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半环形谐振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29158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9 19: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辅助保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新型半环形谐振腔,包括内筒,所述内筒的顶面固定安装有支撑一,所述内筒的外侧且位于支撑一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中筒,所述中筒的厚度和角度均与内筒的厚度和角度相同,所述中筒的顶面固定安装有支撑二,所述支撑二在中筒的顶面呈均匀分布,所述中筒的外侧且位于支撑二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外筒,所述外筒的顶部开设有接入口。该种新型半环形谐振腔,通过设置三个半径、长度均不相同的金属半圆筒,各半圆筒之间利用聚四氟乙烯材料支撑分隔开来,形成开口电容的两极,并接入高频功率电磁波,从而将电磁波进行输出,实现通过较为简单的结构以较高的效率输出辐射电磁波,降低了能量消耗。

A new type of half ring reson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半环形谐振腔
本技术涉及辅助保健设备
,具体为一种新型半环形谐振腔。
技术介绍
整个人体是一个生物电场系统,研究发现,利用适当的电磁波作用于人体,可以达到治疗疾病和健身的目的。其中应用电磁波波长为10m~1m,频率为30MHz~300MHz的超高频交流电作用于人体治疗疾病和保健的方法称为超短波疗法,由于超短波的频率很高,多采用电容电极法治疗,电容电极超短波疗法的工作原理如图1,通过电路产生高频电磁波经滤波、放大、耦合检波后再经电容电极辐射输出能量作用于人体。存在以下问题:现有的能量输出装置的结构较为复杂,但能耗较高,导致能量辐射输出的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半环形谐振腔,解决了现有的能量输出装置的结构较为复杂,但能耗较高,导致能量辐射输出的效率较低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半环形谐振腔,包括内筒,所述内筒的顶面固定安装有支撑一,所述内筒的外侧且位于支撑一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中筒,所述中筒的厚度和角度均与内筒的厚度和角度相同,所述中筒的顶面固定安装有支撑二,所述支撑二在中筒的顶面呈均匀分布,所述中筒的外侧且位于支撑二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外筒,所述外筒的顶部开设有接入口,所述外筒的内部固定套接有射频同轴连接器,所述内筒、中筒和外筒的正面固定安装有前板,所述中筒和外筒的背面固定安装有背板。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内筒的形状为部分圆环型,所述内筒的角度为一百四十度。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一在内筒的顶面呈均匀分布,所述支撑一的材质为聚四氟乙烯。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接入口贯穿外筒的顶面和底面,所述接入口与外筒的中垂线的夹角为四十五度。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射频同轴连接器由把手、同轴线、同轴线外导体、同轴线内导体和固定盖组成,所述同轴线外导体与外筒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同轴线内导体与中筒的外侧表面固定连接。(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半环形谐振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种新型半环形谐振腔,通过设置三个半径、长度均不相同的金属半圆筒,各半圆筒之间利用聚四氟乙烯材料支撑分隔开来,形成开口电容的两极,并接入高频功率电磁波,从而将电磁波进行输出,实现通过较为简单的结构以较高的效率输出辐射电磁波,降低了能量消耗。附图说明图1为电容电极超短波疗法的工作原理流程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结构爆炸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结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结构底部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并联单支节阻抗匹配电路图;图7为本技术电容电极等效图。图中:1、内筒;101、支撑一;2、中筒;201、支撑二;3、外筒;301、接入口;4、射频同轴连接器;401、把手;402、同轴线;403、同轴线外导体;404、同轴线内导体;405、固定盖;5、前板;6、背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请参阅图2-7,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半环形谐振腔,包括内筒1,内筒1的顶面固定安装有支撑一101,内筒1的外侧且位于支撑一10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中筒2,中筒2的厚度和角度均与内筒1的厚度和角度相同,中筒2的顶面固定安装有支撑二201,支撑二201在中筒2的顶面呈均匀分布,中筒2的外侧且位于支撑二20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外筒3,外筒3的顶部开设有接入口301,外筒3的内部固定套接有射频同轴连接器4,内筒1和外筒3的正面固定安装有前板5,中筒2和外筒3的背面固定安装有背板6。本实施方案中,将三个半径不同、长短不一的金属导电材质的内筒1、中筒2和外筒3依次套设构成环形谐振腔,其中,中筒2比内筒1略长、比外筒3略短,且内筒1与中筒2和中筒2与外筒3之间分别用支撑一101和支撑二201固定隔离,形成开口电容的两个电极。具体的,内筒1的形状为部分圆环型,内筒1的角度为一百四十度。本实施例中,与人体腹部的外形相仿,便于使用。具体的,支撑一101在内筒1的顶面呈均匀分布,支撑一101的材质为聚四氟乙烯。本实施例中,由于内筒1和中筒2不能贴合接要保持恒定间距,因此将支撑一101与内筒1和中筒2靠近两端处连接,并且支撑一101采用耐高压绝缘材质。具体的,接入口301贯穿外筒3的顶面和底面,接入口301与外筒3的中垂线的夹角为四十五度。本实施例中,使得通电后外筒3和中筒2的内部能够与内筒1和中筒2的内部一同产生电磁场,从而增高能量输出的效率。具体的,射频同轴连接器4由把手401、同轴线402、同轴线外导体403、同轴线内导体404和固定盖405组成,同轴线外导体403与接入口301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同轴线内导体404与中筒2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通过射频同轴连接器4输入高频功率的电磁波,当同轴线接入射频能量后,中筒2和内筒1之间产生电位差,即产生电场。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半环形谐振腔电容电极主要由射频同轴连接器4和内筒1、中筒2和外筒3构成的开口电容构成,当射频同轴连接器4通电,同轴线外导体403与外筒3通电,同轴线内导体404与中筒2通电,使得电荷存入半环形谐振腔电容电极中,由于内筒1和中筒2之间存在压差,使得电荷在半环形谐振腔电容电极中移动形成电场,由在主传输线上距负载d处并联长度为l的短路支节构成并联单支节阻抗匹配,如图6所示,当高频射频装置送入射频能量通过半环形谐振腔电容电极中时,配合内筒1、中筒2和外筒3构成环形谐振腔,进行能量辐射输出。如图7所示的等效电路,图中VG为电压源,C为馈电点看到的负载的电容,R为馈电点看到的负载的电阻,L为馈电点看到的同轴短路线的电感。当容抗1/ω·C等于感抗ω·L时,线路发生谐振,ω为圆频率,ω=2·π·f,f为频率。ω·L=1/ω·C谐振频率为工作频率时,达到工作状态。如图6所示,并联单节支阻抗匹配结构由在主传输线上距负载d处并联长度为l的短路支节构成,设负载阻抗为ZL,导纳为YL,归化导纳为yL,只要ZL实部不为零,在主传输线上总可选择合适的d值,使输入归化导纳为yin=1+j·Xd,j·Xd为d处的电纳。在d处并联短路支节,调整短路支节的长度l,使短路支节的输入导纳YL=-j*Xd。并联后yin=1,Zin=1,在并联处达到匹配。最后应说明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半环形谐振腔,包括内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1)的顶面固定安装有支撑一(101),所述内筒(1)的外侧且位于支撑一(10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中筒(2),所述中筒(2)的厚度和角度均与内筒(1)的厚度和角度相同,所述中筒(2)的顶面固定安装有支撑二(201),所述支撑二(201)在中筒(2)的顶面呈均匀分布,所述中筒(2)的外侧且位于支撑二(20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外筒(3),所述外筒(3)的顶部开设有接入口(301),所述外筒(3)的内部固定套接有射频同轴连接器(4),所述内筒(1)和外筒(3)的正面固定安装有前板(5),所述中筒(2)和外筒(3)的背面固定安装有背板(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半环形谐振腔,包括内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1)的顶面固定安装有支撑一(101),所述内筒(1)的外侧且位于支撑一(10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中筒(2),所述中筒(2)的厚度和角度均与内筒(1)的厚度和角度相同,所述中筒(2)的顶面固定安装有支撑二(201),所述支撑二(201)在中筒(2)的顶面呈均匀分布,所述中筒(2)的外侧且位于支撑二(20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外筒(3),所述外筒(3)的顶部开设有接入口(301),所述外筒(3)的内部固定套接有射频同轴连接器(4),所述内筒(1)和外筒(3)的正面固定安装有前板(5),所述中筒(2)和外筒(3)的背面固定安装有背板(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半环形谐振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1)的形状为部分圆环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景志强陈后生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从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