于所述胶层背离所述基材的一面。进一步的,所述胶层为单层的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胶膜。进一步的,所述胶层为复合胶膜,包括聚乙烯中间层膜及分别粘连贴合于所述聚乙烯中间层膜两面的热熔胶膜。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上述反光板的制造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基材通过150至180℃的烘箱加热;S2,将胶层及反光膜依次置于加热后的基材上;S3,通过橡胶辊及钢辊将反光膜、胶层及基材进行贴合形成反光板。进一步的,当所述反光膜为透明氟膜或透明聚酯薄膜、第一胶层及铝箔构成的复合膜时,在所述S1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将第一胶体涂覆在透明氟膜或透明聚酯薄膜表面,并通过烘箱烘干形成第一胶层,将铝箔置于第一胶层上并通过橡胶辊与钢辊在常温下进行贴合形成复合膜。上述太阳能装置中,所述夹持组件夹持于所述光伏板上,所述反光板的一侧通过所述夹持组件与所述光伏板连接,所述支架组件与所述底座的底面处于同一平面上且相互固定,所述反光板远离所述光伏板的另一侧安装在所述横梁上,相邻的所述横梁之间通过连接件固定。具有结构稳定、适用性强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的太阳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的夹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中的支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的太阳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的反光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的胶层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中的反光板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的反光板的制造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保护的范围。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请参阅图1,一种太阳能装置100安装于光伏组件50上并将太阳光反射到另一光伏组件50上,以提高光伏发电中太阳能的利用率。为具体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太阳能装置100的结构设计和工作原理,首先在此根据图1所示阐述光伏组件50的构成。所述光伏组件50依次排列组成光伏组件阵列,以接收太阳光产生电能。所述光伏组件50包括光伏板51及支撑所述光伏板的底座52。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座52为水泥墩。所述太阳能装置100包括夹持组件10、支架组件20及反光板30。所述反光板30的一侧通过所述夹持组件10与所述光伏板51连接,所述反光板30远离所述光伏板51的另一侧安装在所述支架组件20上,所述支架组件20与所述底座52的底面处于同一平面上且相互固定,以使所述太阳能装置100具有结构稳定、适用性强的优点。所述反光板30将太阳光反射到另一光伏组件50上,以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请一并参阅图2,所述夹持组件10包括C型卡夹11、旋转铰链12、销轴13、第一紧固件14及第二紧固件15。所述C型卡夹11夹持于所述光伏板51远离所述底座52的一侧。具体的,所述C型卡夹11夹持于所述光伏板51相对于底座52所在平面较高的一侧。所述C型卡夹11一端设有第一通孔111,所述第一紧固件14穿过所述第一通孔111以将所述C型卡夹11固定于不同厚度及尺寸的所述光伏板51上,以提高所述夹持组件10适用性,进而提高所述太阳能装置100的适用性。所述旋转铰链12通过销轴13连接于所述C型卡夹11一侧。所述旋转铰链12一端设有第二通孔(未示出),所述第二紧固件15穿过所述第二通孔以将所述反光板30固定于所述旋转铰链12上。所述旋转铰链12以所述销轴13为圆心旋转,以便于调整所述反光板30的角度。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销轴13为开口销,以便于工人拆卸或安装。所述夹持组件10的数量为2个,相对安装于所述光伏板51相对于底座52所在平面较高的一侧。所述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太阳能装置,安装于光伏组件上,所述光伏组件包括光伏板及支撑所述光伏板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装置包括夹持组件、支架组件及反光板,所述反光板的一侧通过所述夹持组件与所述光伏板连接,所述支架组件与所述底座的底面处于同一平面上且相互固定,所述支架组件包括横梁及连接件,所述反光板远离所述光伏板的另一侧安装在所述横梁上,相邻的所述横梁之间通过连接件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太阳能装置,安装于光伏组件上,所述光伏组件包括光伏板及支撑所述光伏板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装置包括夹持组件、支架组件及反光板,所述反光板的一侧通过所述夹持组件与所述光伏板连接,所述支架组件与所述底座的底面处于同一平面上且相互固定,所述支架组件包括横梁及连接件,所述反光板远离所述光伏板的另一侧安装在所述横梁上,相邻的所述横梁之间通过连接件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组件还包括底梁及立柱,所述底梁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立柱一端固定于所述底梁,另一端固定并支撑所述横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立柱上,所述横梁固定于所述连接板远离所述立柱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组件还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底梁及所述立柱。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上设有多个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依次排列于所述横梁上,所述安装孔为长圆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太阳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主板及固定于主板两侧的侧板,所述主板上设有多个调节孔,位于所述主板两端的所述调节孔分别正对相邻的所述横梁上的安装孔并通过螺栓紧固连接。
7.一种反光板,所述反光板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同心,胡江冰,宋放,吕剑伟,范蔚然,杜益华,薛群山,沈一春,
申请(专利权)人:中天科技精密材料有限公司,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