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片输送单元以及图像形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2707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9 18: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薄片输送单元及具有其的图像形成装置。实施方式的薄片输送单元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内并将薄片沿薄片输送导件输送至图像形成装置的转印部的转印位置,薄片输送单元具有:对位辊部,其设置在转印位置的上游侧,具有相向设置以夹持薄片的第一对位辊及第二对位辊,对位辊部对薄片的前端进行对齐;其中,在第二对位辊的外表面上形成有沿第二对位辊的轴向延伸的螺旋状的凹部。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减少因为褶皱无法被展开导致的薄片出现破损的情况,以及避免纸尘附着在薄片上,从而导致的图像形成质量下降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薄片输送单元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薄片输送单元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将从供纸盒取出的薄片向转印部的转印位置输送的薄片输送单元的对位辊部用于对薄片的前端的位置进行对齐,以实现薄片的位置的调整,之后,对位辊部将对齐后的薄片向转印位置输送。然而,由于对位辊部沿薄片的宽度方向夹持薄片的大部分,因此,当薄片由于倾斜而产生褶皱时,褶皱无法消除,导致对位辊部将薄片撕破。另外,当对位辊部工作一段时间后,薄片上的纸尘容易附着并堆积在对位辊部上,如果对位辊部上的纸尘又粘在后续输送的薄片上,会对图像的形成造成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减少因为褶皱无法被展开导致的薄片出现破损的情况及避免图形形成质量下降的薄片输送单元及具有其的图像形成装置。实施方式的薄片输送单元,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内并将薄片沿薄片输送导件输送至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转印部的转印位置,所述薄片输送单元具有:对位辊部,其设置在所述转印位置的上游侧,具有相向设置以夹持所述薄片的第一对位辊及第二对位辊,所述对位辊部对所述薄片的前端进行对齐;其中,在所述第二对位辊的外表面上形成有沿所述第二对位辊的轴向延伸的螺旋状的凹部。另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原稿输送部,输送待转印的原稿;扫描仪部,读取所述原稿以生成所述原稿的图像数据;转印部,根据所述图像数据在薄片上形成调色剂图像;薄片输送单元,其将所述薄片沿薄片输送导件输送至所述转印部的转印位置;定影部,使所述调色剂图像定影在所述薄片上;所述薄片输送单元具有:对位辊部,其设置在所述转印位置的上游侧,具有相向设置以夹持所述薄片的第一对位辊及第二对位辊,所述对位辊部对所述薄片的前端进行对齐;其中,在所述第二对位辊的外表面上形成有沿所述第二对位辊的轴向延伸的螺旋状的凹部。通过本技术,能减少因为褶皱无法被展开导致的薄片出现破损的情况,以及避免纸尘附着在薄片上,从而导致的图像形成质量下降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从正面观察的薄片输送单元的对位辊部的示意图;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从侧面观察的对位辊部的第二对位辊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施方式的从侧面观察的对位辊部的第一对位辊及第二对位辊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施方式的从侧面观察的聚酯薄膜与第二对位辊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6是本实施方式的薄片输送单元的对位辊部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的薄片输送单元和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说明。此外,各图中同一地方以同一符号标注。定义与薄片(纸张)相关的“输送方向”为从供纸盒通过薄片输送单元朝向排纸部的方向,即将供纸盒端作为“上游侧”,排纸部端作为“下游侧”。另外,“上方”和“下方”是指如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正常放置于地面时候的“上”和“下”方向。定义如图1、2所示的为从正面观察图像形成装置或其部件的方向;如图3、4、5、6所示的为从侧面观察图像形成装置或其部件的方向。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例如是MFP(Multi-FunctionPeripherals)、打印机、复印机等。下面,对图像形成装置1是MFP的情况的例子进行说明。图像形成装置1具有主体11。在主体11的上部设置有包括透明玻璃的原稿台12。在原稿台12上设置有自动原稿输送部(ADF)13。在主体11的上部设置有操作部14。操作部14包括具有各种键的操作面板14a、触摸屏式的操作显示部14b。在ADF13的下部设置有扫描仪部15。扫描仪部15读取被ADF13输送的待转印的原稿或放置在原稿台12上的原稿。扫描仪部15生成原稿的图像数据。例如,扫描仪部15具有图像传感器16。例如,图像传感器16也可以是紧贴型图像传感器。图像传感器16在读取载置在原稿台12上的原稿的图像的情况下,沿原稿台12进行移动。图像传感器16逐行的读取一页原稿上的原稿图像。图像传感器16在读取被ADF13输送的原稿的图像的情况下,在图1所示的固定位置读取被输送的原稿。主体11在高度方向的中央部具有转印部17。主体11在下部具有供纸盒18A、18B和手动供纸单元(供纸装置)18C。供纸盒18A、18B被配置于主体11的内部。供纸盒18A、18B从上侧朝向下侧依次重叠配置。手动供纸单元18C在后述的反转输送路径84的下方向主体11的侧方突出。供纸盒18A、18B以及手动供纸单元18C收容各种尺寸的薄片(纸张)P。供纸盒18A(18B)具有供纸机构19A(19B)。另外,供纸盒18A(18B)具有供纸机构19A(19B)意味着供纸盒18A具有供纸机构19A,以及供纸盒18B具有供纸机构19B。在以下的记载中亦同样。供纸机构19A(19B)将薄片P逐张地从供纸盒18A(18B)取出并向薄片P的输送路径输送。例如,供纸机构19A(19B)也可以包含有搓纸辊、分离辊、以及供纸辊。转印部17根据由扫描仪部15读取的图像数据、或者由个人计算机等制成的图像数据在薄片P上形成调色剂图像。转印部17具有黄色(Y)、品红色(M)、青色(C)、黑色(K)等各颜色的图像形成单元51Y、51M、51C、51K、曝光器52、转印带53、一次转印辊。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印部17具有四个图像形成单元51Y、51M、51C、51K。另外,转印部17的结构并不限定于此,转印部可以具有两个或三个图像形成单元,转印部也可以具有五个以上的图像形成单元。图像形成单元51Y、51M、51C、51K被配置在转印带53的下方,用于形成待转印在转印带53上的调色剂图像。图像形成单元51Y、51M、51C、51K从转印带53的下方的移动方向(从图示的左侧朝向右侧的方向)上的上游侧沿下游侧并列配置。曝光器52分别向图像形成单元51Y、51M、51C、51K照射曝光光LY、LM、LC、LK。曝光器52也可以构成为产生激光扫描束作为曝光光。曝光器52也可以构成为包括产生曝光光的LED(LightEmittingDiode)等固体扫描元件。各图像形成单元51Y、51M、51C、51K的结构除了调色剂的颜色不同以外,彼此相同。作为调色剂,也可以使用通常的彩色调色剂以及消色调色剂中的任一种。在此,所谓消色调色剂是指,当被一定以上的温度加热时变为透明的调色剂。图像形成装置1可以是能够使用消色调色剂的图像形成装置,也可以是不能使用消色调色剂的图像形成装置。在图像形成单元51Y、51M、51C、51K的上方配置有供给部66。供给部66分别向图像形成单元51Y、51M、51C、51K供给调色剂。供给部66具有调色剂盒66Y、66M、66C、66K。调色剂盒66Y、66M、66C、66K分别收容黄色、品红色、青色、黑色的调色剂。在各调色剂盒66Y、66M、6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薄片输送单元,其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内并将薄片沿薄片输送导件输送至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转印部的转印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薄片输送单元具有:/n对位辊部,其设置在所述转印位置的上游侧,具有相向设置以夹持所述薄片的第一对位辊及第二对位辊,所述对位辊部对所述薄片的前端进行对齐;/n其中,在所述第二对位辊的外表面上形成有沿所述第二对位辊的轴向延伸的螺旋状的凹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片输送单元,其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内并将薄片沿薄片输送导件输送至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转印部的转印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薄片输送单元具有:
对位辊部,其设置在所述转印位置的上游侧,具有相向设置以夹持所述薄片的第一对位辊及第二对位辊,所述对位辊部对所述薄片的前端进行对齐;
其中,在所述第二对位辊的外表面上形成有沿所述第二对位辊的轴向延伸的螺旋状的凹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输送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位辊部还具有:
聚酯薄膜,其形成为片状,沿所述第二对位辊的轴向设置在所述第二对位辊的上游侧;所述聚酯薄膜一端与所述第二对位辊接触,另一端与所述薄片输送导件固定;所述聚酯薄膜在与所述第二对位辊接触的部分将纸尘聚积在所述凹部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片输送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对位辊的轴向上的一端形成有纸尘排出口,随着所述第二对位辊的旋转,所述纸尘排出口将聚积在所述凹部内的所述纸尘排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薄片输送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对位辊由橡胶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薄片输送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对位辊由金属制成。


6.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原稿输送部,输送待转印的原稿;
扫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椙山秀昭
申请(专利权)人: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