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位机构以及图像形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2708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9 18: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充分地校正薄片的倾斜的对位机构和图像形成装置。实施方式的对位机构具有第一对位辊和第二对位辊。所述第一对位辊具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与薄片抵接并使所述薄片的前端的位置对齐。所述第二区域位于比所述第一区域更靠所述第一对位辊的轴线方向的端部侧,且相对于所述薄片的摩擦系数低于所述第一区域相对于所述薄片的摩擦系数。所述第二对位辊将所述薄片夹在所述第二对位辊与所述第一对位辊之间并进行输送。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充分地校正薄片倾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对位机构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对位机构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介绍
图像形成装置具备校正薄片的倾斜的对位机构。对位机构通过使薄片的前端与辊(对位辊)的夹持部接触来进行校正薄片的倾斜的对位处理。然而,上述对位机构有时不能充分地校正薄片的倾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充分地校正薄片的倾斜的对位机构和图像形成装置。实施方式的对位机构,具备:第一对位辊,其具有与薄片抵接并使所述薄片的前端的位置对齐的第一区域,和位于比所述第一区域更靠所述第一对位辊的轴线方向的端部侧,且相对于所述薄片的摩擦系数低于所述第一区域相对于所述薄片的摩擦系数的第二区域;以及第二对位辊,其将所述薄片夹在所述第二对位辊与所述第一对位辊之间并进行输送。另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图像形成部,其在薄片上形成图像;以及如前述所述的对位机构。通过本技术,能够充分地校正薄片的倾斜。附图说明图1是具备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系统的结构图;图2是具有实施方式的对位机构的输送部的示意图;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对位机构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对位机构的第二分割辊的立体图;图5是实施方式的对位机构的说明图;图6是一般的对位处理的说明图;图7是一般的对位处理的说明图;图8是具备对位机构的输送部的示意图;图9是实施方式的对位机构的变形例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r>实施方式的对位机构40具有第一对位辊41和第二对位辊42。第一对位辊41具有第一区域53和第二区域54。第一区域53与薄片S抵接并使薄片S的前端的位置对齐。第二区域54位于比第一区域53更靠第一对位辊41的轴线方向的端部侧,且相对于薄片S的摩擦系数低于第一区域53相对于薄片S的摩擦系数。第二对位辊42将薄片S夹在其与第一对位辊41之间并进行输送。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的对位机构以及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说明。在各附图中,对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符号。在各附图中,为了便于观察,有时会扩大或简化各部件的尺寸以及形状。图1是表示图像形成系统1的一个例子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系统1包含图像形成装置2和后处理装置3。图像形成装置2在薄片上形成图像。后处理装置3在从图像形成装置2输送来的薄片上进行后处理。图像形成装置2具备控制面板11、扫描仪部12、打印机部13、供纸部14、排纸部15以及图像形成控制部16。控制面板11具备受理用户的操作的各种按键。例如,控制面板11受理与薄片的后处理的种类相关的输入。控制面板11将输入的与后处理的种类相关的信息传送给后处理装置3。扫描仪部12具备读取复印对象物的图像信息的读取部。扫描仪部12将读取到的图像信息传送给打印机部13。打印机部13基于从扫描仪部12或外部设备发送来的图像信息,通过调色剂等显影剂形成输出图像(以下称为“调色剂图像”。)。打印机部13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薄片的表面上。打印机部13对转印到薄片上的调色剂图像施加热和压力,并使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薄片上。也就是说,打印机部13在薄片上形成图像。供纸部14与打印机部13形成调色剂图像的时刻同步地将薄片逐张(或逐份)地向打印机部13供给。排纸部15将从打印机部13排出的薄片向后处理装置3输送。图像形成控制部16控制图像形成装置2整体的动作。即,图像形成控制部16对控制面板11、扫描仪部12、打印机部13、供纸部14以及排纸部15进行控制。图像形成控制部16由包含CPU、ROM以及RAM的控制电路形成。后处理装置3与图像形成装置2相邻配置。后处理装置3通过控制面板11在从图像形成装置2输送来的薄片上执行指定的后处理。例如,后处理为装订处理或分类处理。接着,对输送部进行说明。图2是输送部30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2具备输送部30(输送装置。参照图2)。图像形成装置2具有用于输送薄片S的输送路径31(参照图2)。薄片S(被输送物体)可以是一张薄片(例如普通纸张),也可以是多张薄片堆叠而构成的层叠体。如图2所示,输送部30具备输送路径形成部38、对位机构40以及成对的输送辊71、72。薄片S沿着输送路径31大致从下往上输送。薄片S经由输送部30从供纸部14(例如供纸盒)向打印机部13(例如,图像形成部)输送(参照图1)。在薄片S的输送方向Vs上,将供纸部14侧(图2中的纸面下侧)设为“上游侧”。在输送方向Vs上,将打印机部13侧(图2中的纸面上侧)设为“下游侧”。将在沿着输送路径31输送的薄片S的平面内与输送方向Vs正交的方向V1(图2中的纸面深度方向)称为“输送正交方向V1”(参照图3)。输送路径形成部38在供纸部14(参照图1)和打印机部13(参照图1)之间形成输送路径31。输送路径形成部38在成对的对位辊41、42的上游侧形成薄片S的弯曲空间39。图2示出了薄片S的前端抵靠成对的对位辊41、42,由此薄片S在弯曲空间39中弯曲的状态。接着,对对位机构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对位机构40具备成对的对位辊41、42和对位用马达43。成对的对位辊41、42在输送方向Vs上设置在成对的输送辊71、72和打印机部13(参照图1)之间。成对的对位辊41、42具体的为第一对位辊41以及第二对位辊42。第一对位辊41和第二对位辊42相互抵接以形成夹持部44。沿着输送路径31输送的薄片S抵靠夹持部44,由此对位机构40使薄片S的前端的位置对齐。薄片S的前端的位置是指输送方向Vs上的薄片S的下游端的位置。第一对位辊41设置在第一旋转轴(即旋转轴)45上。对位用马达43通过驱动第一旋转轴45旋转从而驱动第一对位辊41旋转。当薄片S通过夹持部44时,第一对位辊41沿顺时针方向(箭头R1方向)旋转(正向旋转)。对位处理时,即,当将薄片S抵靠夹持部44时,第一对位辊41停止,或沿逆时针方向(箭头R2方向)旋转(反向旋转)。图3是表示对位机构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第二分割辊的立体图。如图3所示,第一对位辊41具有第一分割辊51和多个第二分割辊52。第一分割辊51设置在第一旋转轴45上。第一分割辊51在输送正交方向V1上延伸。将第一旋转轴45(即第一对位辊41)的一端称为第一端45a。将第一旋转轴45(即第一对位辊41)的另一端称为第二端45b。第一分割辊51与第一旋转轴45一起旋转。例如,第一分割辊51形成于包含第一旋转轴45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心的部分。也将第一分割辊51称为中间辊51。第一分割辊51的外周表面是第一区域53。第一区域53在输送方向Vs上相对于薄片S(参照图5)具有第一摩擦系数。第一分割辊51由橡胶(乙烯丙烯二烯橡胶等)、树脂等制成。当第一分割辊51由橡胶制成时,由于表面相对薄片S的摩擦系数增大从而可以提高输送薄片S(参照图5)时的输送力。第一分割辊51具有供第一旋转轴45贯插的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对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具备:/n第一对位辊,其具有与薄片抵接并使所述薄片的前端的位置对齐的第一区域,和位于比所述第一区域更靠所述第一对位辊的轴线方向的端部侧,且相对于所述薄片的摩擦系数低于所述第一区域相对于所述薄片的摩擦系数的第二区域;以及/n第二对位辊,其将所述薄片夹在所述第二对位辊与所述第一对位辊之间并进行输送。/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329 US 16/369,6981.一种对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对位辊,其具有与薄片抵接并使所述薄片的前端的位置对齐的第一区域,和位于比所述第一区域更靠所述第一对位辊的轴线方向的端部侧,且相对于所述薄片的摩擦系数低于所述第一区域相对于所述薄片的摩擦系数的第二区域;以及
第二对位辊,其将所述薄片夹在所述第二对位辊与所述第一对位辊之间并进行输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位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对位辊具备具有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一分割辊,和具有所述第二区域的第二分割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位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分割辊设置于包含所述轴线方向的中心的位置处,所述第二分割辊相对于所述第一分割辊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对位辊的一个端部侧以及另一个端部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对位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分割辊分别在所述一个端部侧以及另一个端部侧设置有多个,所述一个端部侧以及另一个端部侧的多个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我直史
申请(专利权)人: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