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循环发动机模式控制机构及具有其的中介机匣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2704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9 18:24
本申请属于领域变循环发动机模式选择设计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变循环发动机模式控制机构,包括:多个阀片连杆,每个阀片连杆的一端用以对应铰接至一个阀片;联动环,用以套接在中介机匣的外机匣,与各个阀片连杆的另一端铰接;作动筒,其活塞杆与联动环连接,以能够带动联动环沿轴向运动,从而使各个阀片连杆运动,使各个阀片转动同步处于打开状态或关闭状态。以及,涉及一种具有上述变循环发动机模式控制机构的中介机匣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循环发动机模式控制机构及具有其的中介机匣结构
本申请属于领域变循环发动机模式选择设计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变循环发动机模式控制机构及具有其的中介机匣结构。
技术介绍
变循环航空发动机其中介机匣在流道上通常包含通往核心机的内涵道、通往尾喷口的外涵道,其在需要大推力时,关闭阀片关闭外涵道,使低压压气机出口气流全部经内涵道流向核心机,此时发动机为“涡喷”工作模式,即单涵道工作模式;在进行巡航时,打开阀片使外涵道打开,使低压压气机出口气流不受阻地以一定比例通过内涵道、外涵道涵道,流向核心机、尾喷口,此时发动机为“涡扇”工作模式、即双涵道工作模式。当前缺少一种能够高效快捷的控制变循环航空发动机在单涵道工作模式、双涵道工作模式转换的机构。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出本申请。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变循环发动机模式控制机构及具有其的中介机匣结构,以实现高效快捷的控制变循环航空发动机在单涵道工作模式、双涵道工作模式间转换。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一方面提供一种变循环发动机模式控制机构,包括:多个阀片连杆,每个阀片连杆的一端用以对应铰接至一个阀片;联动环,用以套接在中介机匣的外机匣,与各个阀片连杆的另一端铰接;作动筒,其活塞杆与联动环连接,以能够带动联动环沿轴向运动,从而使各个阀片连杆运动,使各个阀片转动同步处于打开状态或关闭状态。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每个阀片连杆包括:第一连杆,一端用以对应铰接至一个阀片;第二连杆,一端与联动环铰接,另一端与第一连杆的另一端螺纹配合连接。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还包括:多个安装座,用以在中介机匣的外机匣上设置,每个安装上设置有转轴,每个转轴用以对应与一个阀片铰接,各个阀片能够绕对应的转轴转动。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还包括:多个支撑台,用以在中介机匣的外机匣上设置,以支撑联动环。另一方面提供一种中介机匣结构,包括:中介机匣外机匣,其上具有多个容纳槽;中介机匣内机匣,在中介机匣外机匣内侧设置;多个支板,每个支板的一端与中介机匣外机匣内侧连接,另一端与中介机匣内机匣连接;分流环,在中介机匣外机匣与中介内机匣之间设置;多个阀片;任一上述的变循环发动机模式控制机构,其带动使各个阀片同步处于:关闭状态时,各个阀片搭接在分流环上,使变循环发动机处于单涵道工作模式;打开状态时,各个阀片与分流环分离,每个阀片对应被容纳于一个容纳槽中,使变循环发动机处于双涵道工作模式。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每个阀片对应位于两个相邻的支板之间,其转动过程中与该两个支板密封接触。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还包括:风扇出口机匣,其出口与中介机匣外机匣的入口对接,其上固定设置作动筒。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还包括:固定片,在变循环发动机模式控制机构的联动环(8)上设置,用以限制变循环发动机模式控制机构的作动筒的活塞杆摆动。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介机匣外机匣出口具有第一安装边;风扇出口机匣出口具有第二安装边;中介机匣结构还包括:密封机匣,在中介机匣外机匣外周设置,其一端与第一安装边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安装边连接,与中介机匣外机匣、风扇出口机匣之间形成密封腔。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第二安装边上具有通孔,活塞杆贯穿该通孔设置;中介机匣结构还包括:止动螺母,螺接在活塞杆上,位于密封腔,在各个阀片处于打开状态时,止动螺母与第二安装边抵接。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中介机匣结构其阀片处于打开状态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中介机匣结构其阀片处于关闭状态的示意图;图3是图1沿轴向的示意图;图4是图1的俯视图;其中:1-作动筒;2-活塞杆;3-风扇出口机匣;4-中介机匣;5-密封机匣;6-阀片;7-阀片连杆;8-联动环;9-安装座;10-支撑台;11-支板;12-分流环;13-内涵道;14-外涵道;15-密封腔;16-定位销;17-止动螺母;18-固定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申请,而非对该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下面结合附图1至图4对本申请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一方面提供一种变循环发动机模式控制机构,包括:多个阀片连杆7,每个阀片连杆7的一端用以对应铰接至一个阀片6;联动环8,用以套接在中介机匣4的外机匣,与各个阀片连杆7的另一端铰接;作动筒1,其活塞杆2与联动环8连接,以能够带动联动环8沿轴向运动,从而使各个阀片连杆7运动,使各个阀片6转动同步处于打开状态或关闭状态。对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变循环发动机模式控制机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其可在中介机匣结构上设置,通过控制中介机匣4上各个阀片6打开、关闭,高效快捷的实现变循环航空发动机单涵道工作模式、双涵道工作模式间的转换。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每个阀片连杆7包括:第一连杆,一端用以对应铰接至一个阀片6;第二连杆,一端与联动环8铰接,另一端与第一连杆的另一端螺纹配合连接。对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变循环发动机模式控制机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其设计每个阀片连杆7由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组成,可通过相对转动调节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的总长度,亦即每个阀片连杆7的长度可调节,以此可消除加工误差,维持阀片的同步性。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每个阀片连杆7的两端均设置有关节轴承,其一端通过关节轴承铰接至联动环8,另一端通过关节轴承对应铰接至一个阀片6,以依靠关节轴承提供的额外自由度消除加工及装配误差,避免机构卡滞,如图4中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循环发动机模式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多个阀片连杆(7),每个所述阀片连杆(7)的一端用以对应铰接至一个阀片(6);/n联动环(8),用以套接在中介机匣(4)的外机匣,与各个所述阀片连杆(7)的另一端铰接;/n作动筒(1),其活塞杆(2)与所述联动环(8)连接,以能够带动所述联动环(8)沿轴向运动,从而使各个所述阀片连杆(7)运动,使各个所述阀片(6)转动同步处于打开状态或关闭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循环发动机模式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阀片连杆(7),每个所述阀片连杆(7)的一端用以对应铰接至一个阀片(6);
联动环(8),用以套接在中介机匣(4)的外机匣,与各个所述阀片连杆(7)的另一端铰接;
作动筒(1),其活塞杆(2)与所述联动环(8)连接,以能够带动所述联动环(8)沿轴向运动,从而使各个所述阀片连杆(7)运动,使各个所述阀片(6)转动同步处于打开状态或关闭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循环发动机模式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阀片连杆(7)包括:
第一连杆,一端用以对应铰接至一个阀片(6);
第二连杆,一端与所述联动环(8)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螺纹配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循环发动机模式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多个安装座(9),用以在所述中介机匣(4)的外机匣上设置,每个所述安装(9)上设置有转轴,每个所述转轴用以对应与一个所述阀片(6)铰接,各个所述阀片(6)能够绕对应的转轴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循环发动机模式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多个支撑台(10),用以在所述中介机匣(4)的外机匣上设置,以支撑所述联动环(8)。


5.一种中介机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介机匣外机匣,其上具有多个容纳槽;
中介机匣内机匣,在所述中介机匣外机匣内侧设置;
多个支板(11),每个所述支板(11)的一端与所述中介机匣外机匣内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中介机匣内机匣连接;
分流环(12),在所述中介机匣外机匣与所述中介内机匣之间设置;
多个阀片(6);
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变循环发动机模式控制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阎深胡丹李天豪赵旭辉苏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