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多数据源的可动态配置的用户信息引接模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31827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9 19: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多数据源的可动态配置的用户信息引接模型,包括如下工作流程:(1)获取数据源用户管理系统中的用户属性字段;(2)根据数据源用户管理系统中的用户属性字段与目标用户管理系统中的用户属性字段的映射关系配置匹配模型;(3)数据接入:根据数据源用户管理系统提供的数据获取方式,获取用户管理系统中的用户数据;(4)模型动态匹配:根据当前数据源的配置动态加载数据匹配模型;(5)用户信息拉取:将数据源用户管理系统中的数据接入到目标用户身份管理系统中;(6)数据校验:根据目标用户身份管理系统中的用户数据校验规则校验用户数据;(7)数据同步:将校验后的数据存储到目标用户身份管理系统中的数据库中。

A dynamically configurable user information access model based on multiple data sourc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多数据源的可动态配置的用户信息引接模型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多数据源的可动态配置的用户信息引接模型。
技术介绍
传统的业务系统中,用户信息系统独立分散在不同的地方,系统之间的用户信息并没有互联互通,缺乏统一的管理手段,用户信息的安全保护措施也参差不齐,缺乏统一的保护,同时,各个系统中存储的用户信息数据项也参差不齐,从各用户系统获取到的用户信息汇聚成统一的用户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和安全保护成为比较大的难题。伴随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逐渐成熟和应用,以云模式来共享用户数据成为新的发展方向。在实际的应用系统中,用户数据来自多个系统,需要从不同的用户信息系统中引接用户数据,并通过数据模型映射机制转换成统一格式的用户数据,将转换后的用户数据进行统一的管理,减少各系统间信息的冗余,减少用户信息维护的工作量。目前,针对数据融合的技术大多是针对数据采用具体的算法如矩估计、最小二乘法等来进行数据的融合,主要应用在大数据、人工智能领域,针对具体的应用系统中的数据去拉取并形成统一的数据格式的模型很少,基于多数据源的可动态配置的数据引接模型针对实际应用场景提出的数据引接方案,更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多数据源的可动态配置的用户信息引接模型,旨在解决多数据源的用户信息引接问题,具体如下:1)针对多种数据源环境下,如何动态配置新的用户信息数据源引接模型,实现用户信息的引接并统一管理;2)通过数据模型映射解决不同数据源的用户数据转化,形成统一的用户数据格式,实现数据高效共享;3)提供了高效的数据模型匹配方法,解决不同数据源的用户信息转化功能。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多数据源的可动态配置的用户信息引接模型,包括如下工作流程:(1)获取数据源用户管理系统中的用户属性字段;(2)根据数据源用户管理系统中的用户属性字段与目标用户管理系统中的用户属性字段的映射关系配置匹配模型;(3)数据接入:根据数据源用户管理系统提供的数据获取方式,获取用户管理系统中的用户数据;(4)模型动态匹配:根据当前数据源的配置动态加载数据匹配模型;(5)用户信息拉取:将数据源用户管理系统中的数据接入到目标用户身份管理系统中;(6)数据校验:根据目标用户身份管理系统中的用户数据校验规则校验用户数据;(7)数据同步:将校验后的数据存储到目标用户身份管理系统中的数据库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积极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数据匹配方法适用于各种需要进行数据共享的业务场景,具有较广阔的应用价值;2)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动态配置设计,为实际应用场景中的数据共享实现提供了自动化、智能化手段,减少了人工干预过程;3)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数据模型匹配流程实现,能够准确的将不同数据源的用户数据转换成统一格式的用户数据,特别是针对需要从众多数据源系统中拉取用户数据的应用场景,此流程实现能够有效进行数据的整合和共享用户数据。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总体工作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用户数据模型动态匹配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一种基于多数据源的可动态配置的用户信息引接模型,包括如下内容:1.总体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基于多数据源的可动态配置的用户信息引接模型的总体工作流程如下:(1)用户属性核定:获取数据源用户模型字段D1,D2,…,Dm;(2)用户属性模版制定:根据需要引接的数据源的用户字段编写匹配模型,匹配当前统一用户管理系统中的用户模型字段F1,F2,…,Fn;(3)数据接入:根据数据源用户管理系统提供的数据获取方式,获取用户管理系统中的用户数据;(4)模型动态匹配:根据当前数据源的配置动态加载数据匹配模型;(5)用户信息拉取:将数据源用户管理系统中的数据接入到目标用户身份管理系统中;(6)数据校验:根据目标用户身份管理系统中的用户数据校验规则校验用户数据;(7)数据同步:将校验后的数据存储到目标用户身份管理系统中的数据库中。2.数据引接模型实现(1)动态配置设计在一个好的信息系统设计中,高层模块应独立于低层模块,使得模块可以非常容易地被重用,这也即系统框架设计的核心原则—依赖倒置原则。在依赖倒置原则中,高层模块都为它所需的服务声明一个抽象接口,低层模块则实现这些抽象接口,每个高层模块都通过该抽象接口使用下一层,这样高层模块就独立于低层模块,对低层模块的修改不会影响到高层模块。在建立数据接入模型时,对实际外部数据源的接口调用属于低层模块,而业务流程中对数据的处理则是高层模块的功能,应用了依赖倒置原则之后,面向业务流程层次的模块可以定义数据访问对象接口,而该接口的实现类则属于低层模块,进行具体数据接入操作。对不同的外部数据源访问方式定义不同的底层实现,当需要不同的数据访问方式时,通过配置文件改变接口的实现类,而高层次的业务流程模块则不需要改变,从而实现达到动态配置的目的。(2)数据引接模型实现如图2所示,在目标用户管理系统中,通过配置文件配置不同数据源的用户模型及数据源数据拉取服务具体实现,利用动态反射机制来实现用户数据模型动态匹配和数据获取,从而完成数据源用户管理系统中的用户数据到目标用户管理系统中的数据引接。基于多数据源的用户数据动态匹配工作流程如下:1)数据获取接口调用:目标用户管理系统调用数据源获取服务拉取数据;2)数据模型配置解析:数据源获取服务内部通过工厂化的方式解析对应数据源的配置文件,获取具体的数据源拉取服务实现类;3)拉取数据:根据解析配置文件得到的具体的数据拉取实现,获取外部用户管理系统中的用户数据;4)模型匹配:根据配置文件中的数据匹配模型,加载对应的模型匹配结构;5)模型构造:根据加载得到的模型结构,构造具体的模型对象;6)数据映射:根据模型对象中的数据映射规则,将从数据源用户管理系统中拉取到的用户数据映射到目标用户管理系统中的用户模型中;7)数据返回:将映射后的统一的用户数据返回给目标用户管理系统调用服务,通过进一步处理之后,存储到目标用户身份管理系统中的数据库中。(3)数据匹配方法为了形成最终的统一的用户数据,从各数据源接入的数据,其数据项字段设为D1,D2,…,Dm,目标用户管理系统中的用户模型字段F1,F2,…,Fn,其中(1≤m≤n),根据数据中集合的映射关系,(F1,F2,…,Fn)=f(D1,D2,…,Dm),由于1≤m≤n,所以该映射为一个多对多的映射模型。在实际使用该映射模型进行映射时,如果m<n,则需要对多余的数据项进行默认值Vm+1.Vm+2,…,Vn填充,数据字段之间采用一一映射的方式来构建最终的用户数据。最终采用的模型映射方式如下:当1≤m=n时,(F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多数据源的可动态配置的用户信息引接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工作流程:/n(1)获取数据源用户管理系统中的用户属性字段;/n(2)根据数据源用户管理系统中的用户属性字段与目标用户管理系统中的用户属性字段的映射关系配置匹配模型;/n(3)数据接入:根据数据源用户管理系统提供的数据获取方式,获取用户管理系统中的用户数据;/n(4)模型动态匹配:根据当前数据源的配置动态加载数据匹配模型;/n(5)用户信息拉取:将数据源用户管理系统中的数据接入到目标用户身份管理系统中;/n(6)数据校验:根据目标用户身份管理系统中的用户数据校验规则校验用户数据;/n(7)数据同步:将校验后的数据存储到目标用户身份管理系统中的数据库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多数据源的可动态配置的用户信息引接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工作流程:
(1)获取数据源用户管理系统中的用户属性字段;
(2)根据数据源用户管理系统中的用户属性字段与目标用户管理系统中的用户属性字段的映射关系配置匹配模型;
(3)数据接入:根据数据源用户管理系统提供的数据获取方式,获取用户管理系统中的用户数据;
(4)模型动态匹配:根据当前数据源的配置动态加载数据匹配模型;
(5)用户信息拉取:将数据源用户管理系统中的数据接入到目标用户身份管理系统中;
(6)数据校验:根据目标用户身份管理系统中的用户数据校验规则校验用户数据;
(7)数据同步:将校验后的数据存储到目标用户身份管理系统中的数据库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数据源的可动态配置的用户信息引接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动态匹配的工作流程为:
1)数据获取接口调用:目标用户管理系统调用数据源获取服务拉取数据;
2)数据模型配置解析:数据源获取服务内部通过工厂化的方式解析对应数据源的配置文件,获取具体的数据源拉取服务实现类;
3)拉取数据:根据解析配置文件得到的具体的数据拉取实现,获取外部用户管理系统中的用户数据;
4)模型匹配:根据配置文件中的数据匹配模型,加载对应的模型匹配结构;
5)模型构造:根据加载得到的模型结构,构造具体的模型对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宵伍荣余双波薛艳珠李佳楠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