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叠合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326472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9 18: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叠合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通过将所述预制叠合柱、所述预制叠合梁以及所述预制叠合板的受力钢筋也即所述第一钢筋笼、所述第二钢筋笼以及所述桁架钢筋预制在其中,因此,在现场无需再安装受力钢筋,只需安装梁柱节点处的连接钢筋、叠合梁上部纵向受力钢筋和叠合板中垂直桁架钢筋方向的上下钢筋即可,大大减少了现场绑扎钢筋的工作量。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可以有效提高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及降低成本和实现文明施工。

A kind of assembled integral concrete composite structure system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叠合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叠合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建筑业尤其是高层建筑、地下结构、桥梁工程的发展,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比重日益增长,钢筋和模板工程已经成为建筑施工中重要的工作和组成部分,同时也存在若干问题有待解决。在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模板材料(钢、木),施工企业需一次性投入大量的资金购买模板,并且在施工时因周转率等原因占用量很大,劳动力消耗多,工期长。此外现场钢筋绑扎支模工作成本也很高。据统计模板造价约占混凝土结构工程总造价的三分之一、劳动量的二分之一和工期的一半。因此,很多施工方为了便于拆模,考虑在模板表面涂覆废机油,但这影响了结构的外观质量,且使结构表面外抹灰时容易产生空鼓。在某些地下混凝土工程施工,空心板和箱型梁预制中,模板不便拆除。另外,现有技术中的预制构件在施工现场时,需要大量的绑扎钢筋以及设置受力钢筋的操作,导致施工现场流程繁琐,容易出现操作失误,严重影响了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因此需要一种先进适用的建造体系,对提高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和实现文明施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需要说明的是,公开于该专利技术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专利技术一般
技术介绍
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叠合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施工现场流程繁琐,容易出现操作失误,严重影响了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叠合结构体系,包括预制叠合柱、预制叠合梁、预制叠合板以及梁柱连接节点;所述预制叠合柱包括固定设置在其内部的第一钢筋笼,所述预制叠合梁包括固定设置在其内部第二钢筋笼,所述预制叠合板包括固定设置在其内部的桁架钢筋;所述预制叠合柱与所述预制叠合梁通过所述梁柱连接节点连接,所述预制叠合板设置在所述预制叠合梁上。可选地,所述预制叠合柱还包括第一混凝土薄壳以及第一钢丝网;所述第一混凝土薄壳的形状为长方体,所述第一混凝土薄壳具有一腔体空间,所述第一钢丝网沿所述腔体空间表面设置,所述第一钢筋笼设置所述腔体空间内,并与所述第一钢丝网连接。可选地,所述预制叠合梁还包括第二混凝土薄壳以及第二钢丝网;所述第二混凝土薄壳的形状为U型,所述第二混凝土薄壳具有一凹槽,所述第二钢丝网沿所述凹槽表面设置,所述第二钢筋笼设置在所述凹槽内,并与所述第二钢丝网连接。可选地,所述预制叠合板还包括第三混凝土薄壳以及第三钢丝网;所述第三混凝土薄壳的形状为板状,所述第三钢丝网沿所述第三混凝土薄壳的第一侧面设置,所述桁架钢筋设置在所述第一侧面上并与所述第三钢丝网连接。可选地,还包括喷浆网模墙,所述预制叠合柱、所述预制叠合梁以及所述预制叠合板构成一承重模板,所述喷浆网模墙设置在所述承重模板中。可选地,所述喷浆网模墙包括轻质板条、钢筋网、第四钢丝网以及混凝土喷浆层;所述钢筋网设置在所述轻质板条两个侧面,所述第四钢丝网设置在所述钢筋网外,并与所述钢筋网连接,所述混凝土喷浆层沿所述第四钢丝网设置。可选地,还包括预制叠合梁上部纵筋以及预制叠合板内分布钢筋;所述预制叠合梁上部纵筋设置在所述第二钢筋笼中;所述预制叠合板内分布钢筋设置在所述桁架钢筋中。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叠合结构体系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设置预制叠合柱;设置预制叠合梁;设置预制叠合板;设置梁柱连接节点。可选地,还包括预制所述预制叠合柱,具体包括以下步骤:设置第一钢筋笼;在所述第一钢筋笼外设置第一钢丝网;利用喷浆施工在所述第一钢丝网外设置第一混凝土薄壳;其中,所述第一混凝土薄壳利用钢丝网细粒混凝土制备。可选地,还包括预制所述预制叠合梁,具体包括以下步骤:设置第二钢筋笼;在所述第二钢筋笼外设置第二钢丝网;利用喷浆施工在所述第二钢丝网外设置第二混凝土薄壳;其中,所述第二混凝土薄壳利用钢丝网细粒混凝土制备。可选地,还包括预制所述预制叠合板,具体包括以下步骤:设置第三钢丝网;在所述第三钢丝网上设置桁架钢筋;利用喷浆施工在所述第三钢丝网外设置第三混凝土薄壳;其中,所述第三混凝土薄壳利用钢丝网细粒混凝土制备。可选地,还包括:设置预制叠合梁上部纵筋以及预制叠合板内分布钢筋。可选地,还包括设置喷浆网模墙,具体包括以下步骤:设置轻质板条;在所述轻质板条外设置钢筋网;在所述钢筋网外设置第四钢丝网;在所述第四钢丝网外设置混凝土喷浆层;其中,所述混凝土喷浆层利用钢丝网细粒混凝土制备。可选地,还包括:在所述预制叠合柱、所述预制叠合梁以及所述预制叠合板中浇筑混凝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叠合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通过将所述预制叠合柱、所述预制叠合梁以及所述预制叠合板的受力钢筋也即所述第一钢筋笼、所述第二钢筋笼以及所述桁架钢筋预制在其中,因此,在现场无需再安装受力钢筋,只需安装梁柱节点处的连接钢筋、叠合梁上部纵向受力钢筋和叠合板中垂直桁架钢筋方向的上下钢筋即可,大大减少了现场绑扎钢筋的工作量。利用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可以有效提高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及降低成本和实现文明施工。2、通过在所述预制叠合柱、所述预制叠合梁以及所述预制叠合板内设置钢丝网结构,省去了传统内模,避免了脱模困难,进一步节省了施工步骤,加快了施工进度。3、为了进一步减少现场砌墙的手工工作量,围护墙体采用喷浆工艺,即在梁柱等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围护墙体采用轻质板条作为骨架和内衬材料,两面钉挂钢丝网和布设加强钢筋,随后两侧喷浆形成整体墙。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叠合结构体系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预制叠合柱的结构爆炸图;图3为图1中预制叠合梁的结构爆炸图;图4为图1中预制叠合板的结构爆炸图;图5为图1中喷浆网模墙的结构爆炸图;图6为预制叠合梁上部纵筋安装示意图;图7为预制叠合板内分布钢筋安装示意图;图8为梁柱节点安装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叠合结构体系的施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其中,图1至图8中:10-预制叠合柱,101-第一钢筋笼,102-第一混凝土薄壳,103-第一钢丝网,20-预制叠合梁,201-第二钢筋笼,202-第二混凝土薄壳,203-第二钢丝网,30-预制叠合板,301-桁架钢筋,302-第三混凝土薄壳,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叠合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叠合柱、预制叠合梁、预制叠合板以及梁柱连接节点;/n所述预制叠合柱包括固定设置在其内部的第一钢筋笼,所述预制叠合梁包括固定设置在其内部第二钢筋笼,所述预制叠合板包括固定设置在其内部的桁架钢筋;/n所述预制叠合柱与所述预制叠合梁通过所述梁柱连接节点连接,所述预制叠合板设置在所述预制叠合梁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叠合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叠合柱、预制叠合梁、预制叠合板以及梁柱连接节点;
所述预制叠合柱包括固定设置在其内部的第一钢筋笼,所述预制叠合梁包括固定设置在其内部第二钢筋笼,所述预制叠合板包括固定设置在其内部的桁架钢筋;
所述预制叠合柱与所述预制叠合梁通过所述梁柱连接节点连接,所述预制叠合板设置在所述预制叠合梁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叠合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叠合柱还包括第一混凝土薄壳以及第一钢丝网;
所述第一混凝土薄壳的形状为长方体,所述第一混凝土薄壳具有一腔体空间,所述第一钢丝网沿所述腔体空间表面设置,所述第一钢筋笼设置所述腔体空间内,并与所述第一钢丝网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叠合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叠合梁还包括第二混凝土薄壳以及第二钢丝网;
所述第二混凝土薄壳的形状为U型,所述第二混凝土薄壳具有一凹槽,所述第二钢丝网沿所述凹槽表面设置,所述第二钢筋笼设置在所述凹槽内,并与所述第二钢丝网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叠合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叠合板还包括第三混凝土薄壳以及第三钢丝网;
所述第三混凝土薄壳的形状为板状,所述第三钢丝网沿所述第三混凝土薄壳的第一侧面设置,所述桁架钢筋设置在所述第一侧面上并与所述第三钢丝网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叠合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喷浆网模墙,所述预制叠合柱、所述预制叠合梁以及所述预制叠合板构成一承重模板,所述喷浆网模墙设置在所述承重模板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叠合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浆网模墙包括轻质板条、钢筋网、第四钢丝网以及混凝土喷浆层;
所述钢筋网设置在所述轻质板条两个侧面,所述第四钢丝网设置在所述钢筋网外,并与所述钢筋网连接,所述混凝土喷浆层沿所述第四钢丝网设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叠合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预制叠合梁上部纵筋以及预制叠合板内分布钢筋;
所述预制叠合梁上部纵筋设置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旦陈宜虎张敏刘智龙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贺州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