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声器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3086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9 19: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扬声器箱。所述扬声器箱,包括上壳、与所述上壳配合形成收容空间的下壳及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发声单体,所述发声单体将所述收容空间分隔成前腔与后腔,所述上壳包括顶壁、自所述顶壁向所述下壳方向延伸形成的支撑壁和围壁及盖设于所述围壁的盖板,所述围壁连接于所述支撑壁外侧,所述支撑壁、所述围壁、所述顶壁及所述盖板共同围成谐振腔,所述谐振腔和所述前腔连通,所述扬声器箱还包括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所述谐振腔分隔成至少两个相互连通且层叠设置的子谐振腔。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扬声器箱可以有效降低高频谐振峰值和灵敏度,改善所述扬声器箱的声学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扬声器箱
本技术涉及电声转换
,尤其涉及一种扬声器箱。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消费者越来越多地使用带有语音功能的移动通讯设备,例如:便携式电话、掌上游戏机及手提电脑等。扬声器箱作为语音的播放装置,其设计好坏直接影响移动通讯设备产品的语音性能。为了满足市场对于薄型化及高音质的需求,对扬声器箱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关技术中,扬声器箱包括上壳、下壳及发声单体,发声单体包括振膜,振膜与上壳间隔形成前声腔,导声通道成型与上壳的侧壁,前声腔和导声通道构成前腔,这样的结构会在高频频响产生一个共振峰;随着手机端立体声应用的普及,扬声器不再追求过高的高频频响,而且高频频响(特别是4000Hz至6000Hz)过高会导致声音刺耳、唇齿音尖锐等音质不佳的问题。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扬声器箱以解决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以有效降低扬声器箱的高频谐振峰值和灵敏度的扬声器箱。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扬声器箱,包括上壳、与所述上壳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扬声器箱,包括上壳、与所述上壳配合形成收容空间的下壳及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发声单体,所述发声单体将所述收容空间分隔成前腔与后腔,所述发声单体包括用于振动发声的振膜,所述振膜与所述上壳间隔设置形成前声腔,所述上壳形成有连通所述前声腔与外界的导声通道,所述导声通道与所述前声腔共同构成所述扬声器箱的前腔,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包括与所述振膜正对的顶壁、自所述顶壁向所述下壳方向延伸形成的支撑壁、自所述顶壁向所述下壳方向延伸形成并连接于所述支撑壁外侧的围壁及盖设于所述围壁的盖板,所述支撑壁、所述围壁、所述顶壁及所述盖板共同围成谐振腔,所述谐振腔和所述前腔连通,所述扬声器箱还包括分隔板,所述分隔板...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629 CN PCT/CN2019/0940011.一种扬声器箱,包括上壳、与所述上壳配合形成收容空间的下壳及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发声单体,所述发声单体将所述收容空间分隔成前腔与后腔,所述发声单体包括用于振动发声的振膜,所述振膜与所述上壳间隔设置形成前声腔,所述上壳形成有连通所述前声腔与外界的导声通道,所述导声通道与所述前声腔共同构成所述扬声器箱的前腔,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包括与所述振膜正对的顶壁、自所述顶壁向所述下壳方向延伸形成的支撑壁、自所述顶壁向所述下壳方向延伸形成并连接于所述支撑壁外侧的围壁及盖设于所述围壁的盖板,所述支撑壁、所述围壁、所述顶壁及所述盖板共同围成谐振腔,所述谐振腔和所述前腔连通,所述扬声器箱还包括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所述谐振腔分隔成至少两个相互间隔且沿所述振膜的振动方向层叠设置的子谐振腔,所述子谐振腔相互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壁对应所述谐振腔开设有缺口,所述缺口连通所述谐振腔和所述前声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谐振腔和所述导声通道设置于所述发声单体的相对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扬声器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子谐振腔包括通过所述缺口与所述前声腔连通的第一子谐振腔及第二子谐振腔,所述分隔板设有贯穿其上的连通孔,所述第二子谐振腔通过所述连通孔连通所述第一子谐振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军李健任莉
申请(专利权)人: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新加坡;SG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