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3049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9 19: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其包括外壳、盖板和相互间隔的第一发声器件、第二发声器件、热源及导热件,外壳包括贯穿其上的第一出声孔和第二出声孔,第一发声器件的出声侧与第一出声孔连通,第二发声器件的出声侧与所述第二出声孔连通,导热件固定于所述热源,且导热件分别自所述热源延伸至第一发声器件和第二发声器件并形成固定,第一发声器件振动发声的同时将导热件传递的热源产生的热量通过第一出声孔传递至外壳外部,第二发声器件振动发声的同时将导热件传递的热源产生的热量通过第二出声孔散发至外壳外部。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移动终端的散热效率高且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动终端
本技术涉及声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
技术介绍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智能移动设备的数量不断上升。而在众多移动设备之中,手机无疑是最常见、最便携的移动终端设备。用于播放声音的发声单体被大量应用到现在的手机等智能移动设备之中。相关技术的移动终端包括外壳、盖设于所述外壳并与所述外壳共同围成收容空间的盖板、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热源以及至少部分贴设于所述热源的散热铜管;所述散热铜管设在所述移动终端内部,其一般贴设于所述外壳的中框,所述热源通过该中框实现散热。然而,相关技术中,热量容易积累在所述移动终端内部,无法及时将热量向所述移动终端外部散发,使得所述移动终端的内部容易积累热量,导致散热效果差。另外,所述散热铜管一般采用一端贴设于所述热源,其另一端贴设有所述中框,该结构只能一端散热,散热效率低。因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移动终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效率高且效果好的移动终端。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其包括外壳、盖设于所述外壳并与所述外壳共同围成第一收容空间的盖板和安装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内且相互间隔的第一发声器件、第二发声器件、热源及导热件,所述外壳包括贯穿其上的第一出声孔和第二出声孔,所述第一发声器件的出声侧与所述第一出声孔连通,所述第二发声器件的出声侧与所述第二出声孔连通,所述导热件固定于所述热源,且所述导热件分别自所述热源延伸至所述第一发声器件和所述第二发声器件并形成固定,所述第一发声器件振动发声的同时将所述导热件传递的所述热源产生的热量通过所述第一出声孔传递至所述外壳外部,所述第二发声器件振动发声的同时将所述导热件传递的所述热源产生的热量通过所述第二出声孔散发至所述外壳外部。优选的,所述导热件包括固定于所述热源的连接部、由所述连接部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发声器件并形成固定的第一端以及由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二发声器件并形成固定的第二端。优选的,所述外壳包括底板和由所述底板周缘弯折延伸的侧壁,所述盖板盖设于所述侧壁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所述底板、所述侧壁及所述盖板共同围成所述第一收容空间,所述第一出声孔设置于所述侧壁,所述第二出声孔设置于所述底板;所述第一发声器件同时抵接固定于所述底板和所述侧壁,所述第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发声器件远离所述底板的一侧;所述第二端固定于所述底板,所述第二端设有贯穿其上的第一通口,所述第一通口与所述第二出声孔连通,所述第二发声器件通过所述第二端固定于所述底板。优选的,所述第一发声器件为扬声器箱,其包括具有第二收容空间的壳体、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空间内的发声单体以及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导热盖板;所述发声单体包括用于振动发声的第一振膜,所述第一振膜将所述第二收容空间分隔成前声腔和后腔,所述壳体开设有贯穿其上的第二通口,所述导热盖板盖设于所述第二通口并与所述第一振膜及所述壳体共同围成所述前声腔;所述壳体内形成导声通道,所述导声通道将所述前声腔与所述第一出声孔连通并与所述前声腔共同形成前腔,所述第一端固定于所述导热盖板远离所述第一振膜一侧。优选的,所述导热盖板为钢片和铜片中任意一种。优选的,所述导热件与所述导热盖板为一体成型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二发声器件为受话器,其包括盆架、分别固设于所述盆架的振动系统和驱动所述振动系统振动发声的磁路系统以及盖设于所述盆架靠近所述振动系统一侧的前盖,所述振动系统包括固定于所述盆架且用于振动发声的第二振膜,所述第二端固定于所述前盖远离所述第二振膜的一侧,所述前盖设有贯穿其上的第三通口,所述第三通口依次通过所述第一通口和所述第二出声孔与外界空气连通。优选的,所述导热件为呈中空的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导热件的内部填充有导热介质。优选的,所述导热件为呈实心的一体成型结构。优选的,所述热源为处理器和电池中的任意一种。与相关技术相比,本技术的移动终端通过所述导热件固定于所述热源,且所述导热件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一发声器件和所述第二发声器件并形成固定,该结构使得当所述第一发声器件和所述第二发声器件在振动发声的同时将所述导热件传递的所述热源产生的热量分别通过所述第一出声孔和所述第二出声孔散发至所述外壳外部,从而使从而避免了热量在所述移动终端内部积累,使得所述移动终端的散热效率高且效果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为本技术移动终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移动终端的部分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移动终端的部分立体结构另一分解示意图;图4为沿图1中A-A线的剖示图;图5为图4中B所示部分放大图;图6为图4中C所示部分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考图1-6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移动终端100。本技术所述的移动终端100包括外壳1、盖板2、第一发声器件3、第二发声器件4、热源5以及导热件6。所述外壳1包括底板11、由所述底板11周缘弯折延伸的侧壁12以及贯穿其上的第一出声孔101和第二出声孔102。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出声孔101设置于所述侧壁12;所述第二出声孔102设置于所述底板11。其中,所述第一出声孔101和所述第二出声孔102均用于将所述移动终端100内部产生的声音和热量传递至外界。所述盖板2盖设于所述外壳1。具体的,所述盖板2盖设于所述侧壁12远离所述底板11的一端。所述盖板2与所述外壳1共同围成第一收容空间10。所述盖板2例如可以是屏幕。具体的,所述底板11、所述侧壁12及所述盖板2共同围成所述第一收容空间10。所述第一发声器件3安装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10内。所述第一发声器件3分别与所述第二发声器件4和所述热源5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发声器件3同时抵接固定于所述底板11和所述侧壁12。所述第一发声器件3的出声侧与所述第一出声孔101连通。所述第一出声孔101贯穿所述侧壁12设置。而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发声器件3为侧面发声结构。即所述第一发声器件3振动发声通过所述第一出声孔101将声音传递至外界。所述第二发声器件4安装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10内。所述第二发声器件4分别与所述第一发声器件3和所述热源5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发声器件4的出声侧与所述第二出声孔102连通。所述第二发声器件4振动发声通过所述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终端,其包括外壳、盖设于所述外壳并与所述外壳共同围成第一收容空间的盖板和安装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内且相互间隔的第一发声器件、第二发声器件及热源,所述外壳包括贯穿其上的第一出声孔和第二出声孔,所述第一发声器件的出声侧与所述第一出声孔连通,所述第二发声器件的出声侧与所述第二出声孔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导热件,所述导热件固定于所述热源,且所述导热件分别自所述热源延伸至所述第一发声器件和所述第二发声器件并形成固定,所述第一发声器件振动发声的同时将所述导热件传递的所述热源产生的热量通过所述第一出声孔传递至所述外壳外部,所述第二发声器件振动发声的同时将所述导热件传递的所述热源产生的热量通过所述第二出声孔散发至所述外壳外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终端,其包括外壳、盖设于所述外壳并与所述外壳共同围成第一收容空间的盖板和安装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内且相互间隔的第一发声器件、第二发声器件及热源,所述外壳包括贯穿其上的第一出声孔和第二出声孔,所述第一发声器件的出声侧与所述第一出声孔连通,所述第二发声器件的出声侧与所述第二出声孔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导热件,所述导热件固定于所述热源,且所述导热件分别自所述热源延伸至所述第一发声器件和所述第二发声器件并形成固定,所述第一发声器件振动发声的同时将所述导热件传递的所述热源产生的热量通过所述第一出声孔传递至所述外壳外部,所述第二发声器件振动发声的同时将所述导热件传递的所述热源产生的热量通过所述第二出声孔散发至所述外壳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件包括固定于所述热源的连接部、由所述连接部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发声器件并形成固定的第一端以及由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二发声器件并形成固定的第二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底板和由所述底板周缘弯折延伸的侧壁,所述盖板盖设于所述侧壁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所述底板、所述侧壁及所述盖板共同围成所述第一收容空间,所述第一出声孔设置于所述侧壁,所述第二出声孔设置于所述底板;所述第一发声器件同时抵接固定于所述底板和所述侧壁,所述第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发声器件远离所述底板的一侧;所述第二端固定于所述底板,所述第二端设有贯穿其上的第一通口,所述第一通口与所述第二出声孔连通,所述第二发声器件通过所述第二端固定于所述底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莎莎惠耀张哲童迪江吴军
申请(专利权)人: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新加坡;SG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